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2.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实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就把这种读书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相似文献   

3.
读书之道,贵在深思。读书不思考却成为大学者的,中外皆无。被尊为圣人的孔子就非常重视深思的作用。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读思结合,才能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4.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就把这种读书法介绍给大家,供同学们参考。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  相似文献   

5.
勤学与多思     
思,是学习知识的钻头,思考越深,收获越大,恰如打井一样,打得越深,水就越多。凡善学者,都很重视思。古人常说“俯而读,仰而思。”读了书,就抬头把书中的道理思索一番。荀子读书是“诵数之贯之,思索之加通之。”朱熹则认为读书要“熟读而精思。”孔子说得更明确:“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我们在读完一本好书时,能反复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体会出艺人的匠心,知道美的所在。我们要想使书成为我们的奴隶,而不是成为我们的主人,那就要在学习的旗帜上写上“思”字。我们还要记住,勤奋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我爱国学堂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语今言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助学台这句话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是指只读书或学习知识不懂自己去主动判断,就会陷入迷惑当中;"思而不学"是指自己独自闭门思考而不懂向外界学习知识,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困惑中。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以偏代全,妄加揣测,是贬义词。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写作,尤其强调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为此,笔者化用《论语·为政》名言为"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写则殆。"简单说,如果只是指导学生阅读,不指导学生思考,其阅读可能并非真正理解,甚至成了 "读望天书";如果只是指导他们阅读和思考,不指导他们写作,本来可通过读写结合全面提高的,却未能达到这个目标。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把阅读、思考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按图索骥     
<正>【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地思考就会茫然而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则不知其味……”说明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说到阅读效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字眼,一个是"思",另一个是"写"。读而不思则无。这是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的套用,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道理却是对的。古人读书,提倡"口而诵,心而惟"(《三字经》),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不少同学都想寻找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求快而多地掌握知识。在这方面,孔子提倡的四个结合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更加糊涂。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二、学与问相结合。孔子提出欲学必须“切问”。他自己学习时就是“每事问”的。知识浩如烟海,学习没有止境,要想真正学到知识,除了刻苦之外,还应有“每事问”的精神。不懂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切不可不懂装懂,羞于问人,贻误自己。三、…  相似文献   

12.
陈杰 《江苏教育》2011,(5):55-56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一个人倘只是进行接受性学习,却不用自己的脑筋来思考,那么他必然感到迷惘:而如果只是一味胡思乱想,却不实实在在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13.
王永杰 《考试周刊》2012,(11):143-144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也就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把学和思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高效学习。然而这只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只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了必要的储备,如果将这些知识长期储存而不加以利用,它们就会转入睡眠状态从而成为死知识,这就是为学而学。那么如何让所学知识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为我所用呢?对于所学知识就要及时运用。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一个人倘只是进行接受性学习,却不用自己的脑筋来思考,那么他必然感到迷惘;而如果只是一味胡思乱想,却  相似文献   

15.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读书遍数多了,其中的意义就自然会显现出来。这句话为中国历代名家所推崇、称道。然而笔者不敢苟同。读书千遍,其义真的能自见吗?如果读书只强调“量”而不重“质”。读只是机械地念而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终究是不会有所得的。故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而我们在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熟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多读不是盲目地机械重复.多读不能孤立地进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读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读书,使“读”和“思”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7.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读书遍数多了,其中的意义就自然会显现出来。这句话为中国历代名家所推崇、称道。然而笔者不敢苟同,读书千遍,其义真的能自见吗?如果读书只强调“量”而不重“质”,读只是机械地念而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终究是不会有所得的。故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而我们在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刻领会书本知识的内涵,真正将书本知识读“活”。  相似文献   

18.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论语〉十则》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正文下注释为“疑惑”,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一则作了如下解释:“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迷惑”与“疑惑”是一对近义词,按这种理解,“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导致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即“迷惑”和“疑惑”。但事实上,“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引起的结果显然是不一样的。那么,“殆”字应怎样理解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学与思…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博学多才,善于思考,在思维方法上有许多可供语文教学借鉴的地方。本文初步探讨孔子的一些教学思维及其给我们语文教学的启示。一、学与思结合孔子没有孤立地谈思考,而是将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孔子十分强调知识的获得,要求学生“博学于文”(《雍也》),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他把多闻、多见、多问作为博学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不能仅限于闻见,而必须在闻见的基础加以思之功,把闻见中所得来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切问而近思。”(《子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明确的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和二者分割的严重危害.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