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林语堂对女性世界给予了特别的观照,他的女性观表现在从社会学意义上呼呈在社会生活中应给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位置和权力,从而使女性具有独立的人格;他对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反对女性的独身主义,认为女性的身心结构决定了女性应将爱情与婚姻作为情感的最终归宿和生活的牢靠依托。林语堂理想女性的品质包括拥有自然快乐的天性,超人的智慧与勇气,他所提出的是一种具有新理性精神及审美精神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按"逻辑自洽"法则解构大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着“逻辑自洽”法则,对作为大学精神内核的科学精神、人精神的具体内涵作出了分层剖析和新的概括;探讨了大学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容,即创新精神、自由精神和协作精神;提出了大学精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强调了大学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精神和人精神是同一事物的彼此不可分割的两个不同方面,大学精神不等于大学个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何以为“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学为什么是大学而不是其它,在诸多社会组织中大学何以独一无二?本文试图从大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精神两方面着力回答这个问题。构成大学的基本要素就在于,大学之大有“大家”谓大;有大师谓大;有大学生谓大;有灵性的校园文化氛围谓大;有探究学问的博大和追求真理的伟大谓大,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大学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尼采认为悲剧理论是在人借助艺术肯定自身力量反抗苦难的基础上建立;古希腊悲剧是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最重要的范畴的不断的斗争和和解而诞生;歌队、音乐、神话是悲剧的构成性要素;悲剧的价值不在于道德感化,而在于超越生存的苦难,实现对人的生命意志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福建教育》2005,(9A):6-6
智勇双全,人们常用它来形容阳刚而有思想的男性;慧质兰心,这是我们对温婉而聪颖的女性的至高赞誉。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智慧,它融合了男性和女性最优雅的气质、最从容的谈吐、最深刻的思想,它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同生共长的完美表达,它是人类精神理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西欧中世纪修女院的产生与发展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女院的宗教生活可以说是西欧中世纪女性的宗教生活中最具特色的体现。为进一步了解西欧中世纪女性的精神生活,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渊源、修女院的产生与发展、修女院的日常生活、修女院的功能与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易安词女性意识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学中涌动着女性意识的潮流,它是正统文人们情爱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失落后的回归的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古典文学作家群体的男性化,以及中国正统文化对女性的排斥,决定了正统文人的正统诗文中很难有完整、系统、健康的女性意识。而真正较为完整系统地表现女性意识的就是李清照了。李清照涉足词坛,本身就是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同时,其词作所体现的倜傥洒脱、自信乐观的“丈夫”气质,旷达超逸的隐士风度,崇尚独立人格的意识,以及“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的卓然才气与独创精神均折射出易安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苏青散文观照20世纪40年代上海殖民社会下女性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现了无觉醒意识的女性和有了觉醒意识的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困境,表达了对女性的生命关怀,进而间接地批判男权文化的专制和女性自身的精神痼疾。  相似文献   

9.
论商业对青年文化和青年精神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对青年化的利用和影响,夺致青年化的沉沦;而青年精神作为青年化的核心,势必也会受到商业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引起青年精神的溃败。报兴青年化和青年精神,必须使青年摆脱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提出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才是女性真正的觉醒,是女性精神家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池莉追求对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描写,她的小说对凡俗人生和普通市民给予了非常的关怀,尤其是对女性个体生命存在的状态进行了真实的书写,既写出了她们的软弱依靠、自私多疑、粗俗丑陋的一面,更多地表达了她们的坚强与无奈、追寻与失望、孤独与宽容相交织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精神生活是当前应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得知,当前农民对其现有精神生活表示基本满意。但这种基本满意度是处于较低层次上的,还谈不上对更高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农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重视解决。  相似文献   

13.
人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有了精神家园就有了人生幸福的感觉;社会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建立,有了共同精神家园就有了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及和谐、进取的社会发展态势。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寓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之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单体寻找到精神家园的需要。本文自人的文化需要出发,运用文化学方法,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提出了应该关注的四个方面:人生动力与精神家园、社会发展与共同精神家园、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培植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省农村某教会为例,对基督徒的宗教信念和宗教体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基督徒宗教信念的四个维度中,内部宗教信念最强烈,自我谦卑和对他人的宽恕与之高相关;基督徒的日常宗教体验较频繁,且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日常生活的意义体系;基督徒的宗教卷入及信念与日常宗教体验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日常宗教体验对宗教卷入与信念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滞后、生活单调贫乏、组织不够完善以及各种落后思想和文化的侵蚀等,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北朝鲜卑妇女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诸如干政和社交活动的活跃,放达的爱情与婚姻观念,专持门户、以“妒”挟持丈夫,勇悍好强的尚武精神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活、等等。最后,探讨了北朝鲜卑妇女独特精神风貌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20—40年代到90年代,相当部分女性作家一直注重对女性精神世界的书写和提升。近些年来,一批“美女作家”用“身体书写”涂抹着文化泥潭,无论对文学创作还是精神启迪,都起着某种腐蚀和伤害的作用。女性写作应该成为与世界进行精神对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口传心授、集体创作、不断变异、题材广泛、反映内容深刻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源远流长.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民歌与人民精神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精神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成就作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很大的相关性。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活特性、精神生活需求、精神发展程度、精神感受四个衡量精神生活质量的指标讨论教育成就与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