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费赠阅《出国与就业》 《出国与就业》“纵横就职情报”栏目由北京纵横人才服务中心、北京纵横职业介绍所征集的全方位招工招聘信息。“纵横就职情报”每半月一次在劳动部《出国与就业》杂志发布,每次发布数量不少于200条。丰富的信息量,独特的编辑风格,必将使本刊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就职情报媒体。 为了保障招聘单位的招聘效果,《出国与就业》在坚持零售为主的前提下,实行有选择的免费赠阅制度,求职人员只需填写“168纵横个人求职登记表”并寄给我们,不但可以得到168纵横求职招聘自动服务台的信息服务,还有可能获得免费赠阅的《出国与就业》,每期赠阅数量为4000册。  相似文献   

2.
《纵横就职情报》由北京纵横人才服务中心、北京纵横职业介绍所征集的全方位招工招聘信息。《纵横就职情报》每半月一次在劳动部《出国与就业》杂志发布,每次发布数量不少于200条。丰富的信息量,独特的编辑风格,必将使之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就职情报媒体。 为了保障招聘单位的招聘效果,《纵横就职情报》在坚持零售为主的前提下,实行有选择的免费赠阅制度,求职人员只需填  相似文献   

3.
《出国与就业》“纵横就职情报”栏目由北京纵横人才服务中心、北京纵横职业介绍所征集的全方位招工招聘信息。“纵横就职情报”每半月一次在劳动部《出国与就业》杂志发布,每次发布数量不少于200条。丰富的信息量,独特的编辑风格,必将使本刊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就职情报媒体。  相似文献   

4.
编辑信箱     
编辑先生: 《出国与就业》杂志,我每期必看,做为一名求职人员,非常喜欢“就职情报”栏目,每每面对每期上百余条的招聘信息,总有一种满足感,眼花潦乱之余又总觉得它对我即近又远,不知何故?  相似文献   

5.
职位申请表     
规范求职申请增加成功机遇 “纵横就职情报”为您提供了一份空白的“职位申请表”,我们的考虑是: 1.在日常服务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求职人员,自身条件原本不错,但由于求职申请写得不规范而失去了获得职位的机会。一个得到众多用人单位认可的职位申请,将有助于您实现求职的目标。 2.阅读完本期“纵横就职情报”您也许看中了不止一个招聘岗位,您只要将本表填写后复印数份,再分别填上所应聘的单位及岗位,就可省却写数封求职信的烦恼。请注意:职业市场竞争激烈,一旦发现自己满意的职位,立即与单位联系是获得成功的第一要领。 衷心祝愿您心想事成!  相似文献   

6.
职位申请表     
“纵横就职情报”为您提供了一份空白的“职位申请表”,我们的考虑是: 1.在日常服务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求职人员,自身条件原本不错,但由于求职申请写得不规范而失去了获得职位的机会。一个得到众多用人单位认可的职位申请,将有助于您实现求职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近日宣布于2005年3月1日起至6月10日联合举办“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此次活动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改变企业人才匮乏的状况。活动期间,国家发改委将组织中小企业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教育部将组织应届高校毕业生上网求职与应聘,招聘信息与求职应聘信息将同时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www.sme.gov.cn)和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www.myjob.edu.cn)上免费发布,供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浏览查询和在线联系。中小企业网上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举行…  相似文献   

8.
据报纸披露的数字,全球每天约有2000万条就业信息在网上发布,有3000多万人在网上发出求职简历。艾瑞市场咨询近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网络示职者需求研究报告》表明,在中国,网络求职已成为求职的主要方式之一。超过半数的求职者认为网上招聘能让自己找到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人总是要跟市场打交道.无论是正要走向社会的学生.还是早已“久战沙场”的职场老手.都时常面临着择业与就业、就业与升迁的选择。尤其是全国已经连续三年面临高校人数暴涨.就业市场压力空前严峻的形势。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掌握灵活多样的就业技能.是各路学子和职场中人成功就业的必要保证,为此本刊从今年起.特别设置了“就业指导”栏目.为您介绍来自各并行各业的知名人士对就业问题的点评和指导;请专家解答您在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发布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等。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将定期发布各地招聘信息,免费为大学生和求职人员刊登求职信息.为您顺利就业牵线搭桥。本刊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来信方式详见本刊目录。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以下简称排行),这是全国层面首次汇总发布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短缺职业排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负责人就排行的相关背景和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1.
凌向虎,郑其英,凌味未在《出国与就业》2009年9月(2)期《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一文中提出了女大学生就业尤其难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女大学生在求职中遭遇性别歧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或公开声明只招男生,或暗中将女性排斥在外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动向“就业信息短信”成求职新宠继四川农业大学与中国移动雅安分公司联手打造毕业生就业信息短信平台,开就业短信服务先河后,不久前又有北京某公司携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服务中心,开通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小灵通的短信通道,搭建了自己的WAP和IVR服务平台,并开通大学生求职热线(125905464),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如求职秘笈、职位速递)的同时,还提供近千家公司数万个职位的招聘信息。统计显示,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求职者通过手机在就业网服务中心注册了自己的个人简历信息,并且通过短信平台查询职位、薪资行情和招…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就业信息中心组建的“全国招聘与求职信息网”已初具规模并投入运营。它可及时掌握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劳动力需求、毕业生区域选择等最新信息。 该就业信息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宁夏、大连等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建立就业信息  相似文献   

14.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继续将“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场地招聘、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卫星远程就业平台”,启动“三位一体”的高校毕业生联动招聘服务系统。1、该服务系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双选会、网上招聘、视频宣传和信息发布、个性化推荐和代理招聘等。2、“视  相似文献   

15.
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骆威: “看到最新一期《出国与就业》感到很高兴,非常喜欢“就职情报”的新版式,简短明快,一目了然,便于人们查阅选择,既可免除求职者象无头苍蝇瞎撞,也可使用人单位少费无用之功,但美中不足的是,有的单位写的要求及条件较为模糊,例如:招文秘,只谈“大专,一年工作经验”,对于年龄和是否要相应工作经验等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摆脱在招聘会上屡屡受挫的局面,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都难免有些急躁和盲目。虽然每年的招聘季节完毕都会有大学生出来现身说法,专家也是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分析和指导,但问题并没有减少。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如果大学生的求职侵权现象也和毕业生数量一样成增长趋势,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公布的调查结果,在12463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求职者中,55%的人遇到过求职陷阱。而受骗上当后,有49%的人选择“忍气吞声”,只有10%的人“起诉维权”,15%的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数字也说明,大学生面对求职陷阱…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2006,(19):40-40
9月5—25日,济南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举办“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推出了就业服务优惠措施,帮助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1、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指导、免费空岗查询并优先推荐工作;2、设立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设立毕业生职业指导室,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职业指导课堂,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求职技巧、劳动维权、职业生涯规划等;3、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将被免费录入专业技能人才库;4、专业技能人才的就业信息在中心人才超市展示,供用人单位选择;5、设立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加油站”,  相似文献   

18.
本刊的初衷,原定位在“出国”和“就业”上,包括出国劳务、出国工作、出国留学、出国考察,以至出国移民等等,并想努力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但实际我们却时常为稿子的水准不到位而困惑,有时甚至觉得离想象中的标准相去甚远。 本刊究竟如何定位,如何面对读者,又面对哪一部分读者,一直是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94年夏天,朋友引荐我结识了日本朋友佐佐木先生,他说希望在中国能有一本就职情报杂志,专为  相似文献   

19.
凌岚 《大学教育科学》2006,6(6):101-102
2006年初,央视时空视点与智联招聘网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12463人参加的关于职场经历的调查中,55%求职者表示曾不同程度“中招”被坑,通过起诉讨回权利者仅有一成。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工作经验的缺乏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这一群体已成为就业陷阱的预设猎物之一。从现有的高校毕业生不幸落入就业陷阱的众多个案出发,我们从求职毕业生、招聘单位和求职外部环境等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87):13-14
信息化时代使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招聘平台也数量剧增,网络招聘以其招聘范围广,招聘信息全,招聘方式便捷等优点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便利,然而不良平台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使一些大学求职者陷入网络招聘的陷阱,求职者权益受损,甚至失去生命。为了预防大学生网络求职被骗,论文探索网络求职陷阱存在的原因,进而总结大学生求职陷阱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