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化是由产业革命引发并推动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并最终代替农业生产方式,市场经济制度代替自然经济制度,传统的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从而进入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世界工业化发展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和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中国工业化经历了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转换。当前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工业化,从而使后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人类生存方式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发展的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总体上看,它经历了由原始社会以类似动物本能的采集和猎取的生存方式,到农业社会以耕作或养殖为主的自然经济的生存方式,到工业社会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化的生存方式,再到后工业社会以知识为基础的生存方式。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种生存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发展;由经济发展、体制转型、教育发展等带来的社会流动促进了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配套制度、政策的改革完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将朝着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的合理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4.
【资料梳理】1.近代化的涵义。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核心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其内涵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转变: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制度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转变。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乃至国际关系的变化,都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书架     
《留学生》2013,(12):62-63
从经济看中国发展 本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体制、不同阶段,工业化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全国人大代表、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世臻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做出的英明决策。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认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完整含义。他认为,目前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存在着五大"误区"。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并已以一种信息化、多样化的特定形式,迅速被推到时代发展的前沿阵地。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知识经济以其强大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迅猛发展,使社会变革速度加快,导致社会分层、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识等方面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面对知识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必须重新定位,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世界发展以深刻而广泛的社会转型为特征,即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向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转型;21世纪的中国发展以更为复杂的社会转型为特征.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工业化水平还不高的基础上进行的,既要提高工业化水平,又不能满足于建成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必须同时发展知识经济.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转型还面临着独特的课题,那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全社会而不仅仅是经济系统,都面临着适应市场体制的改革任务.因而,中国社会转型显得特别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0.
公共治理和世界各国的治道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类型与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国家向公民社会、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探讨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内在关系,对转型时期的公共治理及其模式进行重新定位与选择,确立发展、效率、公平、法治、分权的治道变革价值取向,建立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治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