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是人不同类型需要的满足所带来的满意生活。幸福的获得既需要外部条件,也需要内部条件。当前学生幸福缺失,学校教育没能完全为学生构建幸福人生打好基础。本文认为,民主教育能为学生重建幸福的教育生活,并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核心任务,塑造幸福人生是终极目标.在《中国教育报》的专访中,孟万金教授指出“创建幸福中国,基础在幸福人生,关键靠教育.创建幸福学校标志着教育观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环,是学生走向高等院校和社会生活的最后阶梯.高中生活的体验极大影响着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人性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关注学生的人生幸福、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教育满足学生需要的程度是学生幸福的起点;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的统一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必备条件。教师应具备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使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真正体验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5.
卓越教育是以追求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并且能够创造幸福人生为目标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体验生命快乐并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我校明确了"创办卓越教育,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思想,在"立足基础—传承创新—多元开放—多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追求进取。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生活的主题,是"好"生活的基本元素,是热爱生活者所体悟到的一种幸运感.幸福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一门可以算计的学问,而是从生活中察觉到的一种意蕴.从专家的"幸福观"走向大众的"幸福论",从"幸福是什么"这一经典言说方式走向"如何获得幸福"这一意义丰盈的实践话题,标志着探究幸福的生存论转向.朝向幸福的教育行动是能为与难为的统一,教育只能引导学生步入幸福之"道"而不能向学生的幸福人生做出承诺.  相似文献   

7.
肖川 《中国教师》2005,(3):62-63
拥有幸福的生活,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企盼的,也是好社会的努力目标.教育不仅要关照学生当下生活的品质,也需要为未来完美的生活作准备,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就是教育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李磊  郭祎 《中国教师》2013,(23):24-27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丰台第五小学将“精彩天地幸福摇篮”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不仅为了每位学生今天的幸福,更是为他们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学校要始终立足于培养能够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天职就是帮助学生过上幸福生活。要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教育者必须掌握一门如何将学生导向幸福的教育艺术,其核心是:机智地处理好幸福的“可教性”与“不可教性”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当下幸福与人生幸福、幸福祈愿与现实生活、角色生活与个体生活、需要分化与价值建构之间寻求平衡点和教育行动的切入点,进而为学生与幸福相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是学生教育生活的创造者,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启迪下,才能创设幸福的教育场景,激发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简言之,只有教师幸福地教,学生才能幸福地学,进而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越来越多的相关调研信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正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