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的德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以德治国不仅是中国传统的治国理论的特色,在西方的政治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德治思想。   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一千多年的西方思想史表明,传统的西方政治学与伦理学就是内在不可分割的。西方的这个传统实际上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因此,我们首先看看亚氏的德治思想。亚氏的有关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中。亚氏的《政治学》不仅有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而且是以德治理论为…  相似文献   

2.
通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这三篇著作,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启发,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命题是幸福,而能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至善,至善实现的路径就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关于政治伦理方面的具体思想。因而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思想,就有必要抓住善这个核心概念,善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其政治学的核心范畴,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学人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政治学的认定和评断,基本上都称亚氏主张“中庸之道”,是“奴隶主里中间层的代言人”,在政治上主张“调和阶级矛盾。拯救奴隶制城邦的崩溃”等等。虽然此说不无道理,但也有失偏颇。若对亚氏的《雅典政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至少得出亚里士多德五方面的哲学、政治学取向。即亚里士多德抨击“寡头政治”和“王者政府”,力主社会改革;总结改革成果,开创比较政治的先河,理论上弘扬民主政治;提出取消“部落差”、村民个人地位差等一系列的多人参政、平等的民主手段;在总结国家组织职能基础上,提出了分权政治的“三权分立”主张的雏形:倡导和提出了清政防腐的主张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晨 《教育科学研究》2012,(2):75-77,80
一、《政治学》基本情况《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系统探讨政治原理及其实践问题的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该书另一个重要主题则是教育,教育作为连接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纽带,被认为是培养公民、实现和保障善治的基本途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教育与政制、公民职业和伦理关系的探讨,从而与柏拉图等一起将教育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认识也成为西方重视教育这一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是否更趋向于政治动物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亚里士多德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自然主义立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比其他群居动物更表现为政治的动物,并给出了相应的论证。但是,这个主张却引起后世许多学者的争论和批评。当代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两位重要学者大卫·凯耶特和弗雷德·米勒分别对这个主张作出阐释,但是他们的解释存在各种问题。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完善主义理论,我们不仅可以恰当理解亚里士多德"人类本性上是政治动物"的深刻涵义,而且可以认识到人类有一种本性要成为最好的人,人的功能就是表达德性的理性活动。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是古典政治学说的代表。他的国家政治学说中有关国家理论和国家制度的学说,被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们所继承。马基雅维里和波丹在政治学说中几乎是全盘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三段论说”、在国家目的论上的“国家至善目的论”、在国家政体上的六种政体优劣说。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第一次打破了中世纪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神学观和国家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模式,促使了古典政治学向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模仿"历来是西方文论和美学史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文论和美学的始终。众多的模仿说当中,古希腊柏拉图建立在"理念论"之上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现实"的唯物主义模仿说尤其光彩夺目,他们共同奠定了西方美学、文论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柏拉图和亚氏模仿说的基本内涵,并对这两种模仿说进行简略的比较,最后小结柏拉图和亚氏师徒二人在模仿说理论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教育"几乎贯穿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全书,尤其集中于最后两卷(卷七后半部分和卷八)。一般认为,与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王制》中主要谈论哲学教育不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主要论述公民教育或政治教育。不过,亚里士多德在论教育时又特别重视"闲暇",认为闲暇"自身就有快乐、幸福以及享福的生活",这与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静观"之自足的描述极为相似。从这个角度看,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教育也指向哲学教育。本文将首先分析教育在《政治学》文本中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教育与政制的关系,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教育的一面;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政治学》中教育与闲暇的关系,并结合《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相关论述,挖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教育之可能。  相似文献   

9.
朝向德性的教育——浅解《政治学》卷八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卷八集中体现了亚氏的教育思想。亚氏认为,德性教育是城邦得以存在的根本,教育必须是由国家主持的公共教育,教育的内容必须围绕自由品格的造就而组织起来。亚氏重视闲暇教育,认为其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公民获取幸福。他强调身体教育的优先性和教育的整体性。他尤其强调音乐教育对好的习惯的培植,并坚决反对把音乐教育看作职业训练。亚氏的教育论对当下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义"的诠释与阐述: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许多思想家通过对“正义”的阐述,谋求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特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挽救城邦国家,通过对“正义”的分析,阐述了为保持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思想,形成了城邦政治学说诞生。正是他们对“正义”的理解和阐述、分析.产生了西方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研究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几乎与政治学相伴而生,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学研究,但是这个阶段的政治文化研究还不具备独立形态。启蒙运动时代和19世纪的政治文化研究尽管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典范,但是依然充满哲学思辨和价值规范。实证性社会科学方法的出现、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及西方政治实践的需要使政治文化研究在上个世纪中期成为独立的学术空间。政治文化研究在当代西方的进展表现出"回归"传统政治文化研究的特征,但是这种"回归"是一种带来丰富新内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治乱理论是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在其著作《政治学》中,通过阐述法治、公平、爱国、民主、德治的精神,对和谐而稳定的理想社会做了全面的设计。治乱理论不仅对政治学研究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更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赫伯特.考夫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其行政分权与政治权力思想对于西方政治学及行政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贡献,其不仅回答了政治与行政的联系问题,延伸了行政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包含及影响了西方治理理论的一系列主张。当然,不可否认其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我国仍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理论主要包括: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法治优于人治,美德政治理论,城邦政体理论;亚里士多德城邦政洛障论则包括:城邦“人”的悖论、城邦正义悖论、理想城邦的封闭式发展。其对我国政治建设的启示主要集中在国家政体制度、政治生活中人的主体性、依法治国、社会稳定、社群政治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面、科学地阐释人类社会现象与发展轨迹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以来就对人们的政治认识与政治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政治学新兴学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导了比较政治学的两次研究范式的转型;直接促成了政治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模式与主要流派。这种影响一方面证实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进程判断的科学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7.
西方词汇"ideology"不能统一翻译为"意识形态",这是因为"ideology"的原义是观念学,忽视西方历史语境将其统一翻译成"意识形态"会遮蔽这个词的学科意义。在拿破仑批判观念学的形而上前,"ideology"是作为学科词使用的,其政治意义还没有出现,因此在这之前西方文献中出现的"ideology"应翻译为"观念学",拿破仑批判之后翻译为"观念学"还是"意识形态"要根据文本的语境确定,当这个词偏重政治意义的时候应翻译成"意识形态",当其偏重学科意义的时候应翻译为"观念学"。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语境下“科学挤压人文”命题的审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语境下,"科学挤压人文"这一命题并不必然成立。在中国,人文传统的断裂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文教育的空疏化、政治化是人文精神失落不可忽视的内在原因,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权力合法性基础的转移所导致的经济功利主义的强旺是其失落的外部诱因。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战国"百家争鸣"的纵横家和纵横术,对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纵横的过程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纵横术"是传播技巧运用的一个光辉典范,而纵横的过程就是一个有效的人际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