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陆文夫《美食家》品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文夫先生(1928-2005年,江苏泰兴人),不是苏州人,却被美称为“陆苏州”。他自少年时到苏州求学,在这方土地上生活了整整60年,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他凭着一颗对苏州的赤子之心,一支不知停歇的笔,写录了苏州的点点滴滴。小说《美食家》是他的巅峰之作,自1983年获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以来,被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如此妙文,长久以来却未寻得单行本,直到2005年,方见有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全力打造的插图本《美食家》。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杂志》2006,25(2):96-96
由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于1988年创办的《苏州杂志》,始终坚持高雅的文化品位,清新的文字风格,在近二十年来泛滥的商品市场中保持自己朴素大方的品位,以图文并茂的精致形象,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陆续赢得了江苏省“双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以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林斤澜     
罗雪村图 《出版参考》2011,(10):M0002-M0002
1923年出生于温州市。1950年到北京市文联工作,任文学创作组成员,创作小说、剧本等多种,曾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北京作协的筹建工作。“文革”后任北京作协驻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名誉全委等职。2007年获北京作协“终生成就奖”。 林斤澜一生经历丰富,创作颇丰。他的小说,以结构和语言见长。他的作品语言,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都很简洁凝练。  相似文献   

4.
林斤澜     
1923年出生于温州市。1950年到北京市文联工作,任文学创作组成员,创作小说、剧本等多种,曾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北京作协的筹建工作。“文革”后任北京作协驻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名誉全委等职。2007年获北京作协“终生成就奖”。 林斤澜一生经历丰富,创作颇丰。他的小说,以结构和语言见长。他的作品语言,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都很简洁凝练。  相似文献   

5.
李乔(1908-2002年),彝族,中共党员,云南省石屏人。1927年考入东陆大学预科学习。1929年到上海,接受了新文学运动的影响,有幸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演讲,并阅读了鲁迅、巴金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他以小说处女作《未完成的争斗》参加“创造社”出版的《现代小说》杂志“无名作家处女作征文”获得头奖。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乔投笔从戎,随60军184师开赴鲁南前线,与张天虚等文化名人创办了军中小报《抗日军人》,亲历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8年回乡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边纵石屏支队”。全国解放后,李乔参加中央西南访问团深入到思茅地区的阿佤山区,创作了短篇小说《拉猛回来了》,该小说荣获云南省文联“抗美援朝征文”一等奖。1953年,李乔随省委民族工作队到金沙江边亲历了彝族地区的民主改革运动,创作了彝族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长篇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等文学作品。1978年在云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李乔当选云南省文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6.
罗雪村 《出版参考》2014,(9):M0002-M0002
杨沫,生于北京。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编辑、副刊主编。1949年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  相似文献   

7.
朱红梅 《编辑之友》2011,(Z2):39-40
《苏州杂志》自1988年创刊以来,既致力于对传统地域文艺门类的传播,又关注了苏州当下的市民生存现实,是一本集文化时事、人文掌故、乡土风情于一身的杂志。一1988年至2005年,在陆文夫任《苏州杂志》主编期间,栏目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每一期的栏目设置维持相对稳定的格局,也根据稿件内容等情况,作适当调整。而作为刊物重头戏之一的"古城春秋"栏目,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与苏州有很深的渊源。小说的开场是从苏州的阊门讲起,小说塑造的十二金钗中的两块美玉——黛玉、妙玉均为苏州闺秀,十二伶官来自苏州民间,小说中有很多苏州风土人情的描写。作者曹雪芹先生的舅公李煦曾执掌苏州织造府,至今苏州十中校园内还有苏州织造府的遗迹。苏州书生程伟元发现、续编、出版了《红楼梦》。生长于苏州的俞平伯开创了“新红学派”,成为一代红学大师。新世纪苏州的一群红学爱好者出版了《梦里梦外探红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红楼梦》与苏州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月2日,原昆明市总工会干部、爨体书法创作者华松先生手抄其父散文集《多雨的季节》暨大爨碑碑文石刻捐赠仪式在陆良县档案局举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云焕、县政协副主席太文华以及县人大退休领导和部分文艺工作者参加了仪式。华莹先生在思茅学校读书期间,就主编《风铃》小报,在《云南青年》杂志发表处女诗作《忆昆明》。1945年参加佧佤山抗日游击队从事宣传工作,写过散文《烽火燃遍佧佤山》等作品。  相似文献   

10.
元旦后,我接受《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编者晓雨、安然委托,前往苏州给作者送样书和稿费,我走访了苏州文育山房旧书店的主人江澄波先生。出发前,徐雁老师拿来一篇沈延国先生所写的《苏州文学山房记》,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写的《发潜彰幽君独秀蜚声卓越在书林——说苏州文学山房》让我阅读,我对江澄波先生祖上开设的苏州文学山房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