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命题人刘萼华老师在一次大型讲座中这样说:翻开中考作文试题,我们发现,诸如“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情实感”等句子近两年不断出现在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之中。这说明,中考命题者认为作文具有真情实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但考场上出现的四种问题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命题人刘萼华老师在一次大型讲座中这样说:翻开中考作文试题,我们发现,诸如“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情实感”等句子近两年不断出现在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之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特别强调中学生的作文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已成为中考作文出奇制胜的法宝。但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却发现了许多为求新求奇而弄巧成拙、走入误区的作文。为此,我们把作文创新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归纳为五点,以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误区一:虚情假意几乎所有的中考作文都要求“要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何处来?新课标的写作目标中指出,真情实感来自“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在作文实践中,许多学生为求新,不是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是“借用”曾令自己感动的间接材料,凭想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注重全方位地反映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课程标准》),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  相似文献   

6.
黄琼 《学语文》2005,(3):22-22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实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因此,在内容选择上.下述四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2004年中考所出现的所有话题,预计也将是今后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最为宽松的环境,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几乎都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应该说,学生能写出比较出色的文章来。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中考和平时的作文中,涌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些假大空的文章和成篇套用抄袭的作品,缺乏真情实感,与作文原本的“真”和“实”严重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数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此举既有利于根治假话充斥的学生作文“顽症”,又有利于引导学生把生活和写作、把做人和作文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9.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往年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0.
从 2 0 0 0年开始 ,中考作文进入了“话题作文”阶段。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 ,启发学生思考 ,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 ,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 ,或联系实际 ,或发挥想像 ,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熟悉的事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 :“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 ,淡化文体 ,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 ,深受广…  相似文献   

11.
现在学生作文里尽管遍布着一个“我”字,但遗憾的是,没有“我”的真情实感。这种现象真叫人哭笑不得!这已经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反映在考场作文里尤其明显!我们有一些阅卷老师看到这种假大空的作文,不说真话的套式作文,也深恶痛绝,一律不给高分!所以,我要慎重地劝告我们的巾学生,尤其是参加中考和高考的中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一定要在文章里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写出一个“真我”来!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最为宽松的环境,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几乎都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应该说,学生能写出比较出色的文章来。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中考和平时的作文中,涌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些假大空的文章和成篇套用抄袭的作品,缺乏真情实感,与作文原本的“真”和“实”严重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黄琼 《初中生》2003,(36):14-18
近年来,多数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此举既有利于根治假话充斥学生作文的“顽症”,又有利于引导学生把生活和写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话题作文明显增多,逐渐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放宽要求,如2001年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江西省、安徽省等地分别以“刻在心中的遗憾”“尊重”、“最需要”作为话题,学生写作时思维活跃,联想自然,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真正让学生做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说我心。”  相似文献   

15.
中考作文分值大,农村中学学生都感到作文是件难事。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作者着重从作文审题、选材、立意、锤炼语言等方面提高中考记叙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其中的原因令人困惑和尴尬,有人归因于中考和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作文教学的根本,使得作文教学回归正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正是我们提倡“快乐作文”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写出真情实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中考作文要求中.要有真情实感,就得有真实的作文素材.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真实”的认识和处理有两个明显的误区:“真实”是和“善”“美”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生活中“不善”“不美”的素材(尤其是关系到自己和亲人的)通常羞于选取,甚至采取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的态度;“真实”就是绝对的真实,来不得半点偏差,所以,写作文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事实.中学生的生活原本就是受限的,再这样一分割,画地为牢,作文真实而精彩的空间还剩下多少?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采取了两种策略,以期引导“真实”,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追忆式文题最为常见。这类作文往往要求考生追述过去曾发生的事例和情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利于考生写出内心深处的情感,“突出真情实感”是这类作文的一大特点。纵观近两年的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追忆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这三点要求,2000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都大胆探索,出现了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个提法,比较切合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有利于克服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