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过秦论》中有这么两句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始皇既没,余威  相似文献   

3.
贾谊《过秦论》写秦始皇之强盛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高中第四册课本注:“‘二周’东周和西周(周朝末年分封的两个小国)。”始皇,即秦始皇。《古文观止》卷之六:“四旬亦只一意,极言始皇之强,非一辞而足也。”这里应当指出:贾谊笔误,吞二周并非始皇。一九三六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通斋居士《南滣楉语》:“贾谊《过秦论》,言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按秦昭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祖若父,非始皇也。”又吴枋《宜斋野乘》:“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其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曾祖与父,非始皇也。”今查《史记·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老子将“慈”、“俭”和“不敢为天下行”视为“三宝”。“慈”即爱民,“以百姓之心为心”,“俭”即俭朴、寡欲.反对奢靡,“不敢为天下先”即无为而无不为。“三宝”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廉政建设价值。挖掘“三宝”思想的廉政建设元素.为当代中国廉政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屡败屡战     
却说秦以商君用政,以法治国,数十年兵出函谷,击破六合,其势盛大浩荡!然二世荒淫,误国败政,先有陈涉庶人百奴起兵,随即天下响应,诸侯重立,关中既失,赢氏殒灭,始皇基业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6.
2010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第25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资料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三篇中谈到《过秦论》,他说:《过秦论》“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按吴枋《宜斋野乘》:“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其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曾祖与父,非始皇也”。  相似文献   

8.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不仅是这位古代圣贤“道”和“德”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修身养性的箴言。  相似文献   

9.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做同义词。例如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四册《过秦论》中“攻守之势异也”的注解是这样的:“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六国。守,指二世,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依据这个注解。似乎秦王朝在农民大起义中迅速失败的原因只是由于兵力弱了。我认为这和课文末段的分析是矛盾的。《过秦论》明确地肯定了陈涉起兵时,“天下非弱小也,雍州之地,殽幽之固自若  相似文献   

11.
一、说“搞”“搞”字始收于宋代韵书《集的》:作为“敲”的异体字,标音qiāo(丘交切,平肴,溪);立义:横击(《集韵·平爻》:“敲,《说文》:‘横擿也.’或作搞.”)汉贾谊《过秦论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搞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中“搞”,一本作“敲”,此“搞”为短杖义.在以后的千年中,“搞”的音和义未见有变化.到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搞”(gǎo)突然热起来了.紫叶据夏衍《记者生涯的回忆——忆<救亡日报>在桂林》摘编的《夏衍造新字》一文中  相似文献   

12.
《过秦论》一文主要有两处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一是将秦开始时的兴盛与后来的衰亡形成对比;二是将九国攻秦时气势之猛而失败之惨与秦国的强大形成对比。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呢? 先说第一处。既然要言秦之“过”,却从它的“功”写起,不先说秦之亡先言秦之兴,其意义在于从大量历史事实的对比中引出结论。课文前四段以时间为顺序,详略有致地概述了秦从攻到守,由兴到衰的全过程。第一段写秦孝公依仗险要地势,凭借改革变法,意欲吞并天下;第二段写惠文、武、昭襄三代进而蚕食列国,而诸侯谋弱秦,反被秦所败;第三段写秦始皇以武力剿灭同列,统一天下,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相似文献   

13.
按我国文献记载,与此有些出入。即如《太平广记》谓:“徐福,即徐市,秦方士,字君房。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有鸟含草覆死人面即活,鬼谷先生谓是东海中祖上不死之草,始皇乃遣徐求之。福求得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与偕,乃乘楼船入海,一去不返。《史记》秦始纪谓:“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菜、方丈、瀛洲,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汉书》郊志中有“始皇遣徐福、韩终之属,入海求神采药,”……等记载。此后,民间也有些记传说,谓徐福偕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到日本,因未得药而不敢返,遂留于日本……等传说,可与中村这篇文章对照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寻梦阿房宫     
脚下的驿道漫无目的地伸向前方。阿房宫的残垣断壁,在落日的余晖中若隐若现,展现着往日的尊严。近了,我默默地说。抚摸着已多半湮没在尘土中的宫殿轮廓,轻吟着杜牧的《阿房宫赋》……阿房宫啊,你见证了多少历史沧桑……一始皇惊骇地望着荆轲的尸体,拭干剑上的血渍。“今日之事,外传者处以车裂。”“王贲为大将军,翌日伐燕。”始皇的剑名清霜。始皇的剑不但用于防身,也用于安天下。翌日,始皇于城头一声令下,40万大军直逼燕境。燕亡。接着,齐王建降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四海。二阿房宫的建造,始于秦王一统天下之前,如今的阿房宫,自骊山直指…  相似文献   

15.
在“道”创生万物的问题上,老子更关心“道”“独立而不改”的特性,庄子则“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耳”。《淮南子》对老庄道家“气”论的理解,弱化了“道”的本源性地位,而作为“道”之用“气”的地位则大大提升。这种“误读”与偏转,显示出战国思想融合趋势在汉初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五)孔子是以治天下为己任,不以治鲁一国而修身.春秋时期,所以天子失权,诸侯失国,五霸争强,天下大乱,“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究其原因,是从天子到诸候“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昔者“舜有天下”“汤有天下”“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武丁朝诸候有天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齐恒公霸诸候“一匡天下”使“天下之民归心焉”在于“以仁为己任”在于“修文德以来之”在于“其身  相似文献   

17.
一、文化之概念及其意义据金开诚先生统计,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二百余种,其中外国学者所下定义有一百七十余种,而国内学者所下定义也有三十余种.且不用说定义本来就不足以表述概念,仅就这些定义数量的本身,就可说明文化概念具有着广大的内涵,它几乎与道相似.难以称名.而就其名辞之起源, 始见于《易经·贲卦》象辞,其中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知文化者,本谓人文化成也.即以人类之文明精神化成天下之谓.且文明可分精神与物质两端.故今之学界常有文化之定义云: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总和.这就说明了文化概念其内涵之大之广,确非其它概念所能比拟.若就其所具备之覆盖功能而言,有似民间口语言之“东西”一辞,东西者,东西南北上下六合之缩略语也.六合者,宇宙之异名也.而“文化”一辞实堪与之并列,其作为概念而言实可赅尽人类精神及其所化成之人文化物质成果之全部.  相似文献   

18.
天下之大能容万物,天下之小容不得两国。赵地最早由周缪王分封给赵父,从此赵父后代以赵为国,以赵为姓;而秦国则是周孝王封给赵氏后人非子,并封地称秦,恢复嬴姓。面对秦赵“本是同根生”的国家,为何要让对方堕入万劫不复的战火之中?因为“天下”二字。各国皆想获得天下,同时又怕别国取得天下。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强大,六国因恐秦而天六国大封相,也因惧秦而连横。因为赵国有廉颇、蔺相如两位贤才,秦昭王为安抚赵国,把孙子异人(秦始皇之父)送到赵国当人质。异人在赵国受到非人的待遇,也使秦始皇对赵国产生切齿之仇恨。《英雄》故事出自《史记》卷…  相似文献   

19.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孝经》,紧紧围绕“以孝治天下”这一思想,将孝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五等,强调“以孝事君则忠”。“移孝作忠”成为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基本策略。今天对其孝道观在价值和内容上应作批判性继承,一是在价值上已经不具有首孝和泛孝的地位,二是在内客上“以孝治天下”的观念已然被摒弃。对于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其孝道观仍具有一定合理的可继承的内容,如养亲敬亲、耀祖显亲和谏亲。  相似文献   

20.
辨“攻守之势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攻守之势异”是什么意思.课文后边的注释这样说:“[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四国.守,指二世和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我觉得这说法不够清楚.以至和课文的意思有所抵梧.比如课文中写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这是说二世时秦朝威力的强大,也是陈涉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陈涉起义后,其部将周文曾率兵攻进函谷关,但不久就被秦将章邯率兵驱出函谷关,全军覆没.而后章邯又相继打败了陈涉、项梁,陈涉、项梁相继死难,起义受到严重挫折.这说明秦朝当时的兵力并不弱.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