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数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传统能源的消费占绝对主体地位,畜粪、秸秆和煤炭是最主要的家庭用能,新能源使用量少、比例小;②能源使用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牧区农村使用畜粪、太阳能和风能较多,农区农村则使用秸秆、煤炭、电力、成品油、液化气和沼气较多,农牧结合区农村处于两区之间。最后,论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牲畜饲养头数、人均耐用家电数量、人均摩托车拥有量、人均农业机械台数、人均住房面积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正相关;家庭留守人口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负相关;地区虚拟变量则反映出牧区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会大于农牧结合区农村和农区农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数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传统能源的消费占绝对主体地位,畜粪、秸秆和煤炭是最主要的家庭用能,新能源使用量少、比例小;②能源使用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牧区农村使用畜粪、太阳能和风能较多,农区农村则使用秸秆、煤炭、电力、成品油、液化气和沼气较多,农牧结合区农村处于两区之间.最后,论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牲畜饲养头数、人均耐用家电数量、人均摩托车拥有量、人均农业机械台数、人均住房面积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正相关;家庭留守人口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负相关;地区虚拟变量则反映出牧区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会大于农牧结合区农村和农区农村.  相似文献   

3.
苏锡常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62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该文以苏州、无锡和常州地区1991年到199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该地区9a来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纵向分析的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历年的人均生态占用不断增加,9a时间增加了37.78%,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减少了18.67%,该地区历年人均生态占用均出现赤字,而且呈连年增长的趋势,到1999人均生态赤字已高达1.2684 hm2/cap.。与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生态占用的横向比较分析表明,苏锡常地区人均生态占用为1.7469 hm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05 hm2,也小于全球人均水平(2 hm2);人均生态赤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4 hm2)。  相似文献   

4.
基于EKC理论,采取1953—2010年中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数据,研究中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在N型的EKC曲线,EKC曲线微弱且不存在拐点,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碳排放持续增加。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人均GDP增加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原因。LMDI因素分解法表明:无论从贡献值还是从贡献率来看,人均GDP增加都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单位GDP能耗降低是抑制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EKC理论,采取1953--2010年中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数据,研究中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在N型的EKC曲线,EKC曲线微弱且不存在拐点,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碳排放持续增加。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人均GDP增加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原因。LMDI因素分解法表明:无论从贡献值还是从贡献率来看,人均GDP增加都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单位GDP能耗降低是抑制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0-2008年的住房价格和居民消费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山西省住房价格和居民消费的VAR模型。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住房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住房价格的长期响应均为正,但短期和中期影响各不相同。住房价格对自身的短期冲击是正向的,在中期内表现出不确定性;住房价格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短期影响非常弱,但在中期内,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出不确定性,对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中期冲击为正向,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非常弱;住房价格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抑制作用,但在中长期内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淮南市200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淮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9411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2533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51586hm^2,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人均生态承载力,反映淮南市经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IPCC碳排放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建立河北省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河北省1980—2011年间能源碳排放强度、单位GDP能源强度、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强度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显著,单位GDP能源强度在总体上抑制了人均碳排放的增长,经济发展是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最后提出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评价韶关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计算了韶关市1996-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趋势,并对其可持续发展度进行定量的评估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云南科技管理》2020,(2):11-14
近年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是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转情况的有效工具,通常作为衡量发展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人均GDP和一次电消费量的关系,文章基于云南省1978-2017年人均GDP指数和一次电消费量,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预测2018-2022年人均GDP,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备良好的拟合预测结果,云南省人均GDP在未来5年出现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耿占琪 《内江科技》2010,30(1):19-19,152
本文对1998年至2007年金华市人均GDP数据做了分析研究,用灰色理论建立金华市人均GDP预测的灰色模型,经检验具有较高的精度。并运用该模型对2008年至2010年的金华市人均GDP做了预测,然后对13年的人均GDP进行分析,反映金华市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12.
庄宇  管述学 《情报杂志》2007,26(2):105-106,110
运用自回归模型和SPSS软件从专利申请受理量、授权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四个指标中选出授权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统计变量,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两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授权量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3%;模型不仅通过了一阶自相关性检验,有效解决了一阶自相关性问题,而且可有效预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2年SCI的分区结果及2002年世界各国的人均GDP的有关数据,根据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国家各区科技期刊的数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人均GDP与其高影响因子期刊数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全球性问题之一。我国幅员广大,自然资源门类齐全,总量虽多,但人均偏少。如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但人均约 1.25亩,不及世界人均的1/4。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但人均 24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但人均不足世界人均的1/2。森林总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居世界第七、第八位,分别为世界人均的 1/6和 1/8。  相似文献   

15.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啤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啤酒的需求表现出了急剧上升的趋势,仅以1984年与1985年两年为例。1984年我国啤酒的人均消费量有二升,这个数字仅为世界1979年啤酒人均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到1985年人均消费量已达到了四升,已为世界1979年人均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主要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9%,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的1/4,人均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6.不仅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而且环境在恶化,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严重,耕地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等灾害频繁、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怎么办?靠进口粮食来养活中国人行不通.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其唯一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产,提高资源的产出率,依靠教育事业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耕地面积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耕地需求预测的必要性众所周知,粮食人均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粮食产量则与耕地面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今世界上十个人均占有粮食超过干斤的国家,人均耕地都超过世界平均数4.9亩,其中人均占有粮食超过2000斤的国家,人均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各地区人均GDP的Markov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首先将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情况划分为4种状态,然后使用Markov方法建立一个预测中国各地区人均GDP在10年后和20年后发展状况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中国各地区人均GDP的演化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曹大宇  李谷成 《软科学》2011,25(7):76-80
使用一个包括污染方程和产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并且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我国农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了检验。污染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均化肥投入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不存在倒U型的EKC关系,而在人均农药施用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的EKC关系。产出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均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人均农业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化肥和农药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政策含义在于要达到农业产出增长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目的,必须同时从农业污染和农业要素投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关联程度,并从增加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对内蒙古服务业的发展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