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公子流亡外国的现象已很普遍,晋文公重耳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通过对重耳流亡经历的个案分析,考察春秋时期流亡公子境况的大致情形,可得出公子流亡外国的行为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公子与收留国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利益关系;多数公子在流亡过程中拥有较好的经济状况;返国为君的公子只占流亡公子总数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公子默默无闻,还有的公子在流亡中被杀。  相似文献   

3.
宇文恺,字安乐,杞国公忻之弟也。在周,以功臣子,年三岁,赐爵双泉伯。七岁,进封安平郡公,邑二千户。恺少有器局。家世武将,诸兄并以弓马自达,恺独好学,博览书记,解属文。多伎艺,号为名父公子。初为千牛,累迁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  相似文献   

4.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段话: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故过之”,课本释为“特意地逾越常礼,即指向侯生遍赞宾客”。这个注释是违背文意的。  相似文献   

5.
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侯赢为魏公子出计,帮助他窃得兵符,送公子出城。“侯生日:‘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按要求答题。信陵君纳言自责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甲〕公子①独与其客留赵。赵孝成王②德公子〔乙〕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丙〕与平原君③计〔丁〕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注释〕①公子:魏公子无忌,封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被采用为高中语文教材。它主要写信陵君礼贤下  相似文献   

7.
《魏公子列传》是《史记》中重要篇章,蕴涵着丰富的言外之意。(一)公子自迎侯生,是一幕精彩的政治表演。(二)侯生考验公子的将才。(三)侯生以自刭担起盗兵符的罪责,同时激励公子决心贯彻始终。(四)公子维系魏国安危的分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写信陵君大宴宾客招待侯赢时,侯赢对信陵君说“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人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信陵君听后“于是罢酒”,结束了宴会。侯赢考虑到主宾关系,加之又是宴会场所,话说得非常委婉,其言外之意是:对你的礼遇的真诚,我经过考察,已得  相似文献   

9.
<正>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侯赢为魏公子出计,帮助他窃得兵符,送公子出城。"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侯生为什么要自刭?这要看两个方面,第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他在什么情况下自刭。  相似文献   

10.
《学语文》2004,(9):83-84,90,91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日:“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日:“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相似文献   

11.
虚伪的侯赢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写到一个隐士侯赢。这个侯赢在文章中是以一个聪明过人的义士形象出现的,但我仔细品读,却总觉得侯赢这个人非常虚伪。你看,侯赢在信陵君“亲枉车骑”迎他赴宴时,先是“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然后又是让公子执辔至市屠中“见其客朱亥”,“故久立与其客语”。他这一系列活动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信陵君府上“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等待公子“举酒”,而公子却因为他的缘故慢待满堂宾客。而侯赢却口口声声邀功说“欲就公子之名”。他究竟是成就了公子之名,还是败坏了公子之名?难道…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中的魏公子是著名的仁厚爱人、礼贤下士的人物。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地关注了魏公子身上这一好的方面,而忽视了他身上的不足。魏公子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没有系统的治国思想,遇事少谋寡断、缺乏己见。知此,人们才能看到一个全面、完整的魏公子。  相似文献   

13.
鲁教版《史记选读》第二单元第四课《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教学参考书》及各种版本的译文都将"公子故过之"的"故"解释为"特意",将"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一句翻译成"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特意陪我拜访他"。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有“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的句子,课本未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将此句译为“晋鄙合了符,心里怀疑,举起手来看一看公子说。”很明显,教学参考书是把“举手视公子”里的“举”,解释为“举起”,“手”解释为“人体上肢的总称,或指腕以下的部分。”根据上下文,我觉得“举手视公子,曰”应译为“抬起头来观察公子说”,或“抬起头来看着公子说”。  相似文献   

15.
礼贤下士     
《红领巾》2008,(1)
魏国有个品德高尚的隐士叫侯隐,他以看守城门为生,已经70多岁了。魏公子无忌知道了,就准备了一份厚礼去拜访他。我不能因为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厚礼。有一天,公子要在家宴饮宾客,就亲自带着车马去东城门迎接侯隐。侯隐穿着破旧的衣服,径直上车坐在公子空出的位置上,以此来观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四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对“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的注释是:“今天我侯嬴为公子尽力也够了。”我认为此注有待商榷,其理由如次:一、注释为“今日我侯嬴为公子尽力也够了”,与文章的内容相悖。我们不妨看一看下面的内容;“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相似文献   

17.
举手=举首“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的“举手”一问,教材未作注,教参亦似有意回避,译为“举手看着公子”。这未免使人心生疑窦:晋鄙“看着公子”时干吗要“举手”呢?  相似文献   

18.
释“举手”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勿听。”对“举手视公子”一句课本未注,1995年6月第2版人教社高中语文教参第四册译为“举手看着公子”。有不少资料沿袭了这一看法,释  相似文献   

19.
灰公子是一个独特的修辞原型,通过与灰姑娘故事的对比,探究灰公子原型出现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原因,探讨这种原型在近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8,(11):33-34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有一段故事让人深思。这段故事说的是刘员外纳了一房小妾,这个小妾出于某种原因想致员外的儿子于死地,于是她在刘员外那里告状,说公子对她图谋不轨。员外将信将疑,于是小妾让他站在一个隐蔽处,然后让仆人喊公子过来。刘员外看到,公子过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