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党和人民一手将我这个海南岛五指山的黎家姑娘培养成一名大学生,1988年我被分配到广州市轻工技工学校至今。沿着这些年在教坛走过之路,我曾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浅尝甘霖的欣喜,有屡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虑。我曾为上一堂公开课而忐忑不安,为一次家访而日思夜想,为学生的调皮而大动肝火,为家长的不理解而耿耿于怀。但是,我也曾为学生捧上的一杯热茶,送上的一束鲜花,递上的一张纸条而感动。我拥有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教坛新手,从对异步教学的无知,到自己对异步教学的浓烈兴趣,再到将其理论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让我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在这里,我想试谈一下自己在实施异步教学法中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几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我在德州一中执教35年,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送出的学生数以万计,究竟向大学输送了多少大学生,有多少出国留学,有多少出了成果,恐怕一时也难以说清了。回忆往昔,觉得生活挺有意义,内心很充实。自1995年起,我每年向市委递一次报告,要求退下来,让年轻干部接班。到1998年60周岁时,终于退出教坛,真是如释重负。为培育学生,紧张忙碌了大半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于是,看书,写文章,打电脑,周末与活泼可爱的小孙孙、外孙女玩耍,有时给几个老学生的孩子辅导语文,过得很惬意。过去天天在学校忙,体会不到,现在始…  相似文献   

4.
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唤苏德超在开展对女高级知识分子进行调查、摸底、登记的日子里,有几位从六十年代初期就踏上了中学教坛的高级女教师非常激动地对我说:“我们已经从教30多年了,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龄了,可是,我们愿为教育事业多操几年心,能不能留我们多干几年?”这...  相似文献   

5.
踏上教坛已有近二十年的光景。回首走过的路,感慨颇多。几件往事始终萦绕心头,令我耿耿于怀,深感愧疚与不安。往事一:手执教鞭的第一年,学校领导安排我做初一年级的班主任。这是一个扩招班,学生基础薄弱,自制力不强。有一名学生十分顽劣(今天只该称之为顽皮),反反复复,屡教不改。我“恨铁不成钢”,由开始时满怀希望和热情去教导、转化,到后来对他失望至极,甚至师生间形成很深的对立。最后,家长带他离开了这个班级……往事二:也是在这个班,有一名干部子弟,好说好动。有一次,在我重申了班级纪律之后,他仍违反,面对批评,他却理直气壮、不断地为…  相似文献   

6.
我这辈子命中注定与教育有缘。20岁那年,带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我走上了三尺讲台。在讲台上,在学生中,我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羡慕的成绩。1989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被任命为一所中学的校长。那年,我31岁。但我并没有满足。上个世纪的80年代,当一股“从政热”席卷教坛之时,我也异想天开地做起了自己的“官梦”,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跳槽”,弃教从政。于是,我浮躁的心开始不安分起来。经过一番曲折,1995年我被借调到了县里一个重要部门,从此迈出了我坎坷艰难的“从政”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我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上因特网浏览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新动态,赏名家与改革实践的风骚,纳百校教育管理的精华......我尽情地汲取、汲取再汲取。而当我从网上归来,整理自己所下载的琳琅满目的资料时,确有登现代化教育之巅而心旷神恰之感。回想自己为师、当辅导员、做教导主任以及被聘为副校长这13年的教坛生涯,在不断的追求与跋涉中,我悟出了教育与为人之道: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自我。创新自我,就要学习现代化的专业知识。我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师范学校后,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名富有求知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找钥匙     
我是一名年轻的音乐老师,在教坛几年,感觉有苦也有乐,更多的却是成就感,因为我在不少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令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介入教学.信息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各个学科。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环境,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堂自然也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用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充分地运用了这一技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谈谈这几年的感触。  相似文献   

10.
张广斌 《考试周刊》2014,(48):154-154
十二年教坛耕耘弹指而过,十年职业中学班主任使我饱尝酸、甜、苦、辣。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向前发展,18至24岁的青年占据三分之一,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做班主任尽管是重操旧业,但已绝非轻车熟路,所以我在观念上作了一番更新,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一、存在问题(一)网络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确立的促进作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绝对权威,被称为真理的化身,而受教育者只能处于顺从和受支配的地位,这使得学生的个性和一些才能受到压抑,而网络的发展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节拍,在任何网络延伸的地方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避免矛盾的发生和班级的流生。  相似文献   

11.
在我短短的8年教坛生涯中,令我感动的事不少。回想起来,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以忘怀,那就是对一名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学生进行特殊教育。2003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校长领来一个大眼睛、大个子的学生,告诉我,把这个孩子安排到我们班。看着这位学生,我不禁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看上去像三  相似文献   

12.
序修是我近10多年来着意追踪的全国中语界几个优秀教师中较有思想、较有活力、较有成就的一个。《中国教育报》1998年9月18日“人物写真专栏”以《许序修 :躬耕教坛 ,奋进不辍》为题 ,介绍了他的事迹 ,我觉得这评价再恰切不过了。我相信 ,举凡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教育界同行 ,对序修都不会陌生。说序修较有思想、较有活力、较有成就不能空说 ,最有说服力的是让事实来说明上述事实令人真切地触摸到序修“躬耕教坛 ,奋进不辍”的脉膊 ,令人深刻地感觉到他的生命活力和价值 ,令人不禁生发很多深沉的思考 :一…  相似文献   

13.
时光如流水,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我已在教坛上奋斗了27个春秋,其班主任工作就干了二十二年,多年来,我和广大教师一样,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辛勤地耕耘。我深知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他肩负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任,他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看到《小学教学》,是在1980年的春天,在徐州市教研室阅览室。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封面上的题字。我一眼便看出“小学教学”四个字是赵朴初写的,于是郑重地从杂志架上取下,双手捧着,认真地端详、品味起来。良久,才翻开封面看目录。一看,兴奋极了!里面既有教坛大家的文章,又有一线老师的佳作。一连翻阅了几期,文章都是那么鲜活,从中我触摸到了改革开放后小学教学的脉搏,感受到了教学改革的春潮涌动。  相似文献   

15.
初涉教坛刚刚两年的我,这学期被派到乡下小学支教,接手了这个六(5)班。由于城市与乡村在各方面条件的差别,乡下的孩子较之城区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也有一定的距离。拿到这个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我顿时感到压力重重,语、数、英三门皆差的学生不下十个,其中竟然还有一个三门相加还不足50分的特差生。我满怀的信心在这张成绩单前消失殆尽,怎么办呢?“李老师,你们班的这个张帝不算名额,智力有问题,你就别管他了,其他差生估计下一番苦功还有药可救。”坐在我隔壁的王老师好心地提醒我。我又仔细看了一下成绩单,发现去…  相似文献   

16.
家访感言     
我是一个有着三十年教龄的教师。在我刚步入教坛那几年,学校有一条明文规定:每周三晚上为教师家访时间。到了这天晚上,不论校领导、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会活跃在不同学生家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常常在和谐的氛围中交换意见、融合感情,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越发显得重要,信息技术课已经被列为中小学的重要基础课。同时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老师你来看,又有人在键盘下面写东西了!"上课前,随着一"名"学生的报告,我的心沮丧到了极点。又有人搞破坏了,我该怎么办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机房的维护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前几天上课时,有学生报告说键盘下面有学生写的东西。我一看,在一个键盘托上乱七八糟地写了好多字,有不同颜色的笔留下的不同笔迹。仔细  相似文献   

19.
开学伊始,几十个鲜活的面孔一下子涌到我面前报到,可是看着可爱的学生却叫不上名字,学生之间互相认识的也不多,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师生之间互相熟识起来呢?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摸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苏艳 《中小学电教》2012,(12):145-145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这恐怕是所有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师们的困惑。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也在摸索新的道路。近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一些优秀名师的作品,更有幸聆听了一些优秀老师的公开课,对此,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与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