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胃老是闹别扭、口臭、痘痘、过度肥胖,被人喊成"毒王"、"毒后"也真是太可怕了。现代社会的"毒"是不是早让我们每个人都变成"毒人"?  相似文献   

2.
恐怖分子精心策划了举世震惊的"9·11"事件,所幸布什总统躲过了这场劫难.尽管总统此次有惊无险,但大多数美国人还是不由自主地勾起一股"印第安毒咒"情结.100多年来,那神秘、恐怖而又灵验的"印第安毒咒"常常令美国人和他们的总统惊慌迷茫而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3.
是谁剥夺了我们的创业权利?又是谁妨碍了我们"致富"?我们的政府是不是也应该戒戒"毒"?这"毒"究竟是什么?有人敢说,如果把"毒"戒了,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提高30%,腐败可减少50%.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国内外高度关注的中药"毒""效"的热点问题,诠释了中药"毒""效"的科学内涵与相互关系,总结了中药"毒""效"物质结构多样、毒性表现多种、毒性可以控制的基本特点,深入分析了中药"毒""效"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凝练了中药"毒""效"的科学问题是毒效物质基础、毒效作用机制、控毒增效原理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中药"毒""效"整合分析的意义、原则和路径,以期为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科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方法及规范。  相似文献   

5.
正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四川泸州一家三口因食用了自制臭豆腐而中毒并危及生命。经诊断,导致这家人中毒的原因,是臭豆腐中含有的肉毒杆菌。1克肉毒毒素可毒死百万人肉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具有芽孢,因其外形像个梭子,所以又叫肉毒梭菌,全称为"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臭名昭著的致病菌。肉毒杆菌本身无害,但其在厌氧环境中可产生外毒  相似文献   

6.
正事物往往有两方面。肉毒毒素的毒性令人恐惧,其阻断神经传递、麻痹肌肉的特点可致人中毒,但在一定剂量的局部注射下,这一特点又使之成为"美容良药",令注射部位肌肉麻痹,从而不会形成皱纹。1986年,加拿大一位眼科教授发现肉毒毒素(Botox)能让患者眼部的皱纹消失,从而引发了美容史上的"Botox革命"。后来,它被医学界用来治疗面部痉挛和其他肌肉运动紊乱症。由于肉毒毒素具有致命毒性,所以用于美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毒"豆芽,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但笔者所说的"毒"豆芽,主要是指使用了6-苄基腺嘌呤(6-BA)、4-氯苯氧乙酸钠(4-CPA)、赤霉酸(G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无根豆芽。听到这些化学名词,估计很多人会瞬间失去安全感,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无根豆芽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呢?生豆芽时使用的生长调节剂到底安不安全?这种豆芽还能不能吃?  相似文献   

8.
读者论坛     
<正>不毒不成活?给你们写信是看了《吸毒的草》那篇文章。虽然我不是个热爱花花草草的人,不懂植物的习性,也懒得很,不过年前搬新家的时候,老婆兴致勃勃地抱回来好几盆"吸毒草",看起来普普通通,和杂志介绍的"蜈蚣草"不是一类,据说它专吸新房子里的甲醛类有毒气体,越毒长得越好。  相似文献   

9.
人们已经学会一分为二地看科学.技术越先进,饮食越不安全,我们不得不经常为此感到恐慌.的确,英国"疯牛病"、比利时的毒鸡、可口可乐的污染事件等尚且不提,单单是残留农药就足够要人命的了.我国农业部和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就曾透露:由于大量生产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我国农药中毒问题严重,中毒人数年均超过10万,其中约一半人是在食用中中毒.  相似文献   

10.
近来,"排毒养颜"、"洗肠排毒"、"淋巴排毒"等"健康新观念"在社会上颇为流行,冠以"排毒"之名的各类保健品五花八门.好好地,怎么体内就变有毒了?一时间,让人感到好象整个身体不排毒似乎就不健康了,心情也就不那么爽快.这"毒"到底是咋回事,"排毒"对我们真是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1.
甘笙 《今日科苑》2012,(4):15-16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茶是中国人日常不可缺少的饮品,从种茶、品茶到以茶会友,以茶治病,在古代的中华文化典籍中都有可查可考的记载。据我国最早的医书《神农百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医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毒泉”,甚至能致人死地的毒泉。泉水属于地下水源,经过漫长的地下旅行,有时也会受到各种污染,变得对人有毒有害。历史上就有一些毒泉杀人的真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韩吉辰 《知识窗》2005,(3):54-55
诸葛亮惊遇"四毒泉"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平南蛮擒孟获,酷暑时节,进军秃龙洞,蜀军先头部队兵士误饮"哑泉"之水,腹痛不能言.诸葛亮大惊,知是中毒,遂自驾小车,引数十人前来看时,见一潭清水,深不见底,水气凛凛,军不敢试.  相似文献   

14.
情调     
李敖在(敌友江湖>中提到,晋朝的羊祜与陆搞对阵,陆搞生了病,羊祜派人送药过去,左右怕药中有毒,劝陆抗不要吃,陆抗说:"羊祜岂鸩人者!"(羊祜是正大光明的敌人,岂是拿毒药毒人的!),后来羊祜死了,他的敌人都为之泪下.  相似文献   

15.
正甘蔗水多汁甜,营养价值高,长期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最近一篇名为《比毒蛇还毒,清明节后千万别吃这个》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称民间一直流传着"清明甘蔗毒过蛇"的说法,这是真的吗?"清明蔗毒过蛇"是说在清明时节,甘蔗容易变质。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志英分析,清明前后气温回升,空气潮湿,甘蔗若运输、储存方式不当,就可能导致霉菌生长,产红心甘蔗危害大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一篇关于"最新毒情预警"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热传。文中提到,有一款名叫"咔哇潮饮"的饮料在酒吧、KTV和夜总会热销,人喝了可以连续"嗨"三个晚上,效果和K粉一样。湖南、广西、宁波、贵阳等多地公安官微也都发布通报,提醒大家不要饮用类似"咔哇潮饮"的咔哇饮料。湖南公安在线(湖南省公安厅官微)发布的禁毒预警信息称,经公安机关毒品实验室对咔哇饮料的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7.
正有关科研资料以及新闻案例证明,部分贝类生物确实能"藏毒"。贝类生物为什么会有毒?很多贝类如扇贝、贻贝、牡蛎等都以藻类为食,赤潮发生时,一些藻类植物会产生有害毒素,被贝类生物食用后残留在其体内,从而使贝类生物变得具有毒性。所以,贝类生物本身并不具备毒性,而是藻类把"毒"的罪名嫁祸到它们的头上。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份不锈钢电热水壶风险报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人因此担心自家的电热水壶"有毒"。不锈钢电热水壶到底会不会引起锰中毒?消费者还能不能放心地使用?"毒水壶"引发争议前不久,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一季度小家电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结果,其中一份由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制作的《2016年电热水壶产品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12,(10):1
正事件"毒胶囊事件"不仅让民众对胶囊心惊胆寒,也把制药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牵涉其中的多家药企不但少有道歉者,甚至有药企宣称自己也是受害者。难道只有用皮鞋做胶囊的小作坊是罪魁祸首?到底谁该为"毒胶囊"负责?  相似文献   

20.
正毒大米、毒家具、毒胶囊,市场上有毒的产品真不少。但还有一件产品,让人意想不到竟也会"放毒",它就是电脑。电脑中的有毒化合物2006年,绿色和平组织在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宏碁、苹果、戴尔、惠普和索尼的材料中,用x光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电脑里含有许多重金属和化合物,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引起人类健康问题。例如,这五个品牌里,有三个电脑内部接线含有聚氯乙烯(PVC)。PVC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PVC环境中,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