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望在我心中”主题队会海原县关庄乡庙湾小学李守岐构思:全国各阶层人士捐钱捐物为我们贫困山区的孩子献出了爱心,我校第3中队的60名学生被列入救助对象。为了使学生理解“希望工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我们搞了一次“希望在我心中”主题队会。准备...  相似文献   

2.
携手共筑“希望工程”爱心献给失学儿童“我要上学,我要读书!”这是多少贫困地区失学孩于从心里发出的呼声。近年来,为解决我区贫困山区孩子无学可上的困难,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实施“希望工程”。据统计,截至1993年底,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下,已救...  相似文献   

3.
天下父母的骨子里没有一个不是雄心勃勃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彼时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当然也不例外。早在儿子呱呱坠地之前,一个个“佳儿成龙”计划便应“孕”而生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于是,伴随着小生命的诞生,我们的“希望工程”也随之展开了。  相似文献   

4.
“希望工程”与“精卫鸟”──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王彩慧他流泪了。不仅仅因为看到了几个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孩子,他还了解到,这些在稻草团中发抖的孩子还是当地少有的读书娃。这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只占60%,而巩固率还不到10%,一个有...  相似文献   

5.
“希望工程”大有希望———访遂川县教育局局长刘自樟○刘武德罗春保(本刊特约记者)编者按:原来遂川人向外界介绍自己的县总要冠之以“井冈山脚下”,但自从中央电视台捐资36万元兴建希望小学———荧屏小学后,遂川县声名鹊起,几乎家喻户晓。人们谈起遂川,都说:...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光明)记者近日从江西省南方希望中学第二届“希望之星班”高考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特困生圆了大学梦,27名“希望之星班”的孩子100%上了高校录取线。由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江西教育电视台共同创办的南方希望中学是中国第一所希望中学。自2000年以来,该校连续两届设立“希望之星班”,免费培养曾经受过希望工程资助、家境贫困、渴望继续学业的孩子圆大学梦。2001年,首届“希望之星班”48名学生参加高考,有45名孩子高考成绩上了大专录取线,上线率达94%。今年,南方希望中学第二届“希望之星班”2…  相似文献   

7.
地方举措     
《教育》2006,(12):9-12
上海青年创业最高可获500万元贷款,河南洛宁尝试将贫困教师纳入希望工程,北京城八医中小学生五年内将免除杂费,黑龙江省启动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防高考移民低龄化 海南严把初中学生转学关,深圳:让每个孩子在人生起跑线上都拥有公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有位成功人士捐助“希望工程”多年,说起来他是掺杂一分私心的,他支援贫困地区孩子读书,其中目的之一是为了让自己儿子也参与进去,懂得艰辛,才能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9.
奉献爱心托起希望──乌兰浩特市希望工程“一助一”活动纪实“孩子,曹大爷今天是来检查你的作业的,以后还常来看你,有什么困难跟我说,这50元钱是给你念书用的”。12岁的蒙古族女孩车智明接过曹大爷钱时,呜呜地哭了。曹大爷的眼圈也红了。这个“曹大爷”就是乌兰...  相似文献   

10.
决战在校门前□珠儿[编者按]本文同时刊发的一组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看到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小姑娘的照片,就想到了希望工程,想到了许许多多因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如今,救助一个贫困孩子读完小学的费用是400元,而有些“择...  相似文献   

11.
《世界教育信息》2007,(9):91-91
在经济崛起的印度,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孩子必须靠捡破烂来谋生.其中有些孩子是离家出走或被父母抛弃。还有些孩子被迫给人当童工寄钱回家贴补家用。为了帮助贫困儿童脱离穷困.印度新德里市一家儿童希望工程基金会专门设立一家“儿童银行”。现在每到晚上.当地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都会跑到“儿童银行”存钱,希望早点脱贫。  相似文献   

12.
眼前的这幅图片太容易让人联想起15年前那张著名的“大眼睛女孩”了:安徽省贫困山区里一个小女孩一双明亮大眼睛中所释放的贫困孩子对学习的强烈渴望与企盼,感动了全中国并启动了一场浩大的扶贫助学活动——“希望工程”。而今,“大眼睛女孩”已成为一名博士,“希望工程”也在神州大地收获了满目丰饶葱茏。没人能统计出“希望工程”十五载究竟资助了多少贫困师生,其实应该统计也非常必要例举的是这场“民心运动”推动下的我们教育的全面飞速的改革与成长。爱心给人温暖,制度带来保障:高等教育规模10年间增长近10倍,让多少农村学子一举跃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相貌丑陋的女人嫁到了这个山村,人们嫌她长丑,都叫她“丑媳妇”。后来她有了孩子,人们便叫她丑娘”。她的孩子们就是在“丑娘”的呼唤声中长大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丑。直到有一天,她的孩子穿“丑娘”衲的鞋去外地求学,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夸说:“你的鞋这么漂亮,娘一定长得不丑。”可同乡的同却说:“村里人都叫他娘‘丑娘’。”这时,孩子才领悟“丑”的含义。从此,他开始嫌弃娘丑,不敢把同学带回……几年后,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改变了对娘的看法。年,娘有病卧床不起,住在医院时,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希望工程”,凝聚着多少人的爱心啊!在幼教园地里,颗颗爱心,份份真情,化作清泉,向着“希望工程”流淌、流淌…… 许亚文老师是我园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专业。她爱孩子,一心扑在幼教事业上。当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报导了有关“希望工程”的消息后,亚文立即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取出300元捐献给了“希望工程”。她的这一举动,有人赞叹,有人不解,但园内大多数老师还是投以钦佩的目光,随之而来的是教师们纷纷要求捐款。教师们的举动使我深为感动。正如亚文老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家境贫寒,人们穿的衣服都是补丁加补丁。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补丁”在众多家庭中可以说早已失传,你若对幼小的孩子提及“补丁”,孩子会百思不得其解:“补丁是什么东西?好吃的还是好玩的?”王女士四岁的儿子帅帅也不例外。一次偶然的机会,帅帅对“补丁”可不是穿出来的,而是孩子“发明”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季雨 《山东教育》2004,(9):45-45
有一次,我在班上看各种幼儿杂志.发现《幼教园地》中“家庭教育”专栏很有特色。例如:“如何教育孩子艰苦奋斗”、“溺爱孩子的害处”等这些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心想:为什么不把这些文章拿给老公公看呢?我便借了几期《幼教园地》给老公公看。老公公看后连声说:“这些文章太好了,它告诉人们如果真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身心健康着想,不能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把孩子溺爱坏了。要用我们老人的苦难童年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7.
时间毕竟是太久远了。  今天,人们再提起“希望工程”,仿佛只是记得解海龙镜头前那个睁着一双哀怨、期待的大眼睛的小女孩了。十多年过去,那个叫苏慧娟的安徽姑娘长大了,但是,“希望工程”也一块儿长大了吗?€  1990年2月8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员刘沣涛随团中央组织的“寒假赴贫困地区百县考察团”来到陕西秦岭大山深处的镇安县佘师乡。在这里,他寻访并写下了陕南女孩卿远香因贫困失学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考察团回到北京之后,成为人们传递、讲述“山区失学儿童亟待重返校园”这一重大主题的一个依据和象征。 为了救助中国众…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全民的事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改革、教育改革自然会辐射、渗透到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它会给人们带来幸运、机遇,也会带来某种挑战与冲击,它会令人憧憬,某些变化也会使人困惑,甚至焦躁、失落,从而引起种种心理失衡现象。本文着重从以下五方面对近年来教育领域内出现的某些心理失衡现象作了粗略的描述与分析:从望子成龙到望子发财;“跳槽”与“下海”的困惑;道德的取向与行为的失范;“双轨”与“并轨”的风波;希望工程与贵族学校的反差。  相似文献   

19.
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开展“希望工程”建设工作张国都1992年8月,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并在全区开展“希望工程”工作。工作中,他们根据西藏实际,依靠社会各方力量,使“希望工程”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至1993年底,已集资近200万元,在全区援...  相似文献   

20.
教育制度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些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如果教育出问题,原因或是人们的孩子观与社会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或是制度本身偏离了人们的孩子观。 近代以来,在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演变过程,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并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