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教育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主要论述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力求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教材的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周国桐 《中国教师》2013,(16):25-27
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相连,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又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基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既应立足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认知能力的特点,又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调节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包括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所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成长成熟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又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或者关注每个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激励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建立一种指向物理科学的、稳定的、深刻的、积极的内心体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实施情感教育.以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物理教育,不单要关注物理知识和学生的能力,更要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传统物理教育中的知识框架模式只限于与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及社会需要的结合,而忽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情感教育的过程,从而影响了学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主要应包括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悬育情、以美育情以及以需育情等策略。教师把这些策略灵活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可增强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效提升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是一种伴随知识输入而又溶进了人的美好情感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使其在一种情感的浸润和愉悦之中自觉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都伴随着情感,它渗透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积极运用情感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启迪学生将这种蕴含的情感因素转化成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并非简单的文化知识传递,还蕴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是一个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学校情感教育的课程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激发学生良好个性成长和提高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传统理想化情感教育偏离了学生认知发展目标,科学化情感教育疏离了学生生活世界,而封闭化情感教育则阻碍了学生社会化发展。新时代学校情感教育需要打造具有人文关怀和绽放生命色彩的学校情感教育新生态,着力探构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乡土课程的融合路径,真正实现以情优教、以情化人、情境育人。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情感教育,促使教育活动从“知识能力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情感教育的重视,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体现,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依据情感教育的规律,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成情感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欧中亚 《考试周刊》2011,(90):179-180
高中物理是学生认为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觉得物理难学,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热情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是从如下几个方面营造情感氛围.从而优化教学效率,使学生喜爱物理的。  相似文献   

10.
实现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教师的作用,是把物理科学“转移”为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把基础教育的物理学科或课程“转换”为学生的物理科学的学习活动。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在价值,就是使高师物理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这些“转移”。由于现行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价值,造成其内在价值难以被未来教师认知和实现。因此,必须以实现“转移”为我国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价值,改革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