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意义重大,而档案式保护是实现其有效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探讨遵义红色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必要性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收集、建档、保存、利用等一系列档案式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愈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业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不断发展,日益丰富。通过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概念、特征、原则和建档主体、建档客体、建档背景环境和建档路径等研究议题出发,检视了当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的主要进展和现存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徐州琴书这一优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论文探讨了档案式保护的策略,即普查、建档、保存、提供利用,并提出了档案式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倩  刘洪 《云南档案》2011,(9):20-22
文章通过分析目连戏档案式保护的必要性,介绍了目连戏保护的现状,对目连戏保护的工作原则和档案式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科学保护、传承目连戏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得出档案部门开展方言档案式保护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而从方言建档、档案保管和档案开发三个方面提出方言档案式保护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深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含义,并详细论述了如何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含义,并详细论述了如何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保护徐州琴书这一优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提出了档案式保护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档案式保护在徐州琴书保护工作中的必要性和优势,以丰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陶园  李青 《兰台世界》2011,(2):60-61
为保护徐州琴书这一优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提出了档案式保护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档案式保护在徐州琴书保护工作中的必要性和优势,以丰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论述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中华文化圈和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特殊性,提出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布朗族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境地。本文探讨了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非遗网站、项目、法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非遗档案式保护仍存在保护意识不强、各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及非遗项目分散等问题。基于此,为实现非遗档案式保护,需要强化全民非遗保护意识,建立档案机构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构建科学的档案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文化自信的深层关系为线索,在文化自信视角下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基本思路,探析数字时代非遗档案资源积累、专题数据库筹建、"数字记忆"领域探索,揭示"非遗档案+数字人文"跨界项目的实践契机.立足文化自信,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自身传承与建构,通过成功的跨界案例,说明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数字人文技术紧密结合的空间,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各地的方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从档案学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方言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并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档案式保护是非遗传承的基础,但档案机构被边缘化仍是事实,这与档案机构本身排拒非遗也相关。传统档案观是"国家档案观",国家档案馆把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居于首位,其所藏档案主要来源于正式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根植和传承于民间的非遗。"新来源观"体现的是种后现代档案思维,即档案来源的过程化、多元化、无中心化,这恰与非遗的活态流变、民间性、无中心性相契合。"新来源观"可使非遗档案式保护续接传统档案精神,而非遗也可使"新来源观"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张玉祥 《档案》2014,(5):29-32
本文首先从民间文学、传统美术、民俗和传统医药等方面论述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中华文化圈;其次从有利于完整地保护和共享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探讨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优越性;最后从档案馆积极参与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国内合作等角度提出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档案部门要从保存地区文化记忆的高度,更为主动地深入非遗保护前沿,充分运用现代化记录手段和先进档案管理经验,对本地区各类非遗进行抢救式的记录和档案式的保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据库建设和管理模式,加快非遗档案资料整合步伐。  相似文献   

18.
1.底图档案保管装具现状.档案装具是保护存放档案基本的用具,基本要求是坚固耐久、经济实用、方便管理,充分利用库房面积.目前,档案部门使用较多的装具有:移动式密集架、电动式密集架、档案固定架、九节柜、二节柜、大立柜式文件柜等.  相似文献   

19.
伴随城镇化进程,传统村落日渐消亡,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传统村落抢救活动迫在眉睫.建档式保护作为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基于不同保护主体形成了官方主控、精英主导和村民自治三种建档模式,文章以三种建档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建档范围、材料组织形式、建档成果三方面分析建档式保护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包括融合多元力量,发动集体智慧,推动传统村落档案建档标准建设以及发挥档案部门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保护和抢救上。档案部门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亦投身其中,承担责任。然而,诚如许多文章所述,档案部门此种责任的担当,多被视为一种“介入”式的职能扩展,始终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边缘地带。本文试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分析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及其保护形式做更深层次探讨,以期能更好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