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不仅创作出《窦娥冤》那样感天动地的悲剧,还创作了《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一批妙趣横生的喜剧。直到今天,这些喜剧中的许多人物,还活跃在我们的舞台上。和西方的古典喜剧相比,关汉卿的喜剧有许多独特之处。最为突出的是,他的喜剧基本上以正面形象为中心人物,以赞美、歌颂正面人物为主,鞭挞丑类为辅。而西方古  相似文献   

2.
何小平  曾艳 《文教资料》2007,(19):73-77
汤显祖的《牡丹亭》系明代传奇,其戏剧情节中的喜剧穿插和喜剧结尾形式,根据西方的戏剧理论解读,极易被人误读为喜剧或者正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悲剧理论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依据中国古典悲剧的“苦乐相乘”、“悲喜交错”的民族特色的审美风格,对该剧的情节结构中喜剧穿插、喜剧结尾的悲剧内核、悲剧意蕴、悲剧效果史、悲美的语言色彩和作者的悲剧创作理念进行分析解读,以对《牡丹亭》的悲剧审美形态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3.
以西方古典喜剧理论作为参照系数 ,《论语》和《孟子》中的某些故事已具备一定喜剧意识 ,可看作是中国古典喜剧艺术长河发源阶段诸多源泉中的一支小溪  相似文献   

4.
<正> 对《牡丹亭》的悲、喜剧性质的认定,是近年来《牡丹亭》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均未收《牡丹亭》,于是,有人不解,为什么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未能入选?当然,倘若《牡丹亭》  相似文献   

5.
<正>提到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有自己的四大喜剧、四大悲剧作为代表作。中国学者王季思在研究中国古典戏剧的时候,也评选出了十大悲剧、十大喜剧,二十部作品有一半都出现在元朝。除了以下作品,悲剧还包括明朝的《精忠旗》《娇红记》和清朝的《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喜剧还包括明朝的《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和清朝的《风筝误》。好了,接下来一起看看元朝的悲喜剧们都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喜剧略说梁文宁一、中国古典喜剧的渊源中国的喜剧有着悠久的传统。如果我们从“戏“和“剧“两字来考察,则可发现,在未专指某种技艺以前,二字部分别包含嬉谑,调笑的意义。《诗经·淇澳》“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尔雅·释诂》解释为“戏,谑也。”李白《长...  相似文献   

7.
《救风尘》是元代著名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它被人们誉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中的一部佳作。作为一部优秀的喜剧作品,其剧情冲突的喜剧性是十分地道的。但是,该剧的喜剧性是如何形成的呢?只要我们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作品的喜剧性来源于巧妙的情节结构,来源于情节结构中悲剧、正剧、喜剧因素的奇特组合。 所谓情节,是从贯穿于戏剧中酌冲突而言的,它既是指外部事件、人物的冲突,也指人物之间或人物性格心理上的内在冲突。 从内在冲突上说,《救风尘》的喜剧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情节发展的离奇和冲突刻划的精巧上。  相似文献   

8.
贡珂 《现代语文》2009,(8):45-46
关汉卿作为元杂剧的领军人物,作品堪称流芳百世。本文以《望江亭》为例来浅析他剧作的风格,这部作品不论是在戏剧性的多样性表现上,还是在驾驭素材、塑造人物的能力上,都显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喜剧是引人发笑的艺术,没有笑便没有喜剧。郑廷玉《看钱奴》一剧通过运用巧妙的剧情设置、复杂的人物性格塑造、独具意味的人物宾白以及夸张、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凸显了此剧"笑"的艺术。从笑声中受众体会到中国古典喜剧中笑的严肃性和警醒性,彰显了中国古典喜剧寓教于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诙谐与机智,是中国古典喜剧中极其活跃的喜剧性因素,深入考察这两种喜剧因素,可以使中国古典喜剧研究更切近喜剧性审美特性的内在规定,同时也能更切合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实际,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中国古典喜剧的某些特征。正是鉴于这种认识,本文对中国古典喜剧中诙谐机智因素作一探讨。 1 在考察中国古典喜剧中诙谐机智这两种因素之前,有必要先从喜剧美学理论方面对这两种基本喜剧因素作一界定,因为人们在谈论这两种喜剧因素时,常存在某种混淆,最常见的混淆,是把它们与幽默范畴相混。其实,机智、诙谐与幽默虽有切近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元代伟大的戏曲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剧本。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十八种,其中以妇女作为正面形象的就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钱池》、《谢天香》、《拜月亭》、《调风月》、《四春园》等八种之多,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妇女形象人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现有4个版本传世。其中,《古杂剧》明代顾曲斋刻本与臧懋循编《元曲选》明万历年刻本在曲牌、曲辞、宾白等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风格也不甚相同。《古杂剧》本是《望江亭》明刻本中制作较为精良的上乘之作,而《元曲选》本是后世最为流行的元杂剧选集。臧懋循在选编《元曲选》的过程中对元杂剧剧本的改动是造成二者文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耿金凤  李成 《文教资料》2012,(25):10-11
喜剧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虽然没有喜剧这一明确概念,但是不能抹杀中国古典戏曲中所呈现出的喜剧或者说是幽默特质。这种特质是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生成与积淀,可称为中国式的喜剧,它与西方喜剧相比也毫不逊色。本文试从《看钱奴》的喜剧因素入手,探究它的幽默艺术魅力,进而分析中国式喜剧所包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4.
从符号美学理论出发,引入喜剧节奏概念,对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进行剖析,探求该喜剧的根本结构与基调,并进一步引申出我国古典喜剧及新时代喜剧的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的多幕剧《海鸥》作为"喜剧谜团"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在文本上继承轻松喜剧的传统,透过独特的静态化特征反映出契诃夫深刻而冷酷的艺术观照;另一方面在舞台上为后世导演所重视,以极具反假定性和先锋性的艺术手段凸显了契诃夫文本背后的笑意。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形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具有比较鲜明的喜剧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张飞、曹操等为代表的人物的喜剧性;二角或三角的喜剧性人物关系;以及用对比和白描的刻画手法来增添人物的喜剧性色彩。这些,使《三国演义》这部民族史诗著作,于悲剧意蕴之外,另具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据王季思主编的带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我国的十大古典悲剧影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孩娥蜘;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恤宫秋沁 元代纪君样的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高明的南戏一《琵琶记从明代冯梦龙的南戏《精忠旗》;明代孟称舜的传制娇红记朴清代李玉的传奇《清忠谱补_清代洪具的传奇《长一生殿》;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从清代方培成的传奇炙雷峰塔》。我国的十大古典喜剧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卜元代白朴的杂剧心墙头马上》; -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边负荆);元代郑廷玉的杂剧《看毛毋奴》;元代施惠的南戏《幽…  相似文献   

18.
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在民间流传的散文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寓言故事集,相传为获释奴隶伊索所讲的故事。作品主要反映奴隶和下层平民的思想;揭发和讽刺奴隶主、权贵的压迫和暴政;其中也有宣扬安贫、容忍的消极思想。作品以动物(也有植物)为喻,短小生动,对后世欧洲寓言有很大影响。新喜剧这是希腊化时期出现的戏剧体裁。它不同于阿里斯托芬为代表的希腊古典时期的喜剧,内容上不描写政治生活,主要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通过爱  相似文献   

19.
据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我国的十大古典悲剧是: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 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高明的南戏《琵琶记》; 明代冯梦龙的南戏《精忠旗》; 明代孟称舜的传奇《娇红记》; 清代李玉的传奇<精忠谱》; 清代洪异的传奇《长生殿》; 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 清代方成培的传奇《雷峰塔》。我国的十大古典喜剧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元代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速负荆》元代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补元代施君美…  相似文献   

20.
在黑格尔的文艺理论中,对于喜剧的研究很少。其喜剧思想中成功运用的辩证法思想,考察西方喜剧的方法,对于当今的喜剧研究都还有很大启迪作用。虽然他对喜剧并未做过多的系统论述,但他仍将喜剧放在一个较高的地位上,把喜剧看作是批判封建、宣扬人性的旨归。在《美学》中,喜剧是作为"打开通向人类艺术所包含的一切东西的解体之途。"作为"绝对理念"的"绝对精神"阶段的外化形式,喜剧是体现理念的具体形象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并且是"艺术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处于告知艺术世界的解体和宗教世界的到来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