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历史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历史材料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生境及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不同的看法,相应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与认同也有着独特的规律。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紧密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注重分析民族地区今昔变化、要使少数民族学生深入了解本民族历史遭遇,并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历史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历史材料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对化学实验基础明确要求: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在I卷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考查学生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主要在Ⅱ卷中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一般来讲,历史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笔者认为,在这些能力当中,最核心的能力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对象。分析评价能力的强弱,直接受理论思维水平的制约。理论水平高,则分析评价能力强,理论水平低,则分析评价能力弱,不掌握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双月刊,逢单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2.本刊栏目或发稿范围:(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哲学原理与社会学研究;(5)法学理论研究;(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5)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6)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7)教育基本理论研究;(8)语言文学与艺术研究;(9)东北历史文化研究;(10)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8.
申昌峻 《教师》2011,(18):89-89
一、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1.以人为本.培养人文素养新课标明确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的教育活动中,无非是把两类东西教给人们:一类是关于事物的发展规律,另一类就是关于事物的价值问题。关于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关于事物的价值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在社会主义中国),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由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心理要素三部分构成,高校团委应从工作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学生骨干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共青团新的工作实践,培养学生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体系严密、思维严谨的科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整个理论框架。怎么做呢?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作为科学逻辑体系的起点应是最抽象、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要把大道理讲透、讲清就必须明确理论的逻辑起点。如哲学常识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就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又如:《经济常识》的逻辑起点就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的根据.又有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依据;既是社会实践、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的实际展现。近年来。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并将其概括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原则。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这一科学方法论思想。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在新时期具体运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我认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主要存在教条化、封建化、实用化和西方化等错误倾向。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要认真阅读原著,要在把马克思主义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纵横大坐标中体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伟大,要把马克思主义真正作为信仰来追求,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真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达到这一要求应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每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特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为我们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明了方向。那么,为什么要把“特色理论”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从而使“特色理论”教育成为高校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根本要求呢?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特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所处的历史地位决定的。而要实现这一根本要求,就必须深化“原理”课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特色理论”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主要存在教条化、封建化、实用化和西方化等错误倾向.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要认真阅读原著,要在把马克思主义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纵横大坐标中体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伟大,要把马克思主义真正作为信仰来追求,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真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这类试题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题设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显示了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当代条件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要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历史教学应“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此.我校在历史教学中尝试编写了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读物.并由此入手.既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我摘要介绍一下我校编写的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读物的主要内容设计.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