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真理的定义和真理的辩证法问题上,传统观点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真理定义的主观假设性,传统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这样定义,由于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来谈什么是真理,实际上并没有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即什么是真理;二是传统观点在解释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时,认为真理的绝对性存在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任何真理的相对性都包含真理的绝对性的颗粒,真理的绝对性是通过真理的相对性表现出来的,无数个真理的相对性就构成了真理的绝对性是令人费解的,带有明显的机械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对真理的具体属性作具体分析,应该成为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真理论有两大问题:一是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二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唯物地又辩证地回答了这两大问题,指出凡真理都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一切真理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属性。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根本不是真理的普遍属性,而只是某些真理的特殊属性。因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从来没有作出“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无阶级性”的普遍性结论。坚持具体真理具体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严格科学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一方面,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相对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另一方面,相对真理包含着真理的相对性,绝对真理包含着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地位的相互转化推动着相对真理永无止境地向绝对真理转化。因此,我们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既有利于彻底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又有利于辨证地理解真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含义的传统阐释存在简单化弊端的基本价值认为,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不等同。绝对真理并非地相对真理之外的某种“真理”。列宁的“总和说”没有错。  相似文献   

5.
鉴于哲学界对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论述较多,而对真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论述较少的现实,本文认为,真理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是不容置疑的。从真理的产生过程和存在形态来看,真理具有抽象性;从真理的内容和应用来看,真理具有具体性。真理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正确把握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哲学运动观,只讲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讲相对的运动,并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否定了相对静止,同时也否定了绝对的运动,从而使运动观不能自圆其说,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理论上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本文把相对运动引进运动观,全面论述了相对运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真理,从而进一步严密和完整了马克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哲学运动观,只讲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讲相对的运动,并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否定了相对静止,同时也否定了绝对的运动,从而使运动观不能自圆其说,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理论上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本文把相对运动引进运动观,全面论述了相对运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真理,从而进一步严密和完整了马克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其所以如此,是由实践本身的辩证性质决定的。实践既具有绝对性的一面,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它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实践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不仅仅是一个与真理标准有关的问题,它涉及认识论中的许多问题。研究实践本身的绝对性和  相似文献   

9.
<正>在真理论中,既有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一对概念,又有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一对概念。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这两对概念的关系怎样?具体地说,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能否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我们认为,这两对概念之间有联系,但又不能简单地等同。  相似文献   

10.
真理的过程性、思维的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决定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在不同的论域里说明真理辩证性质的两对概念、不能简单混同。重新解读两对概念的内涵,走出真理的“迷梦”,为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1.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必须回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曾进行过长时期的争论,多数人认为,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情况有了改变。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陈伯达之流在一篇社论中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真理。”“四人帮”一伙炮制的《哲学小辞典》更是公开鼓吹“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并且武断地说:“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反映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由于林彪、陈伯达、“四人帮”在学术上搞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二百”方针,在他们控制宣传舆论阵地的一段时间内,报刊上千篇一律地肯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此,真理具有阶级性的观点就占了绝对的“优势”,好象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相似文献   

12.
人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靠什么来检验?这个问题在古代就提出来了。历史上各派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以不同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对这个问题的所有回答都是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指出这个标准就是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早已被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13.
真理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有条件性、具体性。如果片面夸大绝对性,无视真理的具体性、相对性,则形成极性思维。极性思维是追求简单化、齐一性的产物,科学史上主要表现为还原论、机械论。蕴涵怪论、集合论悖论、说谎者悖论、秃头悖论都是极性思维的后果。科学家们在解悖过程中建立新理论表明了他们对导致悖论的极性思维的认识,对真理相对性的认识。通过解悖,克服极性思维,创建新理论,这正是解悖的意义与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是二者的符合和一致.一切具有客观最理性的人的认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内容.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认识并不能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而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人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体的绝对的符合和一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从相对到绝对的辩证发展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相对”和“绝对”是就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符合和一致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戴春波 《考试周刊》2013,(76):186-186
音准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既包含绝对的精确性要求,又包含相对的变通性要求。音准的绝对性意义与相对性意义反映在音准听觉上.就形成了绝对音准感和相对音准感。  相似文献   

16.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以前的书刊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只是说由于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因而它是相对的等等。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认为:如能对实践本身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作深入具体的探讨,对于把握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一理论,显然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真理的主观性问题是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向不够重视,只是空泛地承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没有给予认真的研究,以致实际地否认了真理的主观性。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真理主观性问题的足够重视。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正确的主观认识。 主观,相对客观而言,指在性质上与物质相反的人的意识、精神。意识的内容虽然跟物质对象不可分割,但却不归结为物质对象,而表现出主观性。因为它是物质对象的  相似文献   

18.
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这是个大题目,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得了的。本文的目的,只想用简单枚举的办法谈一些关于相对性和绝对性关系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一下关于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关系问题。相对和绝对、个性和共性的道理,按毛泽东同志的说法,那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然而,对于相对和绝对的关系,也需要进行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哲学界对真理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的剖析和研究,从真理的定义到真理的本性,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到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最后终于落实到真理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这个真理的最根本的问题上。传统的观点,往往是以物质一元论出发主张真理的一元性,近来有些研究者不满足于这一传统的结论,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某些成果,导出了真理多元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哲学史上是一个长期月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争论,体现着唯物论的反映论同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激烈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是人类认识史中的一次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并解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资产阶级御用学者和修正主义者,仍然顽固地用各种反科学的真理标准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真理标准。林彪的“天才论”和“四人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