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杨平平 《考试周刊》2012,(82):80-80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传授新知、培养技能、提升素养的过程,具有双向性、互动性和发展性。同时.双边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体现师生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师生双边互动的情境,开展双向互动的问题教学,实施互辩互析的评价活动.实现师生在有效双边活动中“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
张辉 《成才之路》2012,(30):79-79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互动特性,发挥学生主体特性和教师主导特性,使师生在双边互动的问题解答过程中,实现问题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郭海宁 《考试周刊》2013,(74):67-68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发展过程,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协作的前进过程.互动性、双边性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载体和空间.作者根据教学活动双边活动特点,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吴新平 《考试周刊》2013,(93):69-70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思考分析的过程,离不开与教师的有效互动、离不开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初中数学教师在锻炼和培养初中生交际能力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有效教学活动,提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有效载体,让初中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构建主义教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主导与学生学习主体有效互动、沟通和交流的运动发展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具有显著的双边互动性,是教学工作者运用有效教学手段,与学生主体进行有效双边互动交流,激发、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实践活动。"师生互动活动的有效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重要依据。本文简论师生双边互动活动开展的一些方法。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教育学认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整个  相似文献   

6.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边互动的发展进程,具有发展性、互动性和补充性.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教学活动的互动性,采用双边互动的有效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导性特点,使师生在双边互动活动中,学习效能和教学效果得到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吴新平 《考试周刊》2013,(94):66-67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有效沟通、有效交流的发展过程。互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特征及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助于教学双边活动效能的有效提升。作者根据新课改目标要求,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互动活动有效实施和开展的策略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丁建伟 《考试周刊》2013,(81):82-82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互动、共同合作、相互促进的发展、前进过程。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使教师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活动、学习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作者在研析当前教学实际基础上,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现状进行了探析,并就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能力培养和品质培树的双边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包含了互助合作的过程和特性,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提供了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合作性教学策略也成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构成要件.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合作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平等、适宜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交流、沟通所带来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应试教学理念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最基本的本职工作,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拥有者,只要将知识素养传授给学生就行,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分离”、“各自为政”的教与学活动脱节、教学背离现象的发生,其效果事倍功半.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双边交流、沟通讨论的互动活动.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沟通和互动.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交往,双边积极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成为新课改实施的惠及者和受益者.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双边互动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将教师在课堂之中的主导特性和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特性进行有效的展现.根据以上认识,本人结合三角函数教学活动,对师生互动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陈明 《考试周刊》2014,(50):72-72
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因素,两者通过课堂这一有效载体进行交流和互动。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边互动、讨论交流的发展过程。互动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特性,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互动。教育实践学认为,有效、深入地互动交流,有助于高中生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示,有助于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有效锻炼。作者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性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不重视师生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的时间,教与学之间相互独立和脱节,教师主导作用被过分地放大,处于教学活动的"统治"地位,学生不能将学习活动中的所思、所获、所疑暴露出来,导致学生学习活动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点,教与学的活动顾此失彼,不能均衡发展和进步。课堂教学活动要展现双边互动特性,通过师生互动过程,将教师主导特性和学生主体特性充分展示,教学相长。可见,师生互动应渗透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性的互动发展过程.互动性、双向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属性,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学生学习活动并不是一个"真空"的弹指过程,师生之间有效地课堂互动,有效地交流讨论是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采取互动式初中数学教学已经成为了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所采用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哪些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蔺起金 《成才之路》2012,(36):23-23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的教学进程,需要教师、学生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配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应凸显双向特性,教师与学生同步互动,共同行动。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摒弃“教——受”单向性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同频互动的教学方式,实现初中学生在互动性问题教学中的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树立。  相似文献   

15.
徐雪松 《考试周刊》2014,(63):59-59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互动进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对教与学的过程及表现进行评价、辨析、反思等。评析式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学实践表明,评析式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师生自身能动特性的有效展示,有助于师生双边沟通活动,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者结合评析式教学的特点,并结合新课改要求,就数列章节教学中如何运用评析式教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周洪哲 《考试周刊》2013,(87):58-59
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生生双边互动,交流沟通,观念碰撞,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本文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开展策略,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一种双向交际关系.教师的教不断影响学生的学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也在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并在促进、检验着教;师生之间的交际影响具有相互反馈的双向交际作用.实质上,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活动成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刻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数学教师通过学生数学作业完成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和有条不紊地实施。一、作业评价要展示师生互动特性,实施互动性作业评价活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交流、互动的双边活动.讨论法作为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展现学生主体特性,展示学生学习观念,培树学生良好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人现就讨论法这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盛会 《辽宁教育》2014,(12):69-71
正新课程理念将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把握师生互动的内涵,提高师生互动质量,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一、师生互动内涵分析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而师生双边活动集中表现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与影响,并由此引发双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