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段时间,笔者从一些专家的报告中,不时听到这么一个教改信息——课堂教学要“放弃完美”。诚然,“完美”是任何事物的极致,是我们做事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追求完美”应该没有错。然而,这个“完美”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全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观摩课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过于完美的课堂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慨和反思:语文课堂真的是那么完美的吗?完美光环的背后真的是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生成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3.
完美无暇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的孜孜追求---教学目标的全面、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多样、教学手段的齐全、教学气氛的热烈、教学结果的完满。但这种“惟美主义”思想往往会在实践中适得其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下面以小学数学为例,分析这种在教学上追求“完美”所带来的缺憾。案例一:“自作多情”的情景创设苏教版第七册《平行与相交》,教材呈现十字路口、操场跑道、单杠、足球球门等生活照片,引出相关数学知识。一位教师教学时,又前置了一个动画情景:两只兔子在雪地上留下的两串脚印相交,另外两只兔子留下的两串脚印不相交,揭…  相似文献   

4.
完美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执教的每一堂课都能够目标全面、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环节顺畅、主题鲜明,从而获得尽善尽美的效果。但是,教师这些面面俱到的努力有时反而会产生令课堂不堪重负、学生感受淡薄的结果。教学,往往会因“完美”而  相似文献   

5.
中午,在办公室聊天,说起日常家里的常用药总是需要过一段时间就检查一下,看看是否过期,都说太麻烦了。一个同事说:“如果我们的药品能够在即将过期时发生变化提醒人们.那就完美了。”的确.生活中我们不断追求完美.一项项的“完美”使我们的生活富有更多的新奇和热情。  相似文献   

6.
吕赟 《中国教工》2009,(10):38-38
时下,我们看到的课堂教学公开课(也有叫示范课和展示课的),几乎每一节看上去都完美得无可挑剔:精彩的导入语,自煞的过渡语,精美的课件.丝丝相扣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回答也恰到好处,配合得天衣无缝。更让人叫绝的是,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执教者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40分钟的时间掐得极其准确,让整节课完美地落下帷幕。说整个教学迁程“如行云流水一般”一点也不过分,学生高呼“新鲜”,听课教师直叫“精彩”,似乎都在享受、回味着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我们常常追寻这样的“完美”--细读文本能杂学旁搜、深邃精到;讲析课文能口吐莲花、左右逢源;环节设计能别出心裁、匠心独运;资源开发能宽阔灵动、汪洋恣意……这样的课堂就是“完美课堂”。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笔从一些专家的报告中,不时听到这么一个教改信息——课堂教学要“放弃完美”。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新理念的普及,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地变革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之而涌现出的许多体现改革成果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从这些课呈现的方式来看,无论从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深入细致,孜孜以求,力争为学生和教师奉献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成为令人称道的演出,成了首选的“完美”风景。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  相似文献   

10.
完美的课堂教学,几乎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们都希望自己执教的每一堂课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且教学方法多样、环节顺畅、气氛活跃,从而获得尽善尽美的效果。但是,教师这些面面俱到的努力,有时反而会产生令课堂不堪重负和学生忙于应付的结果。很多时候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带来的往往会是更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高雨苏 《新读写》2011,(7):121-122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凝重的诗句是泰戈尔的。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自旨侥幸获得“痛吻”的豁免权。“痛吻”是生活强行赠予我们的一件狰狞的礼物,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而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就是这些“痛吻”留下的痕迹,无法抹去,甚至无法掩盖。所以,不要奢望人人都喜欢你,  相似文献   

12.
听语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结构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09,(7):148-149
当我们有非常焦虑、紧张的情绪,或者在工作中总有“不完美感”的时候,就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自己满意为止,以此来减轻焦虑并给自己一个“完美”的交代。  相似文献   

14.
完美的课堂教学,几乎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们都希望自己执教的每一堂课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且教学方法多样、环节顺畅、气氛活跃,从而获得尽善尽美的效果。但是,教师这些面面俱到的努力,有时反而会产生令课堂不堪重负和学生忙于应付的结果。很多时候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带来的往往会是更多的缺陷。情境,因“绚烂”而偏离【案例“】小数的性质”一课的导入。媒体出示:星期天“,蓝猫”走进超市,它经过生活用品区、南北炒货区,来到了文化用品区买一本练习本。(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时间为3分钟)师:从超市商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请花一点时间,郑重其事地告诉自己:“我没必要成为完美的妈妈。”为了符合传说中完美妈妈的理想形象.你给了自己多大的压力呀?又要善良、耐心、明智、脾气好,又要时刻活力四射,还要成为烹饪高手或操持家务的高手,能同时做好多事——我们几乎很少碰到这种“样样都行”的超人吧?  相似文献   

16.
听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安排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文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文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掌握之中。教案写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教学过程早已烂熟于心,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7.
《番茄太阳》教学到最后,教者深有感触,创作了一首小诗—— 在我们的心里,有一颗小小的“番茄太阳”。它是双目失明的女孩银铃般的笑声。它是由爸爸拉着,在蔬菜上来回抚摸的大手和小手。它是女孩轻轻的耳语:“阿姨,长大了我要把我的腿给你。”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小诗结束了这堂课。暂且不说这样的结课是不是体现语文课程的特质,是否合理妥当,只想说像这样追求一个似乎“完美”的结课,在近几年所口斤的几百节课中实在太多太多,有的“诗情画意”,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振奋人心”。如果“读”结束,往往是配乐朗读,或者是诵读欣赏;如果“写”结束,往往是优秀习作展示,或者是教师范文品赏;如果“说”结束,往往是几个优秀学生的精彩陈述,或者是教师全面完美总结。总之,似乎都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展示了“完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类最大的恐惧是生活——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生活。“做回自己”对我们来说有时太困难。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满意,否则,我们就“不够好”。为了“做个好人”,我们制定了自己的“完美标准”。对那些爱我们的人——爸爸、妈妈、老师、朋友,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去讨好他们,却总觉得无法达到最完美。最后.我们只能失望地得出“我不完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完美性的评价已经形成一种定势认识:教学的每个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有遗漏或出差错都会被认为是一种教学的缺失,是一节不完美的课。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观摩课,教学的过程如一场精彩的表演,师生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动作都是恰如其分的,整节课上没有废话,没有无意义的行为,没有多余的环节,一切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但  相似文献   

20.
正雷夫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这正是艺术最美的地方。要有多么豁达的教育情怀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学校组织了多次有关雷夫的培训学习之后,我满怀敬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音乐教育可以"不完美",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完美"中追寻"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