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各地展开了“红”与“专”问题的讨论,为了抛砖引玉,特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红”与“专”的关系问题,提出我个人的意见和同志们商榷。 关于“红”与“专”的问题,就我所听到的有种种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大哲学家、雄辩家。当时,人们祟尚口才,学术辩论与政治辩论盛行。一次,苏格拉底遇上了同是雄辩家的欧西德,两人进行了如下一场辩沦:欧西德:我所做的事,没有不正当的。苏格拉底:那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当”,什么是“不正当”吗?欧西德:能。苏格拉底:虚伪是“正当”还是“不正当”?欧西德:不正当。苏格拉底:偷盗呢?欧西德:不正当。苏格拉底:侮辱他人呢?欧西德:不正当。苏格拉底:克敌而侮辱敌人,是“正当”还是“不正当”?欧西德:正当。苏格拉底:诱敌而窃取敌物,是“正当”还是“不正当”?殴西德:正当。苏格拉底:你方才说…  相似文献   

3.
红与专的关系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是,围绕红与专的关系问题又存在着两种错误思想。一种是“左”的“以红代专”的思想,一种是重专轻红的思想。在“以红代专”的“左”的思想遭到批判以后,最近又出现了重专轻红,“先专后红”,“专即是红”等错误思想。因此有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对红与专关系进行再认识。一、从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出发,认识红与专的辩证关系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  相似文献   

4.
翻开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从“说鬼”到“读《画蛋》有感”;从“论红与专”到“毁树容易种树难”,似乎议论文统治了高考作文阵地。这二年,改变了方法,但充其量也只是加了一条说明性或材料性文字,实则还是以论为主.因此,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往高考总是以议论为主,以后也是这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型,很值得重视。究竟什么是主谓谓语句呢?一般认为,主谓结构充当句子的谓语的句子就是主谓谓语句,但在语文教学中遇到这类句子,仍有相当一部分辨析不清。如: 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心最红。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雷锋”,还是“心”?是前者,谓语便是主语结构的“为人民服务的心最红”了;是后者,则结构就变了,主语部分成了偏  相似文献   

6.
职工教育究竟是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还是有为的同时也要有位?职教同行相当一部份同志认为有为才有位,即通过努力工作去争取职教工作的地位。但也有人指出,倘或说有为才有位正确,又何尝不可说有位才有为也不错呢?孔夫子不也说过:“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吗?其辩证观点是,有为的同时才有位,有位的同时也要有为,不管是看重“为”还是看重“位”都是不科学的。这样看似乎对“为”与“位”的辩证关系谈得比较全面。但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5,(9):9
你觉得什么样的女孩最漂亮?皮肤白净、眉目清秀、莞尔一笑能倾城的那种吗?那你梦想得到什么样的头衔?课代表、班长还是中队长?若再能拿到“三好学生”的红本本是不是最好?你希望父母给予你什么?每天上学、放学车接车送,还是大房子里住着不亦乐乎?合肥市黄山路小学的刘苏仪就是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幸运女孩”,可是她却“身在福  相似文献   

8.
星星阿姐:我上课老爱开小差,成绩因而上不去,也因此经常被老师、父母批评,其实我也想改,却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请教星星阿姐,怎样才能做到上课不开小差呢?南昌烈烈烈烈同学,一看这题目你肯定说我也太会耍酷了吧,我可是来为你出谋划策的!你不是痛苦上课开小差成绩上不去吗?那就听星星阿姐一句劝:把开小差变成开“专车”!什么是“专车”呢?现在就请你握笔,铺开一张白纸,先写一个“专”字,注意,再写“车”放于“专”字左边,好,什么字——“转”!这就是不开小差的方法!如果每节课你都能做到:跟着老师转,跟着黑板转,跟着知识转……那么不用我说,…  相似文献   

9.
苏锑平 《大学生》2020,(2):36-37
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概况》显示,我国现有普通本科院校1245所。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开设了英语专业,是开设量最大的专业之一。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技能单一、就业压力大、专业不对口、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等。基于此,过去一两年里,国内学界关于英语专业的讨论可谓热火朝天,甚至有期刊组织专家学者专门讨论英语专业的"良心"、杂专、优劣、贡献、去留,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争论最激烈的就是英语专业到底“专”在哪,是应该在文学、语言学等方向上的“专”,还是在英语的基础上加上其他某个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专”。  相似文献   

10.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在红与专的关系上大搞形而上学.在教育战线,他们狂热鼓吹“宁要一个没有文化的劳动者,不要一个有文化的剥削者”,叫嚷对毛主席的教育方针“要抓住两头”,歪曲和篡改毛主席的教育方针,把“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破坏红与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红,是什么样子的?”一位盲童问他的母亲。母亲说:“你感受过火吗?火是红的。”“那红一定很烫呀!”“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太阳是红的。”“那红一定可以给人们光明了?”“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那红一定是流动的。”盲童兴奋极了:“我知道啦,红是烫的,是发光的,是流动的!”一位盲童,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的“红”。他对“红”的感悟是那么真切,那么形象,那么丰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位盲童的母亲,可能是出于无奈,才不得已从多方面、多角度“旁敲侧击”,启发孩子去理解、感悟“红”;而孩子却从这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听一位年轻教师讲授《香山红叶》,他在总结课文时说:“作者是以香山红叶来比喻老向导人老心红……”此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提出疑问:“既然用红叶来比喻老向导,为什么要写红叶是‘半黄半红’、‘伤了水,红得又不透’呢?”这位教师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回答说:“比喻嘛,哪能样样相同呢?”听了这回答,那学生似乎不很满意。这倒引起我对那学生所提问题发生了兴趣。课后,我再读课文,细加揣摩,觉得那学生提的问题,确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今写出我之拙见,供大家商榷。《香山红叶》一文是否用“红叶”来比喻“老向导”的呢?是的。课文最后一段:  相似文献   

13.
《浅说博与专》和《“学会”与“会学”》是两篇典范的事理议论文。何以典范?都具有着鲜明的议论文章法。章法何在?都具有着如下特点:辩证性、明晰性、启发性。文思的辩证性。《浅说博与专》的文首即开宗明义:博与专是辩证的统一。这就使本文具有了鲜明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其论点因此明确而深刻。作者将“博”与“专”的关系设喻为“罗”和“目”的关系,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第三自然段则着重论述“博”相对于“专”的重要意义,既运用形象的道理论据从反面予以论证,又运用竺可桢治学的事实论据从正面予以论述,详尽入理,令人心服。第四段则着重…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练习课时,设计了一道“猜猜看”的题目。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题目“小明有12元钱,小红有8元钱。________?”让学生“猜”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兴趣盎然,都想猜中老师的问题,个个动脑筋,急不可待地举手发言。 生A:“小明和小红共有多少钱?算式为12 8=20(元)。” 生B:“小明比小红多多少钱?算式为12-8=4(元)。”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于三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在北京举行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软件规划会,决定成立计算机研究和开发中心。 何东昌部长在会上讲了话。他说:“邓小平同志去年提出的“三个面向”,非常重要,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针,对培养人才无论是红的方面,还是专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看得更开阔,更深远。  相似文献   

16.
从专家走过的道路,来看“红与专”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专”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是早已解决了的。举个例子来证明,党所领导制定的干部政策,对干部就要求“德才兼备”;同时在培养干部的高等学校中,既开设政治课,又注重业务课的政治思想性,既号召掌握业务,向科学进军,又反对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反对“单纯技术观点”,党从各方面来满足青年知识分子政治进步的要求,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但是,“红与专”作为问题,在反右派斗争的时候从群众中又提出来,却不是偶然的。因为经过反右派的斗争,属于“红与专”的一系列的问题,尖锐地摆到群众的眼前来。在右派猖狂进攻中,群众亲自看到,没有政治的保证(也  相似文献   

17.
甲:最近,全国上下掀起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宣传热潮。乙:是,动静挺大。甲:你知道是哪“八荣”、哪“八耻”吗?乙:哟,这还真不知道。你知道?甲:那当然了。不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一口气说完“八荣八耻”,说完后上气不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以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教育改革史,是一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这部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出这样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要求人们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教育为什么人服务,怎样服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教育由谁来领导?办学形式上,是国家办学,还是民间办学;是统一办学,还是多种模式并举?在教育内容上,是强调理论(间接)知识,还是强调实际(直接)知识?在教育目标上,是强调升学,还是强调就业,连带的问题是,是强调办重点学校,还是强调教育普及?在办学速度上,是主张稳步发展,还是主张跃进?在人才质量上,是强调政治与业务、红与专的统一,还是强调它们的对立?……不  相似文献   

19.
黎洪 《学语文》2002,(3):43-43
有一位中学生问我一道数学题:“A与B的2倍的和”如何列代数式。乍一看,我觉得挺简单,不就是“A+2B”吗?转念一想,似乎还可以作另一种理解。“A与B的2倍”不就是A的2倍与B的2倍吗,即2A与2B吗?那么“A与B的2倍的和”不也可以表示为“2A+2B”吗?到底是“A+2B”,是“2A+2B”,还是两个都对呢?  相似文献   

20.
?“送”的由头:在去年的《语文报》上,我们刊登了一份《语文世界·红A版》“快乐大赠送”的启事。内容很简单:只要老师们提供一个“教师资格证”的复印件,我们将会赠送老师们半年的《语文世界·红A版》。启事登出之后,老师们将信将疑———真的有这么好的事?但近千名老师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寄来了“教师资格证”的复印件,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也由学校开了证明寄来。我们为这些老师们寄出了我们的《语文世界·红A版》,并在寄了三期以后,又给老师们寄了一封信,表达了我们愿意和他们真诚交友的愿望,并诚恳地向他们征求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