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舒咏平 《现代传播》2007,(2):104-107
社会阶层、消费需求、媒体接触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现;体现到广告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必然呼唤一个能满足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来进行微观承接,这就是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性的“广告载具”;“广告载具”提出的主要意义,即使整合传播具有了基本元素、使广告传播更具消费者导向性。  相似文献   

2.
王志 《当代传播》2004,(3):72-73
广告诉求是商品广告宣传中所要强调的内容,俗称“卖点”,它体现了整个广告的宣传策略,往往是广告成败关键之所在。倘若广告诉求选定得当,会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起消费欲望,从而促使其实施购买商品的行为。我们以药品广告为例,对其传播过程中常使用的诉求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沫 《青年记者》2012,(8):72-73
广告沟通受制于文化 广告属于大众传媒之一,因此广告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意识形态的烙印.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无论是从文案角度还是诉求角度来看,广告符号的运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表现.各国家民族的文化价值表现对广告有着很深的影响.而“广告能否被认同,关键在于这种广告本身能否体现该时代或文化圈的共同经验、价值取向,能否折射与渗透出一种社会文化的安排和群体共同的价值目标.”①所以,广告在投放地区能否被接纳和本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着广告的诉求及其表现策略,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李文娟 《今传媒》2014,(8):94-95
广告诉求方式中的感性诉求,因其独特的诱惑力,在如今消费过剩的时代背景下,愈发受到广告主以及广告创作人员的青睐。2013年末,"超能女人"系列影视广告在各大电视台以及网络上热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而这也预示了影视广告感性诉求开始悄然发生变化。该系列广告已经开始摆脱了各种无谓煽情的单一模式,探究如何在广告表现中把握更多样的角度和内容,这种感性诉求方式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广告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现在,“托儿”现象已开始侵入新闻媒体。不但做广告有广告“托儿”,连采访报道新闻也有了新闻“托儿”,并且呈蔓延趋势,其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蒋海飞 《东南传播》2010,(3):110-112
本文通过大学生广告影响消费调查问卷对北京某大学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调查人数的95.9%认为广告对于购买商品的决策影响较大;男生消费时影响最大和最少的分别是电视广告(3.62)、邮寄广告(1.63),而对女生则为商场促销广告(3.93)、广播广告(1.87);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消费时影响最大和最小的是电视广告(3.63)、传单式广告(1.65),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则为电视广告(3.48)、邮寄广告为(1.87)。由此得出,广告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形式广告对消费的影响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来自城市和农村大学生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商家在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时,只有因人制宜地进行广告宣传,才能够真正达到想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FM101.1陕西秦腔广播·西安乱弹在广告经营价值共同体构建过程的分析,提出其蕴含浓郁的西安本土文化的广告传播塑造的城市精神所带给受众的是一种文化的共享,通过对城市文化的不断挖掘,塑造更高层次的“精神共同体”及“价值共同体”。这种深植于城市精神中的共同体构建,为广播广告提出了一条文化营销的新路,塑造了文化共享,价值共建的新理念,开创了以文化消费为导向的“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的广告经营新形态,实现了广播广告产品文化溢价的新价值,让广播与新媒体的整合有了切实可行的连接点,实现了文化价值型导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广告界,很令广告人尤其是年轻广告工作者引以为自豪并津津乐道的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段有关广告的名言:“如果我重新生活的话,我将从事广告业,因为它已经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度,若不是有广告来传播高水平的知识,过去半个世纪各阶层人民现代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不可能的。”一些广告人把这句话浓缩为“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人则进一步根据这句话把广告人所从事的职业称之为“仅次于总统的职业”,借总统的名声来提高广告人的地位。这是广告人在宣传自身。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总统”与广告和广告人确实…  相似文献   

10.
刘艳蓉 《视听》2016,(1):122-123
为了厘清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电影植入广告,在制作方式、呈现形式、诉求方式以及传播媒介之间的区别,本文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实证案例研究,发掘两者在广告传播中的不同沟通特征,以期为广告主的广告投放以及电影的制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让电影艺术与商业达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入世”是中外广告文化交流、渗透的过程。广告传播参与的各方都应充分认识广告的文化传播作用,自觉地负起文化责任,对广告进行正确的文化定位,让广告在传递商业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本文分别从品牌文化的弘扬、我国本土广告公司组织文化的规范、我国广告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广告的伦理准则、职业道德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广告传播中品牌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伦理文化铸造的提纲挈领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做女人难,做名女人难,做广告女掌门人更难。但没有女掌门人的领航,广告的色彩显然是黯然的。在她们的率领下,广告资源像生命之泉一样,流淌在品牌传播的航道上,为客户的利益最大化续写着不灭的功绩。她们用自己的人格和能力证明着一个美丽的群体的婀娜多姿。没有她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是中国政治、文化生态最繁盛、活跃的地方。在革命、反帝救国等时代话语的关照下,身处其中的《广州民国日报》(1924—1927)香烟广告成就了一种深受时局影响的媒介文化样式。具体而论,《广州民国日报》(1924—1927)香烟广告语借用古语、谚语、成语等入文,套用古典诗词格式进行创作,具有“文白相间”的特点;广告图片在传递时代意义与创造“虚幻价值”的过程中呈现多重性表达的特点;广告策略具有政治化诠释与互动性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广告实例,阐述了企业透过广告诉求和广告传播所表达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对社会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金融广告的文化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生活在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时代。文化正全方位地向经济生活领域渗透,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无不充满了文化性、文化味。人们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和成长,其思想意识必然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这就为广告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背景。9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市场经济中已出现了“文化涌动”的浪潮。文化经营、文化经商、文化管理、文化从业,已成为企业求生存、图发展,开发产品,领先市场的主旋律,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已成为时代的大趋势。 金融广告文化就是金融活动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广告文化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其对象是…  相似文献   

16.
名人和美女是演绎广告创意的两大主角,而美女广告更是达成商业目标的一个快捷、经济的通道,美女广告的柔性诉求为广告主赢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说“看广告就是看女人”,我以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它批评了现阶段广告创意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女性在广告创意表现中的重要地位。在商品营销活动中,广告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广告将如何在个体与社会、商业利益与文化发展之间作出共赢的抉择,尤其重要的是.女性能否在广告中掌握平等的话语权,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春节广告具有回归人文性的审美倾向;展现现代化社会新型生活方式与消费社会下的审美观;聚焦于小众人群,审美文化更加包容与多元。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审美文化困境。中国新媒体广告在2012年到2019年实现起步和发展,本文将以这7年时间中,春节时期发布的新年主题广告的审美文化演变为研究主体,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春节广告审美文化的基本肌理和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8.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广告的诉求方式既不属于理性诉求,也不是情感诉求,而是针对受众的潜意识进行诉求.现代广告的信息传播过程是意识--潜意识--意识,后现代广告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前意识--潜意识--意识.两种传播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使受众在大脑中建立起广告所传播的产品、服务、观念或品牌等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20.
房产广告中文化诉求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广告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而且可以提高楼盘的文化品位,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由此,国内房产广告中文化诉求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运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广告传播效果。我们可以从认知心理与行为效果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