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直以来,教师已习惯在课堂上要学生读这段、读那段,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学生听。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的角色定位也逐渐明朗起来。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成长,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悟。教师应该眼里有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和感悟也还给学生。把过去那种静态的、单向的、不能呈现师生生命互动的传统课堂抛弃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教学中,有很多的语文教师被归为保守主义者,因为这些语文教师常常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打破原有授课模式的现象,没有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场面。批判者认为这些一线教师没能够从新课标的视角,从语文教改的精神实质出发,没有为语文教学做出前瞻、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并进而认为这种保守主义倾向会阻碍学生和老师的创造力。现在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读教材,自己产生问题,自己质疑,老师在课堂中变"主动"为  相似文献   

4.
在紧锣密鼓的教改大潮中,那种导致学生思维呆板机械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手段,已基本上知趣地走出课堂,代之以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教学。于是课堂有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局面:或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只是干寻找答案、回答问题的活;或学生一个又一个地提出“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教师忙于应付学生的问题。有声有色,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却说不清这节课达到了什么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认为:那就是通过教师采取教学措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是不是启发式教学,绝不能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而要看它的实效,即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这就是说,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发问,都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口语,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新课改推行日久的今天,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和观点。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成功  相似文献   

6.
近日,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的一节识字课。课堂上围绕认读"口耳目、日月火"等12个汉字的教学目标,这位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看课文中的象形图画,然后读拼音读汉字。整整一节课,教师一个字一个字地领着学生读,学生读得投入,但声嘶力竭,课堂学习成了学生机械重复的喊读。课后,我和执教教师深入交谈,找出了教学中的问题:识  相似文献   

7.
魏巍的《我的老师》语言质朴无华 ,描写别具情味 ,感情真挚炽烈 ,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篇佳文。教学此文 ,我采用“读练课”这种课型 ,引导学生在读中练 ,在练中读 ,在读练中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创新思维 ,在读练中学习作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读练中领悟怀念老师的那份真挚的深情。教学课堂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用于“读” ,第二板块用于“练”。一、读“读”设计为听读、说读、品读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自主独立的阅读步骤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去理解课文内容 ,去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听读 ,整体感知。教师范…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喜欢表现,好奇心强。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从读中学数学。  相似文献   

9.
张会贤 《考试周刊》2012,(41):30-30
1.语文课应该富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有思维容量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以前的语文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做听众,被批判为“满堂灌”;后来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提问不下于40个,课堂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匆匆而过,被批判为“满堂问”;再后来,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被批判为“满堂读”;现在,又流行“满堂悟”,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感悟,就是不说怎样去感悟,要感悟些什么。这些语文课堂的“流行曲”,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一是缺少有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下雨,是吗?能说说你所知道的下雨时的情境吗?  相似文献   

11.
一、缘起拿什么教语文,是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毕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我注重让学生朗读字音正确,书写字形美观,我认为,学好语文,就是要读好书、写好字:注重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言,一半来自书本,一半来自教师;注重用提问的方式来推进课堂教学,我认为好的问题对理解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读读、写写、问问、说说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1):117-118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课堂教学的成功能引导学生愿意感知语言的美,主动读,喜欢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激发学习动机,课堂对"导入"环节设计有精心的追求,有的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有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美感,开启学生欣赏美的思维,唤起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自学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质疑问难,同时,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投放到课堂上,组织小组评议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带着问题亲近文本,读中思,读中悟,心灵碰撞,视野融合,从而全面正确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4.
魏亚飞 《考试周刊》2011,(35):15-15
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有效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成为一种理念。新课改的理念是要求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善于激发学生自组、自读、自议、自探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地理教师要真正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动"起来,做到"学生课堂,学生做主"。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翻新的"老师问,学生答",还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或是较典型的洋思教学,其总体都是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我以为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当然,这绝不能放羊式的自读自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以下,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几种基本教学方式,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好爷爷     
正我的爷爷是一位退休教师,他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退休前,爷爷是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还记得,在我还没有读小学的时候,我总喜欢跟爷爷一起去小学上课。坐在爷爷的课堂上,我看见爷爷上课的时候那么认真,他的学生是那么精神和积极。爷爷讲课的声音很柔和,听起来感觉既舒服又亲切,他的学生读书的声音十分洪亮、清晰,逐字逐句点着来读,非常整齐。爷爷的办公桌总是收拾得整整齐齐、干  相似文献   

17.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文本悟读意识,为学生悟读文本提供广泛的学习视角。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教学调度作用,借助情境调度、演绎体验、鉴赏组织、训练设计等多种方式,创设更高品质的阅读课堂,从而顺利启发学生的悟读思维,培养学生的文本悟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悟读学习品质,历练学生的悟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当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已十年有余,对现今语文教学情况堪忧.语文课堂中出现了种种怪圈:学生无读、厌读、假读、浅读现象占领着我们的课堂;教师仍然讲得太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20.
<正>曾经认为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学的本真,带领学生领略文学的浪漫之美、纯真之美、激情之美、诗意之美……这该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于是课堂上飞扬着激情,交流着观点,抒写着情感,寄希望于唤醒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还有大量的课外读物搬进课堂,引导学生广泛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期拓宽学生视野,奠定学生的文学基础。然而,在不断地反复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