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拥有自由时间的人才是自由人,人可以自主活动的时间才称之为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力是在资本的刺激下才得以飞速发展,但资本又造成多数人创造的自由时间为少数人占有。理想的社会是人人都可拥有自由时间,现有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是阻碍人们走向理想社会的困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利用和限制资本方面做好统筹兼顾,才能更多更好地创造和分配自由时间,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谈环境对创造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 ,现在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一代。要想使他们在新世纪中成功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担 ,教育必须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核心目标来抓。创新教育理论认为 :创造是人的潜力。人人都有创造的潜力 ,人人都有创造力 ,创造面前人人平等。对大多数人来说 ,创造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极少有人达到极限。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发展 ,与环境的影响有极大关系。这种环境影响有政治的、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等。良好的环境可促使学生创造力积极发展 ,而不良的环境则会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一、政治环境影响时代呼…  相似文献   

3.
微博十则     
人人都喜爱宽容,人人都喜爱宽容的社会,没错的。但是,落实到个人,宽容往往呈现出这样一种令人沮丧的态势:宽容的人大多得不到宽容,不宽容的人时常能得到最大的宽容。何故?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教育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教育须更新观念,视人人都是教育对象;教育须创新动力机制激发求知热望,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学有所教",创新保障机制解除学习困难,将人人纳入学习组织;教育还须做实服务,实行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并举、岗位教育与非岗位教育并举、市民教育与非市民教育并举,让人人享受学习幸福。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条件下,以网络、移动终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载体的变更,使得媒体舆论场与社会舆论场都发生了改变,冲击了传统媒体主导的原舆论场,给整个的传播形态带来了剧烈的变化。由于网络表达具有即时、互动、去中心化等特点,为民众社会表达的兴盛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特别是微博的兴起,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而对于社会表达中议题易衰变、"再度中心化"导致民众话语权缺失以及信息"碎片化"致使表达片面等问题,需要对民众意见作正向引导与合理疏通。  相似文献   

6.
刘县书 《中文自修》2008,(7):110-112
人歧视人,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 似乎人人都在搞歧视,人人都可能被歧视。 非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歧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异性恋歧视同性恋,城里人歧视农民和外来工,富人歧视穷人,某些官员歧视百姓,  相似文献   

7.
相信许多OL都曾遭遇这样的尴尬:称呼一位年长同事“大姐”被白眼N天,被VP、PA嫂等新新称谓弄得一头雾水……在人人高喊“充电”的时代,看来补好“职场称谓”这一课大大有用!人情社会适者生存,办公室里你可千万别喊错人。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持续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人由强迫到自觉的学习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同时还是学习社会化的社会。它给处于先导领域的高职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高职教育也应当系统规划,通过多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回应“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面面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要求。  相似文献   

9.
后工业社会在某些发达国家已显雏形。后工业社会的轴心原则就是理论知识的中心性。软科学和硬科学一样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新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的生活。后工业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工业社会将是一个经济多元化的社会,一个知识的社会、服务的社会、公众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悦读"强调阅读的层次、品质、心态和心情。为了使人不再成为"信息弱者",我们必须要读书,让"悦读"成为生命的需要。营造良好的"悦读"氛围,可从原生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入手,使人人都能全身心投入"悦读"之中。  相似文献   

11.
火花     
易中天 《学习之友》2012,(12):17-17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剐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社会与高职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持续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人由强迫到自觉的学习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同时还是学习社会化的社会.它给处于先导领域的高职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高职教育也应当系统规划,通过多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回应“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面面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田红志 《教师》2011,(31):62-6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诚然,在语文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可相对于物质建设的飞快提升,我们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设却日渐露出疲态,就连雷锋精神这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标杆也几乎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其实很多时候,学雷锋做好事可能仅仅就是举手之劳,在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能让自己收获快乐,还能给社会增添一份和谐,这也是某些地方规定给予雷锋精神物质奖励的初衷,鼓励多做好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才是社会进步的精神目标。而如果真的到了人人都是活雷锋的那一天,再来讨论要不要给予雷锋精神物质奖励,就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了。  相似文献   

15.
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全面变革旧有传统,发展现代文明的过程。社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需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人人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提升人的思维方式,优化人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一、多元智能理论所包含的教育观 所谓理性,一般仅被理解为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既然人人都有理性能力,那么每个具体人的理性能力就会存在差异,一部分人可能比另一部分人的理性能力更强。理性能力强的人,因被视为社会的精英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相反,理性能力弱的人,则可能会处于社会的底层。为了使具体的人更具有理性能力,于是,学校成了培养和提高人的理性能力的场所,社会也因此给教师、家长和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全面变革旧有传统,发展现代文明的过程。社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需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人人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提升人的思维方式,优化人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因而许多人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点:社会救济制度从执行实施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感到满足,拿的人觉得不够,给的人觉得太多。因此要建立健全低保体系,让人人享有公平的低保,这种低保制度是没有城乡、性别、年龄、职业等差别的,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社会救济事业真正做到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实现覆盖全民的低保网。  相似文献   

19.
一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还要加强那些直接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服务的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反对和纠正带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为他人服务。我们社会对人的关心,社会的安宁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同各个岗位上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这段论述,在强调我国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特别指出了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业的道德建设问题,并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为他人服务”的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对于医疗卫生职业的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机会均等”是世界各国追求的教育目标。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有教无类”。主张人人都应当受到教育,不要区分类别。这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教育公平是中国人追求世界“大同”的内容,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