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公文"布告"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发布以来,虽然文体名称一度在"示"与"布告"、"通告"间变易摇摆,但文体功能基本稳定,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公文"布告"历经同体异名阶段、异体同名阶段、异体异名阶段、合体同名阶段,且于20世纪50初年代至90年代初通过主副文体格局形成期、主文体分享功能时期、主副文体互渗同化期而基本完成由分至合的文体演进。1993年11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存"通告"而废"布告"之名,但其文体功能基本转由"通告"承载,二体合一,而后2012年4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通告"的文体功能亦是体现了新时期"通告"对"布告"的文体沿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民政府进行的一些文书和档案的立法活动,在公文程式、程限、文书归档、鉴定、保管期限、借阅利用及销毁等方面制定了《公文程式条例》、《行政院颁发文卷保存年限四项原则》、《行政院关于公文改良办法》等上百部有关文书和档案的规章,文章最并对国民政府的档案立法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徐绍敏 《浙江档案》2007,(11):13-15
国民政府进行了多次文书和档案的立法活动,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文书档案连锁法",曾先后制定颁发了《公文程式条例》《、行政院颁发文卷保存年限四项原则》《、行政院关于公文改良办法》等一百多部关于文书和档案的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实现了我国档案立法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正>任命状是任命官吏时所用的一种公文。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公文程式》中规定了五种公文,第五种就是"状",其适用功能是"委任职员及授赏徽章之证书",但授赏徽章所用极少,所以当时的状主要指委任状。北洋政府1912年11月公布的《临时大总统公布公文程式令》中,将委任状正名为任命状,并与委任令同时配合使用。委任令用于公开发布,并作为档案保存于所在的机关档案室,而任命状则颁给受任者本人。所以在现今保存的档案卷宗里,我们  相似文献   

5.
1912年3月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直到1916年6月败亡时止,为适应其独裁和帝制的需要,北洋政府的文书工作制度,几经变化。兹概略介绍如下: 一 公文程式的几度变化 袁世凯上台之后,开始时仍沿用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程式。直至1912年11月6日,才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令》,规定公文的名称有令、布告、状、咨、公函、呈、批七种。其用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后的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由于办公自动化的推进和国家对其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在公文的书写材料、制发程序、文书立卷等方面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文书处理与档案工作二者间的关系。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7.
针对党政机关在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出现的文体错用问题,介绍公开征求意见与非公开征求意见的行文差异,明确各机关面向社会各界与广大民众公开征求意见时应使用通告、公告等泛行公文文体,强调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的通知不是泛行文.党政机关公开征求意见时不应使用通知,而一些越位泛行的“征求意见性通知”其实本应以“征求意见性通告”行文,应抵制通知文体出现的泛行化变异.  相似文献   

8.
为匹配现代报刊体例,晚清官报中的通行公文在版面格式要素上进行了精简,并新增公文标题这一形式要素。在通行公文的体式建构上,《北洋官报》和《内阁官报》并不统一,《内阁官报》创立了专门的通行公文体式,《北洋官报》则继承传统的文体分类,采用了多种文体融合的体例。通行公文的诸多形式改变充分反映了清廷精简文书、提高效率的意图,且这些改变也成为民国公文改革的先声。晚清官报中有关公文标题的探索也为后来实体公文标题的确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公文程式令(条例)》颁布背景及变化的历史考察,认为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的频繁变化,是对当时政治体制不断更迭的回应,这也导致社会各界从不同视角对其内涵及变化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的公文写作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即便今天,人们也多是从文体论的角度分析《文心雕龙》中的公文写作内容,对其中所蕴涵的与公文写作相关的宏观原则、具体技法等具有实践性指导的理论关注不足。而《文心雕龙》正是因其公文写作理论使自身的影响突破了纯文学范围深入到上层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任命状创设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并逐渐与委任令分流。北洋政府时任命状分为四种。从前清的文章式敕书到民国的中心语式任命状,任命性文书行文程式的递变折射出公文现代化的效率追求。  相似文献   

12.
荒政是指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荒政文书是对荒政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公文的总称.《赈纪》由清代方观承编纂,是一本以公文直录的方式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至九年(1744年)天津、直隶旱灾救灾全过程的官方文书汇编.通过对《赈纪》中荒政文书的梳理,发现乾隆八年至九年直隶、天津旱灾中清政府反应迅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频繁使用了“奏折”这一文种,大大缩短了文书处理时间.清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救荒机构和人员,而是形成了以皇帝为总领、总督为指挥,户部负责筹划组织、地方巡抚主持大局、知府协办、州县官具体执行的救灾组织体系,公文流转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公文作为国家机关处理公务的文书,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和规范。相应的,公文的理论研究著作也开始起步,如《尚书》、曹丕的《典论·论文》等。但最不可忽视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它最早构建起我国公文的理论体系,规模宏大,论旨精深,体例周详,对我国公文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确立了公文类文体的重要地位封建社会是文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唐诗、宋词、汉赋成为特定时代文学的代名词,但公文类实用文体却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六朝梁的统治者曾把当时的文人分为儒、文、学、笔四类,其中善为“奏章类文书写…  相似文献   

14.
《作邑自箴》是宋代李元弼撰著的官箴书。该书对宋代地方政府的文书处理制度多有记载,包括文书种类、文书拟写、文书办理和文书归档等。这些记载不仅可以与《庆元条法事类》中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进行参照,弥补史料不足,而且有助于考察宋代地方政府日常文书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文书(业务)部门立卷,一个不轻松的话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有庆(省档案局机关档案工作指导处处长):文书(业务)部门立卷是我国五十年代就提出的一项档案管理制度.195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全面推广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以建立统一的归档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史记》所录先秦至西汉早期公文及其体制的发展演变,有利于把握古代公文和政治礼制之间的互动关系。《史记》所录公文显示先秦至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公文撰写类型、程式和运作机制,从文种、程式、制度等方面为后代公文撰写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7.
王旭:1956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规定:"各机关办完的文书材料,应该由文书处理部门整理立卷,定期向机关档案室归档……可以使机关档案室腾出手来,做好档案的整理和组织利用等工作,更好地为机关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8.
《档案》1997,(Z1)
国民政府行政院、考试院关于抄发《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给甘肃省政府训令(一九四二年九月九日)《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现经本两院制定公布,应即通饬施行。除分令外,合行抄发该项组织规程,令仰知照,并转饬所属一体知照!此令。附:抄发《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一份。附: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第一条本规程依《公务员内外互调条例施行细则源九条第三项之规定制定之。第二条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承行政院院长及考试院院长之命办理关于互调人员员缺之决定事…  相似文献   

19.
正文书档案通常是由办理完毕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书转化而成,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归宿。而文书又是在机关工作中形成和处理的,所以,认真做好和规范文书处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能够保证档案工作高质、优效。因此,公文处理工作一定要做到规范、科学、高效,为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夯实基础。一、严格标准,保证制发公文质量文件是机关的喉舌,是代表机关发言的。文件的内容是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思想与工作经验的结晶,所以,文件的质量关系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国民政府为顺利接收台湾,委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负责台湾各项业务之接收与后续管理事宜,为提升行政效率,长官公署于1946年5月进行内部职务调整,其时适逢陈国琛先生《文书之简化与管理》在台付梓,行政长官陈仪有鉴于台湾当下文书相关问题繁众,转委由先生针对文书管理作业进行系统性地改革,因而开启其与台湾文书档案管理不解之缘。本文针对战后台湾文书管理系统之断裂与重建进行论述,希冀能够深入探讨陈国琛先生对于台湾文书管理与档案事业发展之贡献,以作为日后相关研究之参考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