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从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出发,说明静电场是保守力场。然后通过与高斯定理比较,阐述了静电场环路定理在静电场中的地位。并通过两个典型例子说明静电场环路定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静电场问题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相关的知识点零碎且繁多,导致静电场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点.往往很多静电场问题还会和受力分析、几何分析等问题进行综合考查,这不仅需要学生对静电场问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物理思维.本文从几类经典静电场问题入手,剖析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静电场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论述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及应满足的条件。导出电流场中电位的分布与静电场中电位的分布是完全相同的形式。从而证实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来描绘静电场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稳恒电流场在导体中的分布可以模拟静电场的分布。传统的静电场描绘仪存在着一系列缺陷,针对传统静电场描绘仪的不足作了部分的改进。通过实验比较,改进后的描绘仪能很好地模拟静电场。  相似文献   

5.
从静电场的性质出发,结合矢量代数运算的结论,介绍静电场的唯一性定理,以及其在分析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静电场中的电场强度Ev的求解是静电场问题中的重要内容,从物理思想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计算静电场电场强度的一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说明万有引力场和静电场确实是两种非常相似的场。然后再从静电场的电通量和万有引力场通量以及万有引力势和静电场中的电势等几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万有引力场和静电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静电场》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时感觉抽象难懂的内容,笔者通过将静电场与重力场全方位的类比教学,使学生对静电场的理解由混沌到清晰.  相似文献   

9.
静电场的测定(有些书上叫做静电场的描绘)是重点中学高二学生的学生实验。这个实验,不但能使学生学会研究静电场的一个特殊的方法——模拟法,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对静电场的分布有一个形象的了解。但是做这个实验时产生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用传统的“静电场模拟测定仪”模拟法测量静电场的缺点,并用改进的“单层静电场模拟测定仪”对该实验进行了尝试,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电磁场理论出发推导出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并从电场的观点深刻阐述电路的规律,指出了有些地方需要同时考虑场和路.  相似文献   

12.
将球形导体置于匀强电场中,在球形导体表面将感应出电荷,这些电荷产生的电场使导体外周围空间的电势和场强重新分布,现将在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而导出球形导体表面上感应电荷的分布规律及电荷量.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物理电磁学的教学中,电场的旋度一向被关注较少.然而,要揭示电场和磁场的内在联系,必须对电场的旋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电荷-能量联系定律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质量、电荷的起源和作用.并从牛顿定律的普适性和万有引力及库仑力场做功的等效性两种方法出发,定义和推导出电荷质量当量值,从而得出电荷一能量联系定律。  相似文献   

15.
刑法的调整对象是我国刑法学界探讨极少但理论意义重大的一个问题。厘清刑法的调整对象,对于刑法的完整理论体系和整体逻辑框架的合理建构具有一定意义。本文认为刑法的调整对象应分为直接调整对象和意接调整对象,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恰当的界定和梳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位移电流,磁化电流的研究,提出了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探讨了毕奥-萨伐尔定律对磁化电流,位移电流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现行电磁学教材中,“一对等量同号电荷的静电场线”的两种表示进行了讨论,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了电场线表示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偏振特性是光的一个重要性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光的三类偏振态及其偏振度,指出依据电矢量在不同方向上的强度来定义偏振度时的缺陷,明确偏振的物理本质,即是光场中的振动取向有确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均匀外电场下电偶极子的运动,给出加了外电场后两离子实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出其动力学方程.最终得出外电场下电偶极子的运动规律,即:在轴线方向上,电偶极子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和简谐振动的叠加;在力偶矩下,电偶极子的运动轨迹为周期性的螺旋线.  相似文献   

20.
F M S Lima 《Resonance》2018,23(11):1215-1223
In the presently available literature, one finds distinct results for the electric field at the surface of a charged conducting sphere. In most textbooks, only a simple model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electric field leaps from zero (inside the sphere) to a maximum value (just outside the sphere), as follows from Gauss’s law. For points exactly at the surface, the charge surrounded by the Gaussian surface becomes ambiguous, and this law is inconclusive. In this paper, by treating the spherical surface as a series of rings, it is shown that that field evaluates to half the discontinuity mentioned above, a result which agrees with more elaborate microscopic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