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评论历来为媒体所看重,被视为报纸的旗帜,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浏览《人民日报》及华东版、《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的评论栏目,细细品读有关评论,感受到了新闻评论的“新鲜气息”:报纸评论从形式到内容正在悄悄地“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后来调入大学,才发现我国的新闻教育其中包括新闻评论教学与媒体的实际要求相差很远、与现实的发展需要相差很远,这里既包括教学体制的问题,也包括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问题。为此,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撰写了这部《现代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3.
李立刚 《新闻知识》2004,(9):42-43,8
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长安作家协会为祝贺薛亚利同志的系列评论《实践“三个代表”加快长安发展一至九论》荣获《中国新世纪大风采》金奖和全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时组织座谈并编辑出版了《金灿灿的谷穗》一书。该书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与会同志发表的20篇有关评论,还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是新闻评论发展强劲的一年。全国不少晚报、都市类报纸,相继增设了评论版。在重庆,有影响力的报纸也都开设了评论版。《重庆时报》一创刊,便设了评论版,在此前后,《重庆晨报》有《每日时评》,《重庆商报》辟了《评论》,《重庆晚报》开设《新闻评说》(后改为《都市评说》)。  相似文献   

5.
胡冬芳 《新闻世界》2014,(3):116-117
本文以电子版《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版块为对象来研究《人民日报》有关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随机选择《人民时评》板块的评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认为该评论板块的评论文章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民主意识和宽容精神。这对于新闻评论者撰写新闻评论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吉林日报》2002年12月21日上的评论《金怀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评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言论(评论)作为媒体的旗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新闻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新闻评论是通过网络媒体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所发表的评价性意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新闻评论逐步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许多网站都创建了自己的品牌评论专栏,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东方网的《今日眉批》、新华网的《新华视点》、千龙网的《千龙时评》等,以吸引更多网民的注意力,提高点击率。新形势下,深入探讨网络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角色定位及发展趋势,对于促进网络媒体开展正确的舆论引导,达到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一般来说,一些知名网站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衷菱  肖潇 《中国广播》2005,(11):62-65
广播评论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个性化之路的探索明显滞后于广播媒体的发展,广播评论中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界定为1994年中央台《新闻纵横》等首批广播评论性节目开设至今的十年,在对这十年间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广播新闻评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电视上除了存在于《新闻联播》中的类似于报纸上评论员文章的本台评论外.还风起云涌地发展起了一系列适应电视媒体特点的新的新闻评论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被称为媒体的旗帜、灵魂、火车头。近些年,报纸的评论有些什么发展和变化?本刊第8期曾刊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女士的论文《公众言论走上媒体》,论述了近年来我国报纸评论的一个显著变化。本期继续刊登涂教授的文章,以翔实的材料,透彻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评论的又一显著变化——回顾我国近现代报刊评论的历史,它首先是作为媒体(也包括创办者和主编)表达自身观点最为得力的手段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王韬的《循环日报》、梁启超的《时务报》、陈独秀的《新青年》、张季鸾的《大公报》等等莫不如此。即使…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节目采取哪种编排方式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天天五味评》、《时事开讲》、《一虎一席谈》、《新闻1+1》这四档栏目分别采用了个人说新闻式评论、演播间访谈式评论、辩论式评论和综合表现式评论四种编排方式,不同的编排方式各有利弊,为我国时事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编排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统媒体报道的重要方面,评论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如何改革创新评论报道?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做好评论工作?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媒体环境下的评论报道创新”课题组近期专门走访调研了《人民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环球时报》等评论报道较突出的几家传统纸媒,并对他们的观点看法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园地里的一种重要体裁,随着传媒的变革发展和受众的需求变化,已愈来愈为业内外人士所重视。本人曾试笔新闻评论多年,自1990年代始,先后担任过《泰州市报》"及时语"、"寻味集",《扬州日报》"扬州半月谈"、"一周走笔",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一种形象、直观、受众面大的媒体形式,在新闻领域方面的开拓可说是起步较早,但是电视新闻评论作为这种开拓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只是在近些年才取得较大的突破。自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开办《观察与思考》栏目以来,“电视新闻评论”就已作为一个电视新闻领域的新名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进入90年代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一系列栏目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走向成熟,人们也开始对它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形成的基础;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舆论”,是新闻形成的灵魂。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是《汕头日报》近年来精心经营并卓有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6.
祝阳  高歌 《新闻世界》2014,(5):65-67
《新闻1+1》作为央视的一档评论直播节目,自创办以来不断探索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并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本文从选题呈现的新特点、公信力的构建、不断革新三个方面来对其特色进行评析,探讨在媒体多样化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1+1》作为央视的一档评论直播节目,自创办以来不断探索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并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本文从选题呈现的新特点、公信力的构建、不断革新三个方面来对其特色进行评析,探讨在媒体多样化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台就当前重大问题或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发表看法,做出解释、分析、推断的一种节目形式。可以说,新闻评论是导向、是号角,代表了编辑部思想,是一个台节目整体水平的体现,所以各主流的电视媒体都非常重视这种体裁的发展,中央电视台90年代初将《观察与思考》改版为《焦点访谈》后,90年代中期又创办了《新闻调查》,舆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厚度进一步增强,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今年初浙江电视台创办了《记观察》栏目,对我省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评论,发表看法,也是对这类节目重视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虽然新闻评论诞生于近代,但是在我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却可以找到其源流。《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我国新闻评论的源头。了解这些笔法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发展和运用,对于新闻评论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吴盈  冯静 《新闻世界》2012,(8):48-49
从经典的“焦点访谈”式到“新闻1+1”式到最近的“看见”式,三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一直在探索、发展、丰富自己的话语形式。本文着重选取《焦点访谈》《新闻1+1》《看见》三档栏目,来看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如何一步步把姿态放低,如何实现“非我”到“我”的涅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