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易家炎 《声屏世界》2000,(12):17-17
在影视名人与新闻记者的诸多纠纷中,最近有两起有了明确的“说法”,不过都是名嘴胜出而记者败北赵忠祥与张淋互诉案,一审就明明白白地判决赵胜张败.程前诉南京“某报”侵犯名誉案,虽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不再去对簿公堂,但务件是赔偿程前5万元并公开道歉.明摆着也是“某报”及记者输了,尽管输得比较体面,“放血”也不算太多  相似文献   

2.
被诉侵害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是目前中国大众传播尤其是新闻媒介面临的最常见的法律问题,从发达的东南沿海,到偏僻的西北内陆,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这些“顶尖级”的国家媒体到县级报、台,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新兴的网络媒体,绝大部分侵权诉讼是以侵害名誉权纠纷的形式出现的。这些侵权纠纷,因是“新闻界的新闻”而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因一报社记者张淋撰文称其在某地“搭鞋售书”而在北京起诉名誉侵权,张淋则以赵忠祥就此发表的某些言论侵害其名誉权在济南对赵提起诉讼,成为1999~20…  相似文献   

3.
彭剑 《新闻与写作》2004,(11):33-35
从木子美“性爱日记”到黄健中张钰“录音带丑闻”、从“皇阿玛性骚扰案”到“女保健医生向赵忠祥讨要医药费”,文娱新闻已成为低俗信息炒作与传播的重灾区,如何有效遏制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的炒作与传播,提升大众传媒的信息品质?本文拟从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炒作形成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找到遏制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炒作与传播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报道的语言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熙 《新闻界》2005,(5):150-150
艾滋病报道的相关用语能左右公众的舆论、认知和态度.当前,由于媒体记者和编辑缺乏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往往用大量“惊心动魄”的语言来突出艾滋病的可怕性,诸如“世纪瘟疫——艾滋病”等,以期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媒体开始走向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市民类报纸纷纷抢滩登陆云南报业市场,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为了提高阅读率或收视率,争取更多的广告投放,抢夺能够抓住观众眼球的新闻就成了媒体的生命线.因此,在艾滋病报道中,媒体猎奇、炒作的风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5.
宋守山 《青年记者》2017,(28):24-25
媒介技术进步倒逼传媒变革,改变传媒生态,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就包括伴随网络普及,媒体规范意识淡化,导致审核不严谨、把关不严格,记者习惯于“网络采访”,基本功缺失. 当网络传闻变为“记者”们的“唯一”信源,流量、“10万+”成为“唯一”的考核指标,炒作成为必要手段,打造“爆款”成为唯一追求,不免会差错横生,因此产生导向问题、虚假新闻、“三俗”新闻,成为网络“爆款”话题的新闻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6.
邓涛  陈航 《传媒》2003,(1):21-22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的整体和新闻的各个部分,包括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应准确无误。如今,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加剧,有意无意地误传、炒作假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成了某些媒体应对竞争的“杀手锏”。假新闻严重败坏了新闻职业道德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7.
新闻工作是一项压力大,节奏快,丝毫不可放松的工作。有调查显示,在各种职业中,最易早逝的职业第一是警察,第二是记者,可见新闻工作的紧张和艰苦。有些地方还曾发生过新闻工作者不堪工作压力而自杀的事件。对此,沧州晚报新闻中心实施了“快乐工作法”,让编辑记者把紧张变成轻松,  相似文献   

8.
李冉 《青年记者》2017,(10):41-42
前段时间,发生在武汉的“斩首案”成为舆论焦点,案情出现多次反转,一唱三叹,令诸多“调查媒体”集体尴尬,一众网评员纷纷“蒙难”.知名评论人曹林说: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了.微信公众号“叔的刀法”说,已经没有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了……现实有时就是如此不堪,让圈内人无奈又悲哀.在媒体转型的进程中,业内浮躁、仓皇、茫然、图快、求新……  相似文献   

9.
记者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新闻鼻和讲故事的技能。自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新闻记者学习新闻学的主要方法是边干边学。同时,一个记者所需要的那一整套的素质、敏感、技能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培养,又是在新闻学院里奠定的。一.不能用一般宣传取代新闻在2003年2月28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内地记者情况通报会上,大会新闻组副组长杜亚力向300多家媒体表示:不要炒作“一号提案”、“提案大王”等。一号提案就是时间上的第一个提案,没有特别的含义,不要形式上的炒作。以前,很多地方媒体都热衷于报道“提案大王”,这个提了40个提案,那个提了38个提案,其实,认真做好调研,提一两个有价值的提案就够了,提案不在数量多,而要质量高。杜亚力说,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倡记者改进会议新闻报道,既要突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我该离你有多近——记者与采访对象距离谈◆如何报道大型国际会议——《中国青年报》记者经验谈◆口述实录“情感故事”◆媒体炒作不是病?◆定位走高高得有道理?◆当媒体人成为“资源”◆“进口的时尚”与“国产的小资”◆如何报道大型体育赛事◆职称评定,该改革还是该“革命”◆自由撰稿人,新闻圈里的野生动物◆记者“跑口”带来的新闻弊端◆改版,一种永不满足的冲动2003年◆跳来跳去的传媒人给媒体带来了什么?◆记者,规划好你的职业生涯◆新闻信源面临“垄断”?◆除了“说”,媒体还能干点啥?◆别让新闻拖上“黑影子”◆新闻报道不…  相似文献   

11.
论文缩微     
新闻不能“八卦” 陆高峰在《新闻三昧》杂志2004年第3期上撰文说,如今,一些娱乐新闻因为炒作严重,让读者难辨真伪而被称为“八卦”。可是,现在一些本应严肃的法制、社会等新闻竟然也“八卦”起来了。像曾经轰动一时的“留德博士开餐馆”、“神五设计师珠海遇害”等,最终证明都是严重失实的媒体炒作。开餐馆的根本不是博士,珠海遇害的工程师也不是神五设计师。针对一些娱乐记者  相似文献   

12.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13.
无视舆论关切和现场媒体记者的强烈诉求,是巨大的策略漏洞. 今年全国“两会”一如既往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很多媒体都派出精干的记者队伍扑上“两会”现场,“两会”现场成了新闻媒体的赛场,各路媒体记者各显神通,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并不是每家媒体都有均等的机会,有的媒体近水楼台,有的媒体的则山高水长.为了不虚此行,不少媒体记者拼了,甚至用上“美人计”,用美女记者“诱敌深入”,可谓用心良苦.新闻信源稀缺,僧多粥少,稍有一点新闻资源,媒体记者就会扎堆上去抢食,一些媒体人“吃相”难看,影响观感.这固然与媒体人的职业素养有关,但实在是生存压力太大,一些媒体记者顾不上举止斯文、端庄了.  相似文献   

14.
刘秀明 《青年记者》2006,(16):66-66
新闻策划是新闻竞争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就容易异化,沦为炒作。炒作实际上是夸大事物的细节,企图达到轰动效果,成了小题大做、哗众取宠。策划与炒作两有哪些相似之处,分野又何在?  相似文献   

15.
张楠 《新闻三昧》2006,(11):32-34
因为内容的低俗化和肆意炒作,近年来娱乐新闻一直是颇受诟病的新闻报道之一。虽然在2004年两会期间,人大政协就曾有文艺界委员提议建立专门的行业规范以规避娱乐新闻的庸俗化,但时至今日,娱乐新闻“八卦”反而愈演愈烈:从“黄健翔婚变”到“范冰冰包养案”,再到“窦唯和娱乐媒体冲突”,再到长达数月的“猫鼠”博弈般的“王菲生孩子及赴美治兔唇”,明星隐私、绯闻铺天盖地,低俗化炒作充耳塞目。作为工人日报这样的“大报”,面对娱乐媒体正在走向不断激发和迎合大众心理中潜藏的窥私、寻刺激等非正常心理的报道方向,使得娱乐报道不断挑战伦理…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娱乐假新闻的“网开一面”,可能会助长某些无良记者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等歪风。但作为媒体,一定要谨小慎微,不能轻易将虚假新闻传播出去。即使偶尔因故出点差错,也应像东方卫视那样,勇敢、及时地进行更正和道歉,以维护当事人权益和媒体的自身形象。如果刊发了假消息还不以为然,甚至变本加厉,连续进行炒作,那就有违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了,是万万不可的。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媒体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如果运用不好就成为“炒作”。本来,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并非泾渭分明,有时相差也就一步之间。也许,炒作本来与新闻策划毫无关系,是一些“生意精”在传媒时代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商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16):72-72
赵忠祥:陷入绯闻官司 赵忠祥近日成为两桩案件的被告:一位自称与赵忠祥有7年感情纠葛的饶女士,向法院起诉赵忠祥,要求支付3800元治疗费和诉讼费:与欠款案同时关联的还有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饶女士一并要求赵忠祥赔偿她的医疗费、精神损害赔偿费等共计1万元。 关于精神损害,当事双方都没有多做解释。但对媒体刊登的4千余字的“情史恩怨”,饶女士先是斥责媒体的不实报道,其后又推翻了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20.
11月19日中午1点,赵启正院长在逸夫会议中心接受了20多家媒体的采访。他就“受聘的原因”、“出任的意义”、“如何推动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问题答复了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京报、人大新闻中心、新闻周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在记者见面会上,赵启正表示,人大新闻学院要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新闻学院,一定把它推到国际市场上去,而不是站在本地区的视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