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一体化、世界一体化的形势带动各国文化的大融合。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之下中国品牌如何实现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成功呢,中国品牌又当如何在广告传播中保持中国品牌文化之心呢。笔者结实教学工作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析。本文首先从跨文化广告传播含义及特征对跨文化广告传播进行了概述,继而对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最后笔者总结了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具体策略实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研究、实践呈现一种上升趋势,亟需对理论本身进行界定、对理论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清理。本文是继2009年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30年脉络梳理之后,对跨文化传播理论诞生地——美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一个纲要式的爬梳,为进一步理解理论、开拓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李晶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2-253
中国电影在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之时,它就成为了一个“Made in China”的中国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所以说中国电影肩负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历史和传播状况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进行概述,继而对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进行论述,最后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当前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称。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者在对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并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出了真正树立以受众为导向的观念、整合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跨文化传播的渠道整合、跨文化传播的战略整合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以提高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曹羽 《传媒观察》2016,(4):30-32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众文化已实现更大范围的跨国家、跨民族传播。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纸牌屋》是美剧在中国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典型代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该剧第一季到第二季在中国的网络点击率已经突破了2.7亿次。本文以美剧《纸牌屋》为例,对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探究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总结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为华语影视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间到跨文化的电视传播:一个比较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以来,跨文化的电视传播在欧洲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对促进欧洲的政治和解、社会融合和一体化进城起到了积极作用,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本文旨在总结欧洲的跨文化电视传播的理论和模式,比较其从文化间传播向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转型,从中对照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效率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影视传播中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笔者以2008年奥运会这一历史性的跨文化传播机遇为例,结合好莱坞影视界对《西游记》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实践,就有效提升中国文化的跨境传播效率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战略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跨文化传播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又能够对企业跨文化管理和促进文化融合起到较强的积极作用。《中国石化周刊》作为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中的第一份以新型传播手段进行制作的电子周刊,还承载着中国企业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大责任。本文依据跨文化传播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从受众分析、栏目定位、内容导向、图文编排、话语表达、传播效果、传播反馈等方面,对《中国石化周刊》跨文化传播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跨文化传播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燕 《东南传播》2011,(10):52-53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章洁颖  苏九兰 《今传媒》2021,29(4):110-113
影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现实情况,提出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向阿拉伯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视野中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进程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跨文化传播研究在中国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原因。通过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本文统计了近三十年来(1980—2009)跨文化传播研究在中文期刊论文中的量化表现。考虑到一般意义上学科间对社会结构各层面的敏感度不同,本文进一步考察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基本假设,认为大多数以跨文化传播为主题的文章是建立在文化逻辑内或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之上的。本文总结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五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殷鸣敏 《视听》2022,(5):161-163
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成为跨文化传播可以借鉴的典型范例.她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表明,个体的视频化和故事化传播是打破文化隔阂、超越身份局限的利器,而聚合个体的传播实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作用.这启发我们,未来跨文化传播的着力点和转向应该紧扣视频、个体及故事这三点,开辟出一条区别于传统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更好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舒纾 《新闻世界》2009,(6):96-97
本文就近年来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呈现出冷遇电视而热播网络的这一现象,尝试从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成功原因、美剧转向网络传播之原因这两个方面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包含了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对峙和互动。本文通过分析美、韩剧等异质文化产品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探讨中国本土文化对外来异质文化产品进行适应性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倩妮 《新闻世界》2009,(6):131-133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运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观点,解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功的原因和奥林匹克跨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并由此引中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传播可以促使文化转化为软权力,也是各国软权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认同、文化载体的选择和传播力三方面探讨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宏观策略,尝试为中国软权力的提升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电视栏目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和传播形式,将诸多电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是以教育、宣传、娱乐为传播目的,给受众以文化审美与认知的电视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各国电视栏目在国际传播舞台大放异彩,而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来说,电视栏目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迫切需要从原有的"弱势传播"上升到"全球性传播"的高效发声层面。本文通过研究CCTV-4《中华情》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的成功,总结其传播模式和传播技巧,旨在探讨该栏目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提出中国电视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晓川 《新闻传播》2013,(6):149-150
跨文化传播不仅仅以国家间文化交流这一种形态出现。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孕育了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但其中也存在着交流、碰撞、融合,这也属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电影的影像传播特点使之具有跨文化传播属性。同时,为了提高传播效果,电影文化工作者还需要进行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20.
黄力力 《今传媒》2016,(12):89-90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霸权的取得,探究如何借鉴好莱坞电影模式使中国电影得到长足发展,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夸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