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从实践智慧角度看,课程评价的根本任务在于分析课程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所产生的客观效应:一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规范性实践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的整体评价判断能力和具体评价判断能力;二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效能性实践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对行动方案的制定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估能力;三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存在性实践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体验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且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改造世界。作为改造世界的能力,实践智慧构成课程的终极追求,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成为课程的根本任务:从规范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规范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从效能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效能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有效性问题;从意义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存在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意义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目的层面看,课程"面向事情本身"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即让学生掌握"事情本身"显现的方式,让学生合乎理性地去生活,让学生以"以道观之"的方式认识世界;从内容层面看,课程所面向的"事情本身"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事情本身"归根到底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并在实践中显现自身;从方法层面看,课程"面向事情本身"的本体性方法是实践论方法,即以体验为中心,通过主体与世界的交互作用回到"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4.
杨道宇 《教育科学》2012,28(4):21-25
"书本知识"与"事物本身"之间的"表现"与"被表现"关系决定了书本知识的根本使命在于尽可能完好地再现"事物本身",决定了课程理解的真正对象是"事物本身"。对于师生来说,"事物本身"首先意味着要学习的"事本身",其次才意味着"物本身":学习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为了做事,通过做事,学会做事的过程,而识"物"则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理解的任务,师生应将自己的主观努力引向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物本身",而不是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5.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图书馆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在技术、理念、管理等方面得到根本性提升。对智慧图书馆的认识在对智慧图书馆理论认识方面,相关人士提出SoLoMo(社交social、本地local、移动mobile三个单词组合)正在成为"智慧图书馆"核心要素,使得图书馆服务具有很强的时空性,且具有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在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在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7.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在初中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因所给的图形本身的一些特点而导致感觉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地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造成失误.近年也出现了易使学生产生错觉的中考题,出题者似  相似文献   

8.
课程考核是衡量人才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而命题工作是课程考核中的核心工作。命题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制试题,为全面考查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否达到与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学业水平程度而提供客观、公正的考核依据。  相似文献   

9.
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既不是学生自身兴趣的投射而形成的自画像,也不是对课程文本原意——文本创作者的观点——的客观把握,而是对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进行理解的问题。基于"事情本身"的课程理解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重演,即通过对课程文本的拷问回到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就像侦探依据破案线索回到犯罪现场、回到犯罪事实本身一样。  相似文献   

10.
课程设计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内容组织三个方面内容。本文通过对现有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综述,发现其在三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难"现象。"两难"困境的产生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二是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定位尚存在分歧;三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政策仍有不明确之处。为解决"两难"问题,未来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除了要加强本身的专业定向课程定位研究和社会取向课程理论研究之外,还要继续加强与之相关的内涵特征研究和发展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磊 《辽宁教育》2023,(17):88-90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教师可以深挖绘画作品中的历史因素,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微课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产物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面。和以往的教育模式比较来看,智慧教育的培养重点往往放在了学生的智慧方面,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智慧性学习。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智慧课堂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相关的案例探究,希望可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在完成全部或部分教学任务后,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评,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转变评价理念,确定评价的重点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一、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教学用于培养人的内容,它形成学生理解人生、世界意义的心智框架,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涵的丰富程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人化的程度.因此,反思知识与人的丰富的意义关系,寻求知识"本真"形态以及"本真"意义,是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具有客观的存在形式和主体化存在形式.客观知识被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智慧、情感价值态度后就成为主体化知识.主体化知识包含客观知识的内容和技能、智慧、价值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内涵.教学要培养"真人"就必须以完整而丰富的知识内涵去营造一个知识与人交融的场景.教学理论要研究主体化知识的形式以及内涵,研究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以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观察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科学这门课程本身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这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观察力的提升。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观察力。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师院校课程评价的主要形式是考试.在测定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师素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现行评价形式没有明显的优势.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选用不同形式的考试形式;考试的内容和功能应重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发展性.教考分离的考试形式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主讲教师出题带来的问题.学生对平时学习与期末考试的关系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能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考试行为.  相似文献   

17.
反拨效应是指测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的影响。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直接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理工科学生对四级考试及其各项措施都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但对其了解和熟悉程度仍急需提升。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理工科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反拨效应,但正面的反拨效应明显大于负面的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们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理解,对中国历史专题这类传统课程的改革,关键不在于改造它本身的内容,而在于我们如何把现代教育理论运用于传统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作业和考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体育院系术科课程现行的考核评价方法及标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文章构建了一套术科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与评价能够更加公正、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求充分发挥考与评本身各种功能所提出的要求,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社会化软件"好看簿(HaoKanBu)"为活动平台,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爱你--中国"活动为研究案例,分析了WEB2.0网络所具有的用户产生内容、集体智慧等典型特征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研究对学生产生内容、运用学生集体智慧的参与式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参与式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教师组织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参与的学习行为特点.希望本研究能对有效利用WEB2.0网络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