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浅析武术概念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术概念是认识、研究和发展武术的起点。目前对武术概念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分歧。该文对武术的产生、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武术的本质特征,从而确立了武术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武术概念的逻辑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概念研究是武术理论教学和建设中的一个基本命题,武术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等的规范、统一对武术运动走向世界,对武术学科理论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同时也是武术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对武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分析,并用逻辑学中的“属加种差”定义法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3.
武术概念是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以武术概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学视角,沿着古代武术、近代武术、现代武术这一思路,对武术概念进行纵向的宏观梳理。  相似文献   

4.
武术的现代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的概念进行研究,认为不同的历史背景使人们对武术的认识有所不同,概念的表述也不同.透过对武术概念发展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影响着武术的发展,也清晰地呈现出武术在现代流变的轨迹.奥运后的武术也会随着这种流变向着竞技、健身、技击、娱乐等的不同需求发展,武术的概念也势必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承载更多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研究武术国际传播有关问题做一理论铺垫。研究表明,武术国际传播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武术传播者借助一定媒介向国外传递武术信息,以实现共享互动的目的。其概念中包含着传播要素,文章对这些要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武术的概念、教学、训练、动作技术分析等方面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为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对武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方法对武术概念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武术套路定义的逻辑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武术套路定义,这对丰富武术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法、网络检索及综合分析,对崆峒武术概念进行了基本的考证与研究,初步确定概念意义,指出崆峒武术的概念应该整体定位,除具有武术本质特征外,即有内涵,又有外延的文化概念,且随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9.
武术概念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指出了武术概念应该与时俱进,并分析了现有的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分别论证了武术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上位概念,在此基础上精炼了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武术学科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武术学科的研究内容,对武术的概念与分类、武术的学科体系框架、武术产业与市场、武术管理、武术与奥林匹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武术技法和技理以及武术的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大武术观是目前开展武术工作的最新理念。文章从大武术观的内涵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教育师资、教育设施等方面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提出了"文化具体"的新思路,并初步阐述了相关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语词出现的时间、目的及其指称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武术划分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虽有既定事实的倾向,但划分的依据还不明确,而且划分后的外延不符合逻辑学中分类的穷尽性及划分后各子项在外延上互不相容的逻辑性要求。并以传统武术语词中"传统"含义的分析为明确此划分依据的手段,得出其对应的同位概念为现代武术,依据两者本质属性的不同而对其概念进行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在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作用,并以传统的崇德扬善的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德”与“艺”(武技)的统一。文章以武德的概念,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注重对武德思想的关注,及学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形式逻辑学角度,对武术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属概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武术新概念为:武术是以具有攻防技击特点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体育形态、军警形态、艺术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以保持和发展人的身心潜能、杀伤和制服敌手以及反映实战技击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大武术观视角下的学校武术教育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武术观是目前开展武术工作的最新理念。文章从大武术观的内涵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教育师资、教育设施等方面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提出了"文化具体"的新思路,并初步阐述了相关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其基本意蕴是军事冷兵器技术。宋代以后,随着火器逐渐配备部队,"武术"开始大面积地向民间转移。这种转移与武举制实施的共同作用,促使了民间习武热情的高涨。义和团运动爆发、武举制废除以及体育救国思潮兴起后,下移民间的军事冷兵器技术,即武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随着武术运动、竞技武术等"新编武术"的出现以及对民间武术的强力挤压,武术界对"新编武术"的批判声音日趋强烈。在这一过程中,又出现了"传统武术"这一词汇。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通过对武术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还意外发现了中国武术发展的"二元互补结构"。  相似文献   

17.
梁山是中华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水浒传》作为武术类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社会生活包括武术影响深远。围绕《水浒传》和"梁山功夫"探讨"水浒武术文化"、"《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水浒武术"以及"梁山功夫"的概念界定和相关关系是进行水浒武术文化研究的前提,对于开辟武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武术文化的两个文化系统的背景下,通过对武术文化理念及青奥会文化理念分析,武术在青奥会中传播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为推动武术在国际性运动会中的传播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运用艺术理论与方法,认为武术套路运动是一种表现性的技击而非真实的技击,提出了写意武术概念,并把它划分为哲理化武术、戏剧化武术、记述性武术等,以及通过对写意武术的文化渊源的分析研究,指出发展武术不应被“体操化、艺术化”等观念所束缚,在不失项目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武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武德是中国武术理论观的核心,表现为以道德规范武术行为与方法,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谦和仁爱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