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接收机接收到的多路径信号可用于测量土壤湿度。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多径干涉遥感技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nterferometry and reflectometry,GNSS-IR)在土壤湿度反演领域精度较低的问题,实验利用美国板块边界观测(plate boundary observation,PBO)网的P040测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测站的2颗卫星PRN10和PRN14分别进行信噪比数据分析,将L2波段反射信号的延迟相位作为输入、PBO中H2O的土壤湿度值作为输出,建立基于经验小波变换神经网络(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back propagation,EWT-BP)模型的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并对提出的土壤湿度反演方法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EWT-BP模型反演的土壤湿度与实际土壤湿度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0和0.844,相比传统低阶多项式拟合法,R2分别提高了21.66%...  相似文献   

2.
通过MAX232芯片,将单片机与上位机进行通信,通过上位机的界面,查看智能灌溉系统的土壤湿度状况,及时准确进行加湿处理,以满足现代种养业对土壤湿度的精确要求.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一种蔬菜大棚智能环境参数测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CAN总线通讯方式。系统通过实时检测温室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度和C02浓度以及土壤湿度,与预设的参数指标进行比较,如果超出范围,自动打开控制系统,控制电灯、风机、喷水器、加热器、降温泵等进行操作,使蔬菜生长环境实现自动控制.上位机软件采用VB语言编写,可实现数据的存储、显示、控制参数设置、数据查询和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单片机温湿度测控系统的设计过程,给出了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联接图;对测控系统的误差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检测精度的提高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5.
遥感反演土壤湿度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湿度在全球水循环运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水文、气象和农业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土壤湿度。土壤湿度的获取方法可分为三类:田间实测法、土壤水分模型法和遥感法。田间实测法可以准确估测土壤剖面的含水量,但只能得到单点的数据,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土壤水分模型法需要大量气象数据的支持,且参数复杂、确定困难,估测误差较大。利用遥感影像可迅速、动态的获取大区域尺度的各种信息,从而为土壤湿度的实时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精度保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在测控领域,一般的测试仪器因结构、价格等因素,象PC一样接入互联网将测控信息进行传递存在困难.如果利用现有 PC资源,一方面把它当成测控主机,另一方面利用它现有的网络接口,组成一个广城测控监视管理系统,实现起来将变得容易.提出基于PC的网络洲控方案,就该方案的系统构成、模块结构、软件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多线程技术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采集指对一个或多个信号获取对象信息的过程,目前在各行业均有广泛应用.该文提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Delphi平台,并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能够广泛应用于多路、高精度、低频数据采集的场合.测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的测试精度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且测控软件的性能完善,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基于信息熵概念的误差理论特点 ,总结了精度理论研究现状和成果 ,通过分析实例初步建立了基于熵概念的测控系统精度评价指标体系 ,为误差溯源、误差校正、优化系统结构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在实验室内模拟天然潮汐波,设计研制一种基于双向泵流量控制技术的潮汐模拟及其自动测控系统。该模拟系统由生潮机械系统和自动测控系统组成,利用工控机与控制器间串口通信对试验过程实时远程控制。本文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原理、功能和总体结构,并通过潮汐模型试验对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拟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智能化程度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实验室内模型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飞船跟踪测控中的球面区域覆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船绕地球飞行,因地球自转,其飞行轨迹呈网状分布于运行球面的某个区域,需用多个测控站的测控区域予以全域覆盖.以实现全程跟踪测控。为此建立了测控圆的立体角计算公式和测控圆的经纬度方程,设计出无空隙的多层覆盖方案及精确计算覆盖纬度的公式。以神州7号的数据为例。给出了测控站数目最少的、能达到全域覆盖的最优方案,并对最优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古代游牧业与农业——兼评畜牧业落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于畜牧业。宜于农耕的土地面积只有其整个疆域的百分之一左右。这种草场面积远远大于农耕面积的状况,决定了农业的从属地位。蒙古人之所以几千年来经营和发展游牧畜牧业是因为他们深刻认识自己周围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在蒙古高原上大规模开荒的结果,已招致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只有适合于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才是最优越、最文明的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好的途径,但我国畜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的,必然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限制。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畜牧业当前发展的一些特点,进而提出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选择,然后提出我国目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地区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驻马店地区在“小规模,大群体”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取得显著成绩.运用利益驱动杠杆,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抓好种畜种禽基地建设,提高农民对畜禽疫病的防治能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培植若干龙头企业,发展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促进供、产、销一条龙的市场体系的形成,是保障本地区畜牧业进一步稳定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畜禽养殖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过很大作用,但随着畜禽业的迅猛发展。其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不仅影响和恶化畜禽自身生存的环境.而且还对大气、水、土壤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在综合分析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污染现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产生污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采取农牧结合方式进行源头控制;合理处理污染物;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奖罚政策.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农牧生产关系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并显示出农牧融合的趋势性特征。在早期原始农业阶段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并非定居农业,而是具有典型的游农性质。完全定居农业的出现才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直接结果。此后西北地区农牧分化日渐明显,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在不同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下形成典型农区和牧区的地域空间。但因农业生产具备较为优越的产业比较优势,西北地区逐步走上农业化发展道路,以农代牧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最终形成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产业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以集群为特征,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通过实现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加工和商品贸易的一体化经营,将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用管理工业企业的办法经营和管理农牧业,使农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农牧业产业化方向转变,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内蒙古鸟审旗的农牧业发展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农牧林业相结合,发展优势产业,多种经营,是乌兰夫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提供的一个重要思路。他依据内蒙古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充分考虑到内蒙古的历史和现实,认为要发展内蒙古的经济,就必须走农牧林业相结合的道路,忽视任何一点,都将影响内蒙古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一思想,对当今内蒙古的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敞田制是中世纪英国基本的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土地以条田的形式呈现且分散分布是敞田制的自然形态特征;土地的个人占有与公共利用是敞田制的基本内涵;庄园习惯法或村规民约是敞田制运作的基本准则.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背景下,敞田制特有的农牧结合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对社会弱势群体也起到了一定的慈善和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这既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解决重点国有林区多年来存在的林农、林牧矛盾和造林容易保护难问题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内蒙古大杨树林业局地处林农交错地区,林农、林牧争地的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多年来存在的林农、林牧矛盾和造林容易保护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期,土默特平原经历了由草原生态环境到农田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各历史时期频繁的战争、各朝代中央政府对该区域的农牧业生产政策、区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类活动是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的主要原因,了解和掌握人类活动对研究该区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影响,对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