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7,(7):40-41
这次世界锦标赛, 整体来看女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年轻的队员,还是拿过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冠军的队员,在这次比赛中都发挥得比较好,成绩也不错。郭跃和李晓霞是单打的冠亚军王楠和张怡宁卫冕双打冠军。在整个大赛中,最好的一点是我们充分体现了中国女队整个团队的精神,我们不是在打造某个人的时代,而是整个中国女队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张凡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7,(4):I0016-I0016
国脚,一定是踢足球的吗? 未必,它还可以有另外一解:国手的脚,简称国脚。 为了照顾好这一双双国脚,让它们能帮助国手在2008奥运赛场上创造佳绩,中国乒乓球队指定球鞋赞助商美津浓,2月10日专门为王楠、张怡宁、郭跃、郭焱、李晓霞、陈晴六位主力国手进行了脚型测量。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9,(5):31-31
到中山开始封闭训练后,我和李晓霞、郭焱、姚彦进行了一次PK赛,队里通过这次比赛决定谁参加横滨世乒赛的单打比赛。  相似文献   

4.
梁慧敏  夏娃 《乒乓世界》2005,(11):35-35
全运会女团半决赛,北京队与辽宁队狭路相逢,前两场比赛张怡宁和郭焱分别败给了王楠和郭跃.北京队被推到了绝境。千斤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年仅15岁的丁宁的肩上,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的她力挽狂澜,成了北京队晋级决赛的头号功臣,也让很多人认识了这个带有几分男孩气的女生。  相似文献   

5.
萨格勒布世乒赛之后,我们所有的队员都在各自俱乐部打超级联赛。在乒超联赛的第一阶段,参加世乒赛的几个重点队员发挥得都不是特别理想。郭跃输了好几场球,张恰宁输给了刘诗雯。她们在连续作战、训练不够系统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赛练结合,不断调整自己、磨练自己,在第二阶段比赛中的表现总体上要比第一阶段好。从战绩来看,王楠略好一点,目前只输了一场球。当然她只打单打,而郭跃、张怡宁每次比赛都打两场。年轻的队员中,刘诗雯的表现比较突出,目前保持11胜1负的战绩,先后胜了张怡宁、李楠、李晓霞。  相似文献   

6.
杨华 《新体育》2008,(12):13-14
中国女乒有着“一姐”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从邓亚萍到王楠,从王楠到张怡宁,总有这样一个人可以独挡一面,开创时代。在新的奥运周期里,20岁的李晓霞用一连串的胜利宣告强势崛起:2008女乒世界杯蟾宫折桂,成为“无机时代”第一个世界冠军,紧接着又超越两届奥运女单冠军张怡宁,职业生涯中首次占据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奥运红粉组     
《乒乓世界》2008,(8):46-53
实事求是地说。这支中国女队是历史上阵容最为强大.主力队员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在这支“梦幻劲旅”中,王楠、张怡宁和郭跃都曾是世乒赛女单冠军。前两人还是乒坛大满贯得主。同时,王楠已是奥运会的三朝元老。比赛经验极为丰富,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运动寿命最长,状态保持最好的人。张怡宁和郭跃也参加过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在雅典加冕了双冠王.而郭跃在女双比赛中夺得了铜牌。  相似文献   

8.
夏娃 《乒乓世界》2008,(10):2-2
当世界冠军的身影出现在长虹培训中心——现在的北川中学,操场上几百名孩子雀跃着飞奔过来,嘴里喊着他们在电视上认识的这些冠军的名字张怡宁、马琳、王皓、王励勤、郭跃、陈圮、郭焱、李晓霞……  相似文献   

9.
宋斐 《乒乓世界》2005,(10):26-28
当超级联赛偃旗息鼓,全运会烽火尚未点燃之际,以考察新人状态为目的的中国乒乓球队在刘国梁和陆元盛两位教练的带领下于8月26日飞赴韩国济州岛,参加亚洲锦标赛的角逐。由于张怡宁的手伤和肩伤暂未痊愈,而王楠又突然肺部感染,中国女队阵容以新人为主:世界排名第2的牛剑锋,第5的郭跃,第6的郭焱,第21的李晓霞和第92的刘诗雯。尽管两位天后缺席,但从世界排名和队员名气上看,中国女队就是冲着冠军去的。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9,(11):58-59
今年的女子世界杯,因为张怡宁没有参赛,所以郭跃、李晓霞、刘诗雯都具备了冲击冠军的能力。她们三人从技术环节上看其实差不多;从比赛经验上看,郭跃比赛打得更多一点。  相似文献   

11.
除了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几乎所有能拿到的金牌,张怡宁都拿过了。她对世乒赛单打金牌的渴望因此不言而喻。事实上,她也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在国家乒乓球队,很多教练和队员在赛前都看好张怡宁。遗憾的是,她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旁边。就像以往和王楠的大多数比赛一样,尽管单论技术,张怡宁已经具备了与王楠抗衡的实力,但这一次她还是功亏一篑。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回张怡宁没有哭。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大大方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平静得让人看不出她刚刚遭受了怎样的挫败。许多人说:“张怡宁成熟了。”还得学王楠张怡宁和王楠的比赛真…  相似文献   

12.
年度意外     
郭跃,李晓霞会师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在王楠、张怡宁两个大满贯得主,世界杯女单冠军郭焱参赛的情况下.第一次和第三次参加世乒赛(单项)的李晓霞、郭跃能够会师女单决赛.不得不说是一种意外。这种意外恐怕和1983年37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韩国运动员梁英子连过中国队耿丽娟.童玲、黄俊群三关.闯进决赛.一样令人猝不及防。这种意外恐怕和1989年40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中国运动员乔红夺得女单、女双冠军.一样令人吃惊。意外的背后,是世界女子乒坛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革命:前三板积极、主动、凶狠.有高质量的相持能力,在打法层面上呈现出快速、凶狠、均衡三者集合雏形的李晓霞和郭跃,逐步打破了过去女子乒坛以稳为主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年度巧合     
年度巧合:张怡宁4比3王楠(-6,6,-8,-6,7,6,9),十运会,女单决赛 入选理由:从1989年到2005年,风雨沧桑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人才辈出, 却在16年间,始终保持着“双凤朝阳“的态势,邓亚萍和乔红,王楠和李 菊,王楠和张怡宁……从2001年的九运会到2005年的十运会,王楠依旧出 色,而张怡宁也越来越强。 巧合的是,张怡宁和王楠是全运会46年的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在相邻 两届单打比赛中,都同时入围到最后决赛的运动员。略有不同的是,四 年前在广州,王楠胜得无可挑剔,张怡宁输得有些悲壮和难堪;四年后 在无锡,张怡宁的胜利虽然坎坷,却名至如归,王楠的失利让人有些伤 感,却依旧无可挑剔。又是一个四年,一个难以逃脱又不得不承认的运 动生命周期,“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张怡宁和王楠的 巧合,其实也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14.
乒乓在线     
《乒乓世界》2003,(2):6-6
1月21日,刘国梁和乔晓卫率队出征,参加1月22日~26日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举行的2003年首站国际公开赛。中国男队阵容为王励勤、王皓、刘国正、侯英超、詹健、郝帅;女队阵容是:王楠、张怡宁、牛剑锋、郭焱、白杨和姜华君。他们在这次公开赛中将遭遇来自各国高手的挑战,波尔、庄智渊、蒋澎龙、柳承敏、吴尚垠、施拉格、塞弗、金择洙、鲍罗斯、斯蒂夫、托特、李佳薇等高手都在参赛名单之列。  相似文献   

15.
李晓霞 新生     
邱晓戈 《新体育》2012,(8):30-31
在王楠、张怡宁等一姐退役,丁宁等小将尚需磨砺之际,中国女乒总会涌现出李晓霞这样的过渡性人物。她们足够强大,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承上启下,唯一遗憾的是:她们总是无法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9,(12):22-22
九运会乒乓球的女单决赛是张怡宁对王楠,我记得张怡宁一度以2比0领先(当时是21分制,5局3胜),后来被王楠把比分追了上去。打到第5局的时候,张怡宁就完全崩溃了。王楠大比分20:5领先。最后一个球,张怡宁打都没有打就把球摁在桌子上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乒乓球界,常常听到这样的句式:"与某某某同一时代,是他(她)的悲哀。"在郭跃华、曹燕华的鼎盛时期,与他们同时代的选手难免"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后来有了邓亚萍,光芒盖过师姐乔红,还把众师妹压得抬不起头来。邓亚萍退了,王楠才冒出来。王楠也压人,她压住了实力不分伯仲、运气稍逊的李菊,令后者含恨挂拍。取代李菊向王楠挑战的是张怡宁,可是两次大赛的惨败几乎让张怡宁丧失信心。再后来,王楠不行了,张怡宁翻身了,人一阔就变脸,她开始压别人,郭焱就是一个"被压迫者"。其实"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只隔薄纸一张,捅破这张纸需要实力、定力和运气。都是国家队队员,技术差  相似文献   

18.
在2004年10月2日至9日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中,各获两枚金牌的江苏队、北京队在江苏无锡成为大赢家。男团比赛中,江苏队凭借新生代陈玘、单明杰以及老将秦志戬的出色发挥击败了八一队摘取了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女团决赛则是九运会的翻版,实力强劲的北京队再次将河北队夺冠的希望化为泡影,牛剑锋奥运会后低迷的状态也让众多球迷为她捏了一把汗;在雅典只获得铜牌的王励勤依靠雄厚的实力和冷静的临场表现击败了北京队新秀马龙获得男单冠军,王励勤谦逊的态度和兢兢业业的精神也同时令各省市教练员将其视为职业球员的楷模;尽管张怡宁和王楠缺席女单比赛.但状态回勇的郭焱以及32岁的削球手许琴也让女单比赛异常精彩,在巴黎世乒赛上意外受挫于巴蒂斯库的郭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全国冠军;湖北队的两位非现役国手曾佳/余世钦出人意料地斩获了男双冠军,引人注目的是.他俩同为直拍选手;江苏队的怪球手陈晴带领小将张晓武在女双比赛中登顶;辽宁队的徐辉和郭跃则在混双决赛中称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乒乓球实行11分赛制后,通过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楠和李晓霞的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摸索出11分赛制比赛中抢占主动优势的技战术变化,为今后备战世界大赛进行有针对性训练、调节和适应竞赛中心理变化,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6,(8):26-27
乒超联赛打到第二阶段,观察下来,五位主力队员的表现与第一阶段相比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退步,尤其是张怡宁、王楠和郭跃再提文化素质我这么说,比赛的输赢当然是一方面,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事实上这些主力队员和一队其他参加联赛的队员的水平都是很接近的,比如说张怡宁在大循环中也没有拿到第一,也输四、五场球,互有胜负是非常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