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1.教学目标要简化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习,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朗读要严格,训练要到位。一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也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在其中。2.教学方式要朴实朴实,不是僵硬死板,而是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回归学生一个绿色宁静的课堂。当今的课堂里,有的充斥  相似文献   

2.
<正>陶行知将学生一词分而化之,认为"学"是要孩子自己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而"生"更多的是指儿童的生活及学会生存。这种朴实而新颖的学生观令人赞叹。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更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主张教育来源于生活,要以生活为中心,强调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生活教育的场所,他则认为  相似文献   

3.
刘欣 《山东教育》2020,(1):20-21
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4.
真情问候     
“你们吃饭了吗?”这是一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可是它却成了我每天上班来向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也许有人会问了:一个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9,(20):24-25
“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上级领导的分忧人,教师的贴心人,学生的引路人。”这句朴实的话是杨永维一生的奋斗目标,真正道出了杨永维30年来对教育的执著追求,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与博大关爱。  相似文献   

6.
教育最朴实也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国家和民族、社会和家庭无不希望青少年成长为知书识礼、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自食其力的人。一个人,学生时代的教育对其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学生将会在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7.
程建华 《班主任》2008,(8):49-49
我对教师的基本理解是:教师首先要追求一种朴实而丰厚的教育人生,即做一名称职的教师。称职的教师,其人格必有时他还会情不自禁地跪在地上,和学生一起游戏,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朴实的,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天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播种一种怎样的思想,就会收获一种怎样的行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启发,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所以,如何教育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早期教育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以下我从学校教育入手,详细阐述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启功先生的《上课须知》,辞浅意真,朴实恳切。虽然只有九条,但讲出了教育的本质,可以作为教师的座右铭。1.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2.万不可有偏爱、偏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这需要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实"字当头.  相似文献   

11.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文字优美的写景文章。李卫东老师执教本课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地设计教学目标,精心地选择教法,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锤炼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情知互促,语思统一,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反映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保持了他一贯的比较鲜明的教学个性——教得朴实、教得扎实。一、朴实的风格说李老师的课朴实,是因为他的课不讲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的东西,而是步步踏实,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2.
魏书生的《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一书文字朴实自然、通俗易懂,但意蕴却是如品芳茗,余香满口。流露的是对教育的深情,揭示的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教要规范,育要爱心。作者认为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通常我们制定的规范要求往往是外部强加于学生的,并不一定是  相似文献   

13.
在孤儿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僵化的德育模式,针对孤儿学生实际,探究德育工作新途径,讲求德育工作新技巧--抓住时机,注意分寸;事实教育,以理服人;语言朴实,情真意切;发现优点,适当激励;对照比较,激励上进;善问善答,正确引导;刚柔相济,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栟茶中学的成功,再一次确证了一个朴实的真理:质量是学校安身立命和可持续发展之本。解读"栟茶现象",就是要寻找它提高教学质量的"秘诀"。对此,我们已研究了不少,比如平民教育、朴实教学、校风育人,比如校长的才略、教师的敬业、学生的刻苦,比如管理的到位、精致以及人文与制度的平衡,等等,都很有道理。不过,我总觉得在这些因素的上面和背后似乎还应该有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先导--教育学的应用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要尽量多的尊重一个人.教育心理学认为:人都有自尊心,某些学生自尊心的缺乏是由于过多受到指责与惩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语言蕴涵着淳朴、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必须具有平等待人的态度和博爱的胸怀,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与他们真正沟通,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恰当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事事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是让学生仰视的说教者,而是一个平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有时也会办错事,但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长处,或者说闪光点。有的勤奋、诚实,有的积极好学,有的擅长文艺体育,有的擅长于科技制作、绘画等等,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充分地挖掘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学生的优势的增长,达到消除其缺点和不足的教育目的,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我曾经接手教过这样一个班级。这个班的学生大都是居住在学校的周围的居民子女,比较朴实。但也有几个学生十分调皮,甚至破罐子破摔。尤其是那个叫李小明的男同学,经常逃课,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还经常打同学,根本不听老师的教育,并且与前任班主任的对…  相似文献   

18.
舒婷  梁春 《教学研究》2007,(2):98-100
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培养一个人独特的发展,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人性化是教育的应然走向.人性化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性化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19.
柯国玲 《文教资料》2015,(1):148-149
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注重生活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通过给学生一个真实和朴实的品德课堂,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和道德的升华。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给自己合理地定位,把自己当成孩子,把孩子当成亲人,把自己当成"顽童",把顽童当成朋友,说话算话,与学生真诚地交流,做好"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20.
校园环境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作用.能使学生受到陶冶和感染.提升文化品位。营造一个朴实和谐、充溢着人文色彩的环境文化氛围.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让有限的教室展现无穷的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