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高职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教"与"学"统一于"做",这一理论对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性和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常认为: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则是"灰色"的.的确,相对于鲜活的、发展的教育生活而言,教育理论确实是"灰色"的,因为教育理论既不像教育生活本身那样生动形象,也不像教育生活那样变动不居.然而,教育理论相对于教育生活的"灰色",却仅仅是在上述两层意思中.超出这两层意思,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不仅不是"灰色"的,而且正是教育理论才把教育者的意识、从而也把教育生活辉耀得色彩缤纷.  相似文献   

3.
"活教育"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活教育"仍然极具借鉴价值,汲取"活教育"思想精华,践行"活语文"课堂教学思想,旨在激活语文课堂形态,提升语文教学绩效.  相似文献   

4.
蒋云仙 《考试周刊》2013,(25):96-96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教育教学理论中的瑰宝,他的"用生活来教育"的理论对于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突出"生活",着力构建"生活化课堂",有利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深刻的影响。作者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展开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而展开的,其思想内涵、理论含量十分丰富。生活教育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在反对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的弊端,提出  相似文献   

7.
<正>"素质教育"并不是具有理论内涵、能够覆盖和解释复杂教育现象的教育哲学,而是一种工作性的提法。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向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它源自杜威的教育革新。20世纪初,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奠定了"儿童中心"的全新价值观,超越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一个"挖井"的角色,"井"挖得越大越深,孩子取水就越多,受益也越多。那么如何挖这口"井",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根据陶行知所倡导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主张,抓住目前全国上下推进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契机,让生活教育理论成为革新我们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有力武器,让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学校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只有当"教育"成为"生活"真实时,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新课程明确提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即是对陶先生教育理念的全新解释.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敞开胸襟,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从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拓展学生应用视野,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效率,多年来笔者以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数学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石。1934年,陶行知在《普及教育》第一篇中解释了"什么是生活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生活化"。他认为"教育生活化",是将鸟关在笼子里,还要告诉鸟"鸟笼是鸟世界,而对于真正的鸟世界的树林反而一概抹煞,不加承认"。  相似文献   

11.
晓庄学校被封闭后,陶行知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他匿居上海创办了《师范生》和《儿童生活》杂志。为了避免进一步的迫害,他不得不用笔名发表文章。从生活教育论的形成过程,对李一之、盛震叔生平资料,以及陶行知1931年关于中国及中国教育出路思考的发展过程等多方面的仔细辨析,可以确定在《师范生》中署名“李一之”的三篇文章:《生活教育论发凡》(创刊号)、《通讯·答复》(创刊号)、《贫穷与教育》(第2期,1931年5月15日)是陶行知先生所写。  相似文献   

12.
孙铭勋跟随陶行知从事生活教育运动屡试屡验、屡屡创造而又屡遭厄运,长达三十四年。孙铭勋是中国幼稚园最早的男性园丁。最初他入晓庄学习,同时从事幼稚教育。后随陶行知创办山海工学团,又赴南宁,继续从事幼稚师范教育。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特别是幼稚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已经成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政治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陶行知的民主主义和教育救国思想的解读,关系到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政治学背景的解读,是"陶行知与现代化"这一课题不能回避的问题.剖析陶行知民主思想的实质内涵,应从他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入手,而不应从改良主义、教育救国论的政治定性入手.陶行知是温和的国民性决定论者.他的民主观是以进步的、进化的发展观为基础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现代化方案的一部分,也是他的民主主义方法论的一部分.生活教育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上人"的"价值观"所造就的国民性不能适应民主生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一生以学圣成圣为治学与教育宗旨。他以自身心性实证为基础和前提,继承了先秦儒家"心通天道而为圣"的思想理路,在教学中先后提出"心纯乎天理而为圣"、"心之良知是谓圣"的观点学说,为弟子及后学"学以至圣"指点了明确的方向与切实可行的路径,对我们当前学术研究和民间国学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文章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并将其"生活道德"的基本理念运用到中学德育的教育实践,以求构建和培育有效的德育软环境及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陶行知深入论述了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六大解放、实施途径与方法等重要内容,并付诸于长期教育实践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法。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以创造力培养为主旨,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仍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育和能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教育思想进教师教育课程,是指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核心教育思想作为课程或专题列入教师培训理论学习内容.《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网络课程是基于任务驱动设计,按认识陶行知、阅读陶行知、学习陶行知等活动形式设计,学员按学习活动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完成作业,系统地认识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一旦进入教师教育课程,校长教师都会自觉主动地接受陶行知,并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带进学校,带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远离科举之道和谋生所迫 ,王韬来到“西化”的上海 ,加上当时中国对西方科技的需求 ,为王韬接受西方科技提供了特定的环境。王韬醉心学习西方科技标志着王韬西学观开始形成。王韬南遁香港后 ,香港神奇的变化和发展 ,使王韬观其地之兴 ,知其政之善 ,西学观有了发展。王韬西极欧域亲历资本主义社会 ,考察英国议院法国政治 ,重返香港宣传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标志着王韬西学观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所建构的创造教育理论的特色是 :与生活紧密相联系、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造的源泉与动力 ;在生活中完成创造 ;以创造完美的生活为最终目的 ,其实质就是生活创造教育。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创造教育理论 ,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当前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取得新进展 ,开拓新局面 ,就必须回归到生活 ,在生活中提升创新目标 ;拓展创新空间 ;开发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