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明 《现代语文》2007,(5):127-127,1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经典送别之作,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脍炙人口。但是对于该诗的题目,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历来众说纷纭。诸多权威的唐诗选本多作两解。各地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青少年课外读物,大都题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似文献   

2.
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蜀川”,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作“蜀州”,一些唐诗读物也将“蜀川”写作“蜀州”。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第1版):崇州市,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古蜀国地。西汉置江原县,属蜀郡。成(汉)玉衡二年(公元312年)置汉原郡,为郡治。南朝梁  相似文献   

3.
初唐王勃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家耳熟能详。古往今来理解、赏析它的文章也很不少。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是目前比较权威的阅读欣赏唐诗的参考资料,该书第22页对该诗作了鉴赏。  相似文献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相似文献   

5.
徐兴华 《文教资料》2010,(21):58-59
抒发送别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引导学生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别离之怨和相思之苦,并从中可以看到唐人表达伤感的送别之意象,感知不同的送别情感,能通过众多的送别诗感知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境况。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在唐诗中又有许多的送别诗。初中语教材中所选《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别诗中的精品。尽管四位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同,但由于人物不同,送别的环境不同及友人去的地方不同,送别时的心情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7.
<正>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早年的王勃志向高远,豪迈磊落,朋友杜少府远赴蜀州任职,他写下久负盛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别之际,很多人难免黯然伤怀,王勃会有怎样不同的情感呢?品读此诗,领略诗人豁达的襟怀。  相似文献   

8.
一、蜀川与蜀州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  相似文献   

9.
李飞 《语文知识》2005,(4):17-17
城阙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 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白居易《长恨歌》: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西京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凤阙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  相似文献   

10.
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个才华横溢,并且极富进取心的青年诗人。因政治上的天真幼稚,导致了仕途多舛和过早去世。但他在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却写下了不少为后世传诵的著名诗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他的一篇代表诗作。全诗是:  相似文献   

11.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出句“城阙辅三秦”,不少唐诗选本把“城阙”注解为长安。如: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注释等。我认为这注释不妥,此处的“城阙”并非指京城长安。唐诗中“城阙”一词出现较多,有的作京城解,有的并不作京城解。  相似文献   

12.
<正>一、融合资源,把握诗歌的情感美1.相同主题的融合。有些古诗词作品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似的。就"送别"主题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李白的《赠汪伦》,抒写了汪伦以歌声送友人的朴实情感,作者借潭水形象地抒发了友人对自己的那份深情厚义;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写的是作者以诗送友人的情景,洋溢着朋友  相似文献   

13.
雷卫锋 《语文知识》2006,(7):F0003-F0003
1.城阙辅三秦,风__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__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3.日暮乡关何处是,__江上使人愁。 (同上) 4.__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似文献   

14.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唐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  相似文献   

1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各种选本,将「辅三秦」释为「以三秦为辅」、「以三秦为辅翼」、「拱卫三秦」、「以三秦为畿辅」等;将「城阙」释为长安。今年第一期《文学遗产》发表丘良任  相似文献   

16.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十四岁应举及第。做过朝散郎、号州参军。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存诗不多。《关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王勃当时在长安当朝散郎。他的朋友杜少府(名字不详)到蜀州去做官(蜀州,今四川崇庆县),王勃就写了这首赠别诗。离愁别恨,自古以来是诗人骚客喜爱的主题。但表达这种主题的诗歌多落入俗套:即离不开一个愁字。梁代诗人江淹在《别赋》中就这洋形容:“是以别力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  相似文献   

17.
唐代大诗人李白年轻时曾仗剑远游,这种“远游”在唐代读书人中比较普遍,有时称为“宦游”(为求作官以实现理想壮志而在外飘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结尾两句就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  相似文献   

18.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出自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名文《腾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相似文献   

19.
<正>在同学聚会或者毕业时,有一句唐诗出现的概率特别高,那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当我们吟诵这句诗时,曹植的内心都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因为王维这句诗是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的原句霸气侧漏,王维的改写清新脱俗,两人各有所长。但由于王维的这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数比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133页),将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写成了“岐路”,笔者认为是排版、校对失误。其理由有3点:一、课本注释“岐路”:岔路,是指分手的路口。查《辞海》《语词分册》岐,读音为qí,释义有4条:①古邑名。②同“歧”。③见“岐疑”。④姓。歧,读qí,释义为叉开。如歧路。引申为歧异,不相同。显然,课本的注释“岔路,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