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通过丢失项链事件的突变,改变了人生,也改变了她本人的生活态度。作家在塑造主人公丢失项链的过程中,表现的不仅是主人公的虚荣,而且呈现了她爱美、追求美、表现美的精神欲求,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坚定、踏实、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和达观,表现了她在特定环境下保持美好心灵的形象,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个典型,反映了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爱美角度来重新阐释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爱美是玛蒂尔德性格的主要内涵;对美的无知则是她不幸命运的根源;发现美是她勇敢面对的动力;重新认识美使她的人生得到升华.玛蒂尔德的性格和人生是在对美的不断阐释中逐渐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风光迷人的岛城,崂山美,大海美,人也很美。有人说,这里淑女如海。说起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姚婷,或许再普通不过了,如果她在茫茫人海中穿越,她的不太高的个子,她的带着一付近视镜的面孔,她的朴素的衣着……会很快淹没在人群之中。  相似文献   

4.
羊脂球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说《羊脂球》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妇女,在出逃路上内心经历了四次抉择。四次抉择,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她的人性美,分别为自尊之美、奉献之美、爱国之美和信仰之美。她的人性之美在那些所谓社会名流的人性之丑强烈对比下,更加凸显,体现了较高的人生境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5.
<正>(3)一场“决斗”让她成了孩子们的中心畅游书海,陶醉于书本中的精彩情节,一直是罗琳最喜爱的自娱自乐项目,她尤其喜欢有关冒险女孩的故事,她在儿童时期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是伊丽莎白·古奇的《小白马》。她之所以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是因为里面的女主人公非常有个性,她不美,还经常陷入苦恼,也许罗琳觉得这位女主人公多多少少有自己童年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京华烟云》受庄子影响很深,提倡了道家精神。书中主人公姚木兰,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更兼具现代精神。在她的身上,融合了多种文化的优点及人文思考,即颜容之美、学识之美、脱俗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对这一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缝隙     
一个人,最吸引我们的,就是人性的缝隙袒露的时刻吧。塞林格的《献给爱斯美的故事——怀着爱与凄楚》中,那个女孩子引起主人公注意的动作之一,就是她在合唱中的心不在焉,以及她的鼻翼翕动,那说明她  相似文献   

8.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主人公为什么必须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失事飞船为什么取名"落日六号"?主人公的"眼睛"游历之旅为什么以看日出未果作结?这些颇具匠心的设计,正是科幻探险的悲剧内核.从形象的设定、飞船的命名、情节的安排等角度,诠释悲剧,感悟悲情,能获得美的熏陶,提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巴黎圣母院》虽已读完,但我却仍沉浸在小说的情节中不可自拔。仿佛剧中的女主人公爱斯美拉达没有死,她还活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1.
缝隙     
一个人,最吸引我们的,就是人性的缝隙袒露的时刻吧.塞林格的<献给爱斯美的故事--情着爱与凄楚>中,那个女孩子引走主人公注意的动作之一,就是她在合唱中的心不在焉,以及她的鼻翼翕动,那说明她在悄悄地打呵欠.  相似文献   

12.
秦罗敷是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的主人公,她以其聪慧、机智、可爱、勇敢的个性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备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在诗中,作者着意表现了罗敷的外貌美和人格美。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表现罗敷的外貌美时,并没有具体描摹她容貌的美丽,而是把模糊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十分巧妙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利用诗歌语言的模糊性,塑造了一个楚楚动人的罗敷形象,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偶然,我读了一本名叫《绿野仙踪》的书。初读内容,感觉荒诞离奇,如梦似幻;细细品味,又觉合情合理,无懈可击。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名字叫多萝茜,她和她的叔叔、婶婶居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上。一天,一场龙卷风把她刮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奥兹国。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三个奇怪的朋友。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愿望,勇往直前,携手协作,最后他们都如愿以偿了。其实“美”有很多种,如心灵美、外表美等等。“美”不等于只有外表美,其实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书中的主人公多萝茜没有因伙伴们有很多困难而抛弃他们,而是更加体…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一个人不应该为自己的外表而感到自卑。其实,最重要的是内心。一个人内心美了,人也就美了。就像文中的主人公,当她开始美化自己的内心时,她也就很美了。比如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她没有眼睛,又失去了听力,可她凭着自己的毅力,学会了讲话,并且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是频繁可见。相反,有些残疾人因为身体外表的不美而自甘堕落,某些同学因为家庭残缺而放弃学业。其实他们只要端正一下对待人生的态度,走上正确的路,那么他们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如果人人都对生活充满希望与信心,那么世界上…  相似文献   

15.
索爱     
默特尔·布朗从来没收到过一只礼品盒或者一束鲜花。(直扣主人公境遇:没有亲人和朋友,缺少他人关爱。)她天天都要走很长的路去地铁站,到伦敦一家大商场去缝扣眼。(地位低贱,收入有限。)她过去常想,于完活回家时,要是能在自己的桌子上发现一束玫瑰花,那该多美啊!只要有一次她就心满意足了。鲜红的玫瑰,花瓣厚实,充满光泽,散着浓浓的香味。(美好的愿望。并交代主人公  相似文献   

16.
胡玫导演的历史剧作品中,主人公形象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具有明显的“崇高美”特征,而这种“崇高美”,主要呈现为壮大之美和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爱慕虚荣而借的项链不慎丢失,她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无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承受漫长的艰苦生活。十年艰辛反映了玛蒂尔德性格的本真本色,磨练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与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成为了一个让人尊敬的女性。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在美移民不同,邝丽莎笔下《上海女孩》中的主人公秦珍珠的身份建构过程充满着别样的艰难和困惑,这与她人生中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给秦珍珠带来的创伤体验和她敏感、好强的个性密不可分。秦珍珠的种种创伤情绪交织在她自我同一性的重构过程中,她对生活和家人的态度呈现出矛盾和分裂的特点。最终,在姊妹篇《乔伊的梦想》中,随着珍珠中国之行的展开,她结束了对往事的沉溺,修复了同家人的关系,带着久违的美国梦飞回彼岸,完成了身份重建。  相似文献   

19.
论苔丝之死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是哈代所刻画的众多人物中很出色的一位,她是哈代最钟爱的也是哈代理想中的人物.在哈代的理想世界里.苔丝是美和爱的化身:她代表纯洁,善良,单纯,仁爱,忍耐;她热爱她身边的人并信任他们,而且,她很勇敢,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反抗虚伪的宗教和邪恶的世界.与哈代的其他主人公相比,苔丝更勇敢,更漂亮,更具有活力.在哈代看来苔丝是那么的纯洁、高尚.然而命运很会捉弄人,并不总是善有善报.在苔丝短暂的一生中她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她对世界感到失望,绝望,最后悲惨地死去.苔丝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反射着19世纪小农的真实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残忍和宗教的伪善.这个纯洁的女人的生活就是一部悲剧,那么谁应当为此负责呢?是她自己、她的家庭、社会,还是宗教?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 ,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除了这些封建社会女性必须具备的传统美德之外 ,在她的身上还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 :自尊、自强、清醒、刚毅……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 ,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她身上的人格魅力危及到婆婆的家庭地位 ,所以为婆婆所不容 ,并以“举动自专由”为借口遣送回家。最后刘兰芝以死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