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重点阐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一是要深化跨学科教育理论认识,将传统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二是创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跨学科"教育,开展经管大类培养、"金融+X"交叉培养、复合型专业培养;三是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推进"跨学科(专业)课程优化+小班化研讨式教学+综合实践能力强化+创新创业训练"四大改革;四是完善政策制度,为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迫切需要.通过梳理我国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中美两国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明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归纳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国内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和输出高契合度的高瑞人才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理工院校为教育背景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目前理工院校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昆明理工大学复合型英语专业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理工院校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三个模式,即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及校内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校本研究为起点,发掘具有地域优势、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迫切需要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本研究以建立一个培养适合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教学体系为总目标,提出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知识体系、支撑体系和硬件环境等设想,着力于个性化创新能力训练和大工程背景下的工程训练。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核心在于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多领域、宽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提出了改善独立学院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完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造就一大批科教兴国战略需要的跨世纪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集中探讨了在艺与工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中的学习环境、学术环境、学科环境与制度环境,进行了艺与工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的实践探索。研究表明,艺与工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能够有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归纳现有培养模式的局限性,认为仅依赖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构培训模式均难以培养核应急管理所需的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进而提出纵横结合的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和途径,通过学科交叉培养本科创新人才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基本共识。而如何跳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针对专业间的学科交叉构建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大学科平台上实施“双向能动式”教学法,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建立跨学科、跨专业本科生创新团队,探索跨学科教育模式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江南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探究了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跨学科思维灵活、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文章分析了当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背景,从教育模式改革、产学研合作、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介绍了江南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面向我国核应急对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基于南华大学"核—医—安全—管理"学科链体系,设置系统的跨学科知识课程体系,设计有效的跨学科技能实训机制,建立高素质的跨学科教师队伍,进而形成纵横结合的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复旦共识"的达成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是一场众望所归的集体行动。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新经济急需紧缺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电气信息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总体思想的阐述,分别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跨学科团队建设及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对探索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是高职院校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建立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专业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平台等多种平台的集合体,是满足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基于此,从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出发,从创新学院管理、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优势特色项目等方面探讨平台的运行与维护,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跨学科建设及与之相配套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出开拓跨学科、复合型的英语专业和建立矩阵组织的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以地质信息复合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一体化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了相应的探讨和实践。相关工作将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武汉工程大学"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理念,提出了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E+"模式的提出和实施,丰富了本科专业设置的内涵,拓宽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可为各高校探索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在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国际商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应为"语言交际能力 商务管理与商务操作能力 行业知识技能",课程教学重点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一大方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强化班"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载体,成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依托自身优势学科组建"强化班",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探索适应自身发展及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教育应积极探索跨学科与工学相结合,以大学为主,由大学、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突破学科和部门壁垒,打造跨学科的校内外联合导师组;坚持工学结合,多部门参与人才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学科文化与学科融合的含义,分析了学科文化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探讨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学科文化融合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加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式的更新;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导师联合培养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如何提高纺织工程学科的科技含量及在本科生的影响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基于纺织工程学科基础上的跨学科融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借助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南大学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多家"针织+跨行业"多学科合作的平台,江南大学率先开展了基于校企院所合作的"纺织+"跨学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探讨通过基于校企院所合作的"纺织+"跨学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