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做到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这是近年来我一一直探索的…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确,生活就是作文。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又是平淡似水的,限于学生认知、情感、经历的局限,要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却往往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在的小学生作文吧!作文“假”、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做到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这是近年来我一一直探索的…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确,生活就是作文。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又是平淡似水的,限于学生认知、情感、经历的局限,要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却往往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在的小学生作文吧!作文“假”、  相似文献   

3.
《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明确要求:老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根据大纲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我常按以下做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新课程标准》)而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常常会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真情习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近几年,我在习作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诱导学生进行真情习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生作文是要求学生说真说、写实事、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观察身边的人、事、生活、观察自然、社会、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多读书,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做到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这是近年来我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确,生活就是作文。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什么?《课标》指出:“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小学作文教学,应定位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地写”,才能达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的目标。“不拘形式、自由地写”,正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有才 《学语文》2009,(5):37-37
新《课程标准》倡导中学生作文的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陶行知老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正是真情作文。为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许多教师比较棘手的教学难题。《课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害怕写作,常常“无话可写”“无从下手”,作文“假”“大”“空”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做到“童心无忌”“我手写我心”“发挥自主,秀出自己的个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渗透这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思"。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在生活化作文训练方面谈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尹效红 《小学生》2013,(12):22-22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头疼、最有意见分歧的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认真领会《大纲》的论述,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写作: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1.说真话就是"作文"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如:教学《课间十分钟》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关于学生习作方面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为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改进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愿写",提高作文水平,笔者近几年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从激发兴趣入手,以阅读作文为基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通过有激情的文学语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总之一句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鼓励自由有创意及丰富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规,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的教学法。一、激发写作兴趣,拓宽写作的思路1.设计文题,调动热情要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好的文题就能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因此我常设计《给心灵下场雨》、《阳光明媚的日子》等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题,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16.
韩艳 《云南教育》2005,(14):18-1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认为,要改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作文教学现状,教师要在“引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正陶行知认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学生只有深入生活观察、体验,才能用自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 )指出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做到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作文的“真”从何而来 ?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在广阔的、繁杂的、充满生气 ,也蕴藏矛盾 ,不断变幻的生活中 ,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谁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谁就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教师虽常在指导中强调留心观察 ,细致体会 ,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 :怎么做才叫细致观察与体验呢 ?教师抛给学生一个果子 ,果子从何而来 ,却不得而知。只有走近学生 ,倾听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写作就是要写有意义的事,惊天动地、影响大的事,而鸡毛蒜皮的事情是没必要写的。这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小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渗透这种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学生作文,语文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的妈妈》必写"我"生病了,妈妈冒雨背"我"上医院;《我的老师》则肯定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晕倒在讲台上。诸如此类,有人干脆戏说,中国的教师百分之八十是病号,中国的教育恐怕没希望了。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生活单调,阅历少,要他们写出丰富多彩、有思想深度、有一定生活感悟的作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