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论语     
《论语》是一部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书,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看作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的内容是什么呢?《论语》是孔子和他学生们的对话。孔子经常向学生们讲些大道理、小道理,学生听了觉得很好,于是有的学生就记了下来。最初记下来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不断地温习,就像我们在课堂上记笔记一样。时间长了,记得多了,大家觉得应该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于是,孔子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就把孔老夫子的语录编成了书,就是这里提到的《论语》。那么孔子又是什么人?为什么他的话就这么重要?孔子在封建时代被称为圣人。圣人可不得了…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路 《晋灵公不君》是人教社选修教材《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人选作品。从当下人教社已出版的15本选修教材中,《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应该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选修模块。如何在高一的学生中解读文本?如何做到深文浅教?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定位?这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教学设计定位为三个层次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高中语文把《论语》作为选修课程,并纳入高考范围。我们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师,可谓是痛并快乐着。快乐是因为,我们的农村学生也有了零距离接触博大精深经典文化的机会。痛是因为,选修课实施了这么多年,我们农村的教师想真正深入地教好,农村的学生想真正深入地学好,还比较迷惘。我们做了《论语》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尝试,尤其是评点交流课型的尝试。以《君子之风》为例,探究《论语》选修课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论语〉选读》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教师备教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虽然教材《前言》部分提出了选修的具体要求,但只是针对这门选修课程的核心目标而言的。就具体课文来说,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这本书中写入了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的语录,蕴含着深刘的思想和教育意义.在《论语》的选修教学中,强调“探究意识”的培养.探究对于学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在《论语》教学中的探究意识,体验探究中的乐趣并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论语》选修教学中如何对探究意识进行培养,如何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读让学生体悟《论语》的感情美,再现《论语》的形象美,理解作者的思想美,感受《论语》的语言美,体会《论语》的口语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堂实践呼唤国学经典走进学生的内心并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国学经典阅读是大有可为的。《论语》教学作为高中语文人教版语文选修课程之一,能否真正让国学经典教学《论语》从"走近"学生到真正"走进"学生,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从2007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增设《(论语)选读》的选修课后,全省各县市高中都将其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其重视度与必修教材旗鼓相当。这两年高考改革方案变化后,《(论语)选读》又成了IB模块选修教材,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但《论语》情节性不强,趣味性不足,传统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若能在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孔子的距离,或许能激发他们对孔子的亲近感,从而在那个年代的历史年轮中理解《论语》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从高二开始,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论语〉选读》将作为选修课程进入中学生的课堂。应该说,《论语》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文学价值上,都具有较强的经典性和可读性,然而涉及具体的教学,许多教师却面临着"如何教"的尴尬和无奈。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一本子书,《论语》是孔门的谈话记录,有些是老师的话,有些是学生的话。我们读这本书,是听他们聊天,不必一本正经,或激动得直哆嗦。”“我把《论语》当经典,是当子书的经典,今天更适合我们阅读的经典,不是孔子时代的经典,子书是当时的白话。”  相似文献   

11.
《歌唱》是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中各校开设最普遍、学生选修最多的一个模块。虽说大部分高中音乐教师都能胜任这个模块的教学,学生也普遍对模块学习较感兴趣,但由于缺乏开设选修课程的经验、课时量少、学生音乐基础厚薄不一等原因,《歌唱》模块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歌唱》模块的教学效果呢?以下谈谈自己在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2,(10):53
"以德报怨"一直被视为宽容、仁爱的大义之举而被力加倡扬。很多人以为"以德报怨"出自《论语》,为孔子提出并主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德报怨"确实见载于《论语·宪问》,但原文如下:"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说一个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好不好,孔子说,如果你以德报怨,那么以什么报德呢?显然,  相似文献   

13.
【缘起】《〈论语〉选读》是浙江省高中语文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门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教学,至少面临着五大困惑:第一,《论语》是经典,如何"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第二,《〈论语〉选读》教学是学术研究,还是生活还原?第三,《论语》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语录体典  相似文献   

14.
从高二开始,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论语)选读》将作为选修课程进入中学生的课堂。应该说,《论语》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文学价值上,都具有较强的经典性和可读性,然而涉及具体的教学。许多教师却面临着“如何教”的尴尬和无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课程需要对话教学 对话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古已有之。儒家经典《论语》就是用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从《论语》中可看出,当时的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者可以自由言论,学生甚至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论语》被列入选修模块,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让学生行使选课的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受到"高考指挥棒"的严重影响,几年下来,《论语》教学挂选修之名,无选修之实,成了“必修”的选修课,而传统的“读-译-背”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而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载体是《论语》。文章着重探讨《论语》中哪些思想精髓有利于当代学生的美德形成,通过对儒家经典《论语》思想精髓的探讨,来说明《论语》中哪些思想精髓有利于培养当代学生的美好品德。  相似文献   

18.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主旨深奥,再加上为语录体,可读性不强,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中,我们发现。同学们虽然未认真读过论语。但对论语的成语与名句很感兴趣。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论语》的成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处处闪烁着孔子思想的亮点,蕴涵着我们民族的大智慧。在实践中我们先从梳理论语中的成语与名句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课前已经读过了,如果你想从中找一句话来对今天所有到场的老师说,你会选哪句话?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的这句话,表达了我们今天相逢的愉悦,《论语》真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的经典。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论语>十二章》。读完以后请举手。(学生自由朗读,读毕纷纷举手。)一、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师:你们觉得《<论语>十二章》里哪个字最容易读错?  相似文献   

20.
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和言行。文章从《论语》的角度系统而浅显地分析其中所记载的孔子部分弟子的思想性格,以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从而进一步掌握儒家的精神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