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和负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转基因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进行审视:从健康伦理学视角审视转基因技术发展,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审视转基因技术发展,从正义伦理学视角审视转基因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静 《林区教学》2011,(6):48-49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中存在着伦理困境。因为转基因技术既能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可能危及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安全,产生许多社会问题。所以,为了保障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转基因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境遇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应该由伦理批判转向伦理治理,这种转向有其理论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主要特质重在"伦理建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治理的实质是"商谈伦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目的是"善治",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基本途径是"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安全性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转基因食品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由此也引发了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安全性争端.目前对此争端已逐渐达成共识.通过严格管理和科学检测、监控,发展转基因技术,将会为人类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环境、医药等领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美好前景。但是现代生物技术也在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方面给我们带来种种困惑。本文从转基因技术、人造生命技术和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测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它们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伦理方面的问题,提出要对现代生物技术加以科学管理和引导,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食品在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许多国家和消费者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但反对或要求降低标识要求的声音也存在着.本文从伦理的角度探讨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伦理动因,力图为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寻求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发展迅猛,有人认为转基因作物是解决全球人口粮食短缺的福音,也有人认为转基因作物存在安全隐患,会对人类及环境造成不良后果,这里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其所存在的隐患及各国所采取的对策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生态安全的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其安全性评价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探讨转基因食品生态安全的伦理问题并进行哲学反思,旨在唤起我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重视,使转基因食品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它的出现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持不同的伦理立场——支持或否定。当然,两者都没有足够的理由。要摆脱这一困境,有必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建构一种新的自然观。这种新自然观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人类是自然大家庭中的成员这一科学事实,把人类的活动纳入自然演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加以考察,同时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的自由自觉性特点。尊重自然和尊重人类权利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对待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所应持的基本的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介绍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时人类的贡献及产生的负面影响,阐述了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诸如转基因生物、基因隐私权、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以及试管婴儿等所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技术引发的新的伦理、道德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化解生态环境危机:从科技理性到生态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更严峻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危机。要从根本上化解生态环境的危机,人类必须对传统的科技理性进行反思与检讨,确立生态伦理的观念,即人应该关爱生态,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和谐性原则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原则。生态伦理要把传统的伦理扩展到自然,它要求人类应该用真心、精神、力量去关爱自然,就像关爱人类自身一样。由科技理性到生态伦理既是化解生态危机,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面临生态危机时 ,迫切需要建设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生态伦理当中 ,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是关键 ,目前存在着对人的主体性理解的误区 ,为此必须重新界定人的主体性的地位 ,并在现实层面上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反对生态中心主义,提出要进行一场生态道德革命,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这种新价值观指导下,人类社会自觉建立并遵循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目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伦理学研究中关于非人类中心范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厚的生态学根基和厚重的伦理学底蕴。这一范式所适时提出的新的思想观点,看待问题的新的审视维度,对人类重新认识由于忽视本来自身生存发展其中的世界,以及忽视自我与自然之间内在深层逻辑关联等传统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透视这种挑战背后所力图探寻在后工业时代解决生态危机、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的时代出路,是值得我们认真玩味和深层体认的。特别是在促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今天,精致梳理其生成过程和来龙去脉,并深度揭示其积极的借鉴成分和有益的启示因素,具有可能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伦理学成为一门显学时,就突显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两种生态伦理观都有其合理性,但共同的悲哀是割裂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也就遮蔽了人的本真自我。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因此建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的生态伦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引起重视,生态伦理问题也被现实问题不断推进发展。提到生态伦理问题,就必须面对生态伦理中涉及到的三个维度:生态、科技与人。生态为科技所破坏,科技为人所利用,而人又必须以生态为依托而生存发展。应分别站在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生态伦理中这三者的关系,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型道德范畴,既反映着生态伦理关系,也反映着人与社会的伦理。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高校生态德育建设,是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对人类生存状况的现实关照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使“三生教育”具有鲜明的生态伦理价值取向,突出表现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情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原则与和谐生活的生态伦理诉求。“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生态伦理是对生存危机的积极回应,两者的殊途同归,反映了当今时代对超越现代性、重构“精神家园”的渴望与人类文化前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赫胥黎对生物进化论作出划时代创新。他汲取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直观辩证法,使康德宇宙整体发展观推陈出新。从人类发生学和人猿比较解剖学新视角,重新确定了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使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论,从"假说"深化为科学的结论。他看到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的差别,纠正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他把猿与具有"至善伦理"的人和生物进化相统一,赋予人类保护生态系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由此成为生态伦理学说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虽然现代工业文明高效地带给人类极为丰富和便利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现代工业文明所孕育的现代主义文化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之处,后现代主义文化开始对它进行反拨与纠偏。其中,后现代生态设计将会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从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结构设计都应体现生态保护的思想,并且要明确新产品生命周期并树立新的产品价值观。后现代生态设计是利用生态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一种再生循环设计,顺应生态规律是它的核心思想,在设计中强调运用生态学方法。后现代生态设计体现出来的设计师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设计者的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完全符合了这个时代的设计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