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星云大师和南京大屠杀?知道星云大师的人很多,知道南京大屠杀的人更不用说,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都不得而知。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之前,新华社记者独家策划,对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进行了独家采访。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星云大师多年来首次公开讲述了记忆中的这段历史。由于主题重大、采写精良、刊播及时,这条"杀·生·佛——星云大师鲜为人知的南京大屠杀记忆"独家稿件在2014年12月12日推出后,被数百家媒体采用,很多媒体特别是境外媒体大篇幅转载。  相似文献   

2.
魏特琳日记,[美]明妮·魏特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拉贝日记,[德]约翰·拉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金陵十三钗,[美]严歌苓,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自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此言,是说在以奥斯威辛集中营为代表的现代大屠杀面前,所谓人类、所谓人类文明人类精神脆弱不堪,是不经之谈。上帝在哪?人在哪?大屠杀摧毁了人类文明的人性基础。灭绝性大屠杀,让任何人之歌、任何赞美爱与善允诺快乐幸福的诗句,让一切以人性为基础的诗歌显得虚伪、空洞、荒诞,在共时性的话语和历史空间,某种程度上讲,形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     
12月13日,是南京人心中永远的痛。70年前,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大肆屠城,血流成河,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相似文献   

4.
新书长廊     
《中国图书评论》2011,(11):124-127
这首曲子能做些什么? 在经历辛亥百年所带来的希望与温情之后,我们更不应忘记的是74年前南京的那个萧瑟秋冬,那场刺痛国人几辈子的大屠杀。  相似文献   

5.
“编辑”到底有没有“学”?有,是什么? 没有,为什么?从已经出版发表的论著情况看,这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不少。同时根据我们从事编辑工作的实际来看,“编辑”是应该有“学”的。但在所接触到的相关编辑学研究的论著中,似乎说服力很强的东西较少。最近,读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张积玉先生的《编辑学论稿》,不禁喜出望外: 这确实是一本夯实“编辑学”学科的好书,因为它至少让我们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地、全面而系统地知道了“编辑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杨磊 《新闻前哨》2007,(11):39-40
是什么让我们对这些新闻作品和文艺作品印象深刻?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答案是:人,人的命运以及作品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什么是人文关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核心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人文关怀发自人内心;关注人内心,也最容易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的幽默到底是什么?现代人又到底喜欢什么样子的幽默.注意,虽然是反思,但是感性的,是第一眼的,而不是理性分析,不是理论文章.这就是<逗你玩>(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风格,该书的内容比较纷杂,也没有讲大道理的文章,因为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让读者对这种"特定的幽默"有个"第一感觉".  相似文献   

8.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民众与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疯狂的血腥屠杀,伴之以抢劫、强奸、焚烧。日军的恐怖暴行延续了六周,南京成了一座人间的活地狱。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时,实行了严密的新闻封锁,严禁任何中外记者入境与采访。南京城里,日本随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底,南京广电集团拍摄的4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见证南京大屠杀》再次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在业内引起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眼中的"兰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提到"兰德"这个享誉全球的名字时,不由得充满了崇敬和向往之情.兰德的过去灿烂辉煌,兰德的现在如日中天,兰德的将来更是憧憬满怀.在中国人的眼里,兰德是一个神话,兰德也是一个谜.是谁成就了兰德,又是谁造就了兰德,中国人眼中的兰德又是什么 ?现在让我们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1.
档案资料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屠杀的研究随新材料的发现而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档案资料在大家的努力下,不断地向外界公布,进一步促进了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的发展.那么,档案资料在研究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在介绍档案资料公布情况的基础上,试阐述自己对这一作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档案天地》2017,(8):5-5
7月15日,在日本广岛将举办一场特殊的展览,名为"被封存的记忆不再让南京悲剧重演"。这是近20年来南京大屠杀史料展首次在日本广岛展出。50块展板、200多张照片,记录了侵华日军在中国尤其在南京犯下的各种暴行。这次展览由广岛南京大屠杀展主办委员会和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南京大屠杀研究均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机构和学者对相关档案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采访幸存者,注重第三方史料的发掘.诸多学者在一些新问题上,引入社会学、记忆学、新闻学、法学、影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如南京暴行的"隐性屠杀"、受害者PTSD、本质主义的记忆与集体记忆等.日本右翼分子及部分政客鼓动否定和歪曲南京大屠杀事实,日本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开始出现否定派的声音超过进步派的趋势.部分进步派学者则在达成某些共识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对该事件进行中日共同书写与叙述.今后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应该是具有国际化的研究,这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所有南京大屠杀研究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试论《沧浪之水》对中国传统"权力"文化的悲剧性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珍 《图书馆》2005,(5):59-61
《沧浪之水》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权力”文化对“人性”的扭曲与消解。池大为面对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面对家庭、亲友和整个社会对权力的崇拜心态。池大为不是屈服于权力,而是屈服于“权力”文化心态。这是池大为的悲剧,但更是中国传统“权力”文化的悲剧。小说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揭示了这种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中山陵园附近的卫岗55号是一座具有典型民国建筑风格的院落.从大门进去,路的左手有一座三门四柱牌楼.青砖灰瓦,上方装饰着红、黄、蓝、绿四色彩绘.中间的门楼,四角各有三尊兽雕,其顶部的横梁南北延伸,伸进两端的龙口之中. 大门右侧角落的一块石碑揭开了这座院落的身世——原来,这里是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旧址.墙里开花墙外香,"遗族学校"深藏不露,甚至很多南京本地人都不知道,可是它在海外名头却是响当当的.从头细说,这都要归功于这所学校的校长——宋美龄.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到底是什么来头?校名中的"遗族"到底是些什么人?事务繁忙的宋美龄为何要亲自担任校长呢?拂去80余年的历史尘埃,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硝烟弥漫的北伐战场.  相似文献   

16.
众多带有公益性意味的商业广告到底是如何进行思考的?思考的出发点是什么?其中的传播机制及效果如何?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启发?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问题已有许多证据公布于世,然而,在日本国内仍有一部分右翼分子矢口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血腥罪行,什么德国人的《拉贝日记》,什么日本人的《东史郎日记》,统统都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谎言”!难道63年前的南京大屠杀真是虚构的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相似文献   

18.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同样的悲剧和痛苦不断刺激情感时,伴随着渐行承受而来的便是日增的麻木——对于“矿难”,越来越多的民众陷入了这种感知困境中,其频繁其严重使得我们还能有什么可说的呢?后一起事故往往是前一起的翻版和放大的“循环定律”在嘲弄政策、制度的同时,更是反复地将所谓的台前幕后一再曝光出来。这个年代的“矿难”对这个年代的我们来讲已无任何“内幕隐情”可言。媒体的追击是为效应,上级的深查是为安抚,而死者妻儿的哀号是为无助和无奈……从这个意义来解,那些“黑矿”以及黑矿主们对于现实社会并未有更多的隐瞒和欺哄,只是事…  相似文献   

20.
天天典藏·常新港(8册)/常新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10原创儿童文学到底应该给儿童带来什么,是阅读时的浮浅快乐,还是生活在别处的成长营养?常新港的作品触探到的,是人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