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最近听了一堂高年级阅读课《船长》。课文十分感人,教师上得也很感人,相信这位英雄船长的高大形象会深深地镌刻在学生心中。然而感动之余,我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这堂课学生收获的似乎主要是“人文”熏陶,而作为一堂语文课,其价值更应该体现在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增量上。如果说学课文之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总量是“1”,那么学完整篇课文,其知能总量应该是“1+X”。“X”就是指这堂课的增量。“X”值与这堂课的价值成正比。如果一堂课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人文”,而语文价值增量值为“0”或微弱到无可测量及描述,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堂语文课对学生语文能力增量无效或低效。从这个角度来看,《船长》这节课对提升学生知能总量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谓切中要害。我个人甚至认为“情感、态度”应放在三维之首。因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一堂课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学好这门学科?哪里谈得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呢?我之所以这样谈,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并注重实践的三个方面。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3.
<正>衡量一堂课是否为高效课堂,要看这堂课是否体现出教学的效率。而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旧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学过程过分注重了"大语文"或"语文味",一线的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老的话时时在鞭策着我不断地思考摸索,潜心研究。现代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我们一线教师要迅速适应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营造一种“快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赏识激励和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和互相合作,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陈玉军老师是我们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他上这堂课,我是“现场目击者”之一。应该说,陈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容不迫、行云流水,我是十分欣赏的。他能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作者,走进那“不朽的失眠”之夜,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互动与对话。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师显得“随意”一些,学生显得“散漫”一些,这都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我认为,语文课就是应该多一些教师的潇洒,多一些学生的自由。这点,陈老师在这堂课中都做到了。当课堂上充满教师的灌输时,我们大声疾呼“对话”;但是,当“对话”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时,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往更深处探索,让“对话”超越浅表层次的回答,而追求师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比如在这堂课上,学生对语言的品味、理解似乎还不够;另外,对这篇课文思想内容的富有个性而又紧扣文本的多元解读,似乎还可以更充分些。在中国,球迷似乎比球员更懂足球。呵呵,我不知不觉也犯了这个毛病。还是听听大家的评论吧!  相似文献   

6.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认真研究课堂。而听课,则是研究课堂的重要渠道,也是语文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极为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一。 但是.不会听课不善听课者却不乏其人:不少听课人总是以挑剔苛刻的眼光审视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以发现授课教师的错误为听课最大的收获;也有人以猎奇的心理要求每一堂课都有“戏”可看、每一教学环节都匠心独具…… 自然.客观公允地研究课堂中诸多现象者亦大有人在——本期编发的两位教研员的一组“听课笔记”.就可以作为课堂研究的较好案例。 这两则“听课笔记”,前者侧重比较三个教学案例的共性个性、优点不足,后者侧重解剖一个课例的各个环节。听课人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不少得当的评析。当然,我们未必完全认同两位听课人在“听课笔记”中的一切观点。 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组“听课笔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课堂研究的两条重要思路——一是横向比较.一是纵向分析。 “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是“课例研讨”栏目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宗旨。如何研究课堂也不仅是教研人员的专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真准备一堂堂课,认真上好一堂堂课,认真反思研究一堂堂课。 从一节课研究语文,从一份作业研究语文,从一次测试研究语文.从一个活动研究语文……“课例研讨”提倡的就是以上种种立足实际、服务实际的“田野”式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本色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本色课堂中不仅能够营造更好的教学气氛,也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多收获。本文将具体谈谈小学语文本色课堂导学研究。一、彰显师生的生命本色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出本色课堂,首先需要彰显师生的生命本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当是平等的,这一点必须在课堂中得以体现。首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当平等对话,学生们可以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或者疑问,当然,也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或视角提出质疑。这  相似文献   

8.
起点     
王丹 《宣武教育》2007,(9):17-18
我是陶然亭小学一名普通的青年语文教师,教师这一职业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的钟爱、将来的永恒。初看到“智慧教师,生命课堂”这八个大字,我被震惊了。我想,研究型、思考型、学者型的教师才能被称为智慧教师,让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终身得到发展的课堂才是充满了生命的课堂。我不敢说自己是智慧教师,我更不敢说自己的课堂是充满了生命力的,但我会不断地总结自己,反思自己,使自己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感谢各级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总结汇报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是一个绽放生命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都能把自己心灵深处的震撼展示出来。绽放自己的思想的花朵,那么就能收获语文的美丽.同时也就收获了自己生命的美丽。教师和学生感动的对象都是语文(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语文”)本身的魅力。这种魅力是通过多个窗口展现出来的。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些窗口.把语文的学习变成一种生命的释放的过程。如何使学生为这种美丽的绽放而喝彩?这便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连士华 《辅导员》2014,(14):102-102
从毕业,就当语文教师;从当教师起,就担任班主任工作。回首自己的班主任生涯,甚慰的是,有三点收获。而这三点收获,恰是对“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生命的精彩”这一教育理想的诠释。一种信念:相信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相信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带点不屑,直到接触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张晓磊。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新的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资源应当综合开发;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引发学生的多元感悟——生命体验……这确实擦亮了我们的思想,点亮了课堂,照亮了语文教改的方向。这些理念无疑都是十分正确的、非常宝贵的。然而,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度”。许多好的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走到了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忘记“过犹不及”的警示。从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看,笔者以为下面的这些“过”,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一、放纵…  相似文献   

12.
现行评定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尺是试卷上的得分,“株连”到衡量教师工作的成效也就是所教学生的卷面成绩。而现行语文试卷正是束缚语文教学改革、阻碍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紧箍咒。现行的语文试卷不是测试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是测试了解某一语言现象究竟是属于哪一个“知识点”的情况,是什么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复句类型,等等。于是乎,课堂上教师滔滔讲授,学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至关重要的自我品味、消化、练习的权利却被剥夺了。教师争分夺秒,生怕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因为没有讲到的学生自然不…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阅读课堂本真需学生自主探究语文教学应当永远都姓“语”,这是真理。语文教学应当永远必须考虑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是我们当今所无可非议的。虽然有人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行踪特征颇有微词,但在语文教育界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界定。阅读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当下,我们的教学活动其侧重点应当考虑在学生的学上。学生的学,不能老是教师的灌,而应  相似文献   

14.
正我相信,没有哪一门学科会比语文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颇具野心,那就是介入学生的生命,参与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的信念,使他们日后面对生活的考验,能够不失根本,从容应对。这是一种理想。它支撑着我在课堂上,从来不忘记跳脱课本,对他们切己的生活,提供一个凝视的角度。我认为,所有的篇目的学习,一定是关乎生命的。每一个篇章被解读之后,不应当忽略最后一个过程,就是让学生能从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去钻研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达到“有容乃大”。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归纳出了一些方法:一、淡化成绩法语文成绩的一两分之差,其实往往不足以说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差距,于是,在平时测验或期中考试时,我就以优、良和中,这三个等级来判定成绩。之所以会没有差,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我的语文好差”或者“我就是学不好  相似文献   

16.
课的质量高低影响孩子的成长、成人乃至成才。特别是语文学科,它影响孩子的终身,陪伴他们一辈子,它是长效的,不衰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这番话让所有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原来课的质量不只是决定学生这堂课的收获、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决定学生的学习生命和成长的质量!咀嚼着,反思着,我们发现,原来最美的课堂不是学生的热闹,不是教师的机智,而应是课堂内在的高效。它应是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由照搬固定预设的灌输,转向随机灵活的诱导,促使课堂自然生成,避免让“死”的教案再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从“固定预设”走向“自然生成”呢?●在主动质疑中“生成”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提出学习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现象。我曾听了一节《松鼠和松果》的解读课,课堂进展似乎十分顺利,教师自认为学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因此也…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每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课堂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学习场所,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堂课,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这堂课大家都听懂了吗?"却很少听到教师问:"这堂课你们学得快乐、幸福吗?"事实上,语文是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思维碰撞和自由交流的地方,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  相似文献   

19.
在我这7年的学生生涯中,每堂课都是老师络绎不绝的讲解,让人感觉好乏味,久而久之我对这种课堂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意学习了,上课也不听讲了,因此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让人很苦恼。而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终于改革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天下,在往日每个人都必须服从教师的命令,而现在已脱离了过去的老套,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却变成了一个指导者,这便是异步教学。在第一天开展异步教学法时,我并不知道这个异步教学的方法是好是坏,可是,当我上完第一堂异步教学的课时,我感受到异步教学的好处。在这堂课,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认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我们总习惯地认为,学习是一件辛苦事。因此,老师总是对学生说:要刻苦、苦读、下苦功、苦思冥思。这话自然是不错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肯耕耘,哪能有收获呢?可是,一味单纯地强调“苦”的这一面,确也有问题,它会使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满堂灌,机械重复连轴转,大考小考不断线,死记硬背加班干”等,统统成为“名正言顺”的事,它会使学生由辛苦而愁苦甚至痛苦。同时,单调而又乏味的满堂灌也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化苦为乐,如何由教师满堂灌,变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