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上海档案》2005,(10):31-3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刘耿生在2005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介绍:章学诚,清代方志学理论贡献最大者,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中国史学理论史上的“双璧”,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集中在《文史通义》中。主要有,一、“志属信史”。他主张方志相当于古代列国之史:“郡县志乘,即封建时列国史官之遗”,反对把方志归属于那种自隋唐以来以图为主,配以简要文字说明的“图经”,认为方志不仅限于地理内容。二、“旨酒之不离乎糟粕,嘉禾之不离乎粪土”。他以酒与糟粕、嘉禾与粪土来比喻“职官故事、案牍图牒”(即档案)与方志的紧密联系,强调修志须将档案作为必要甚至首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2.
医学期刊的审稿大都遵循“三审”制度,即内审、外审和终审。它是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三审”中尤以外审即送同行专家审稿最为关键,外审的结果是决定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广播电视战线上,有一项属于“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系统工程正在悄然展开,这就是编修各地方“广播电视志”的工作。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之一。地方志,简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典籍,是分门别类记载一定区域内自然与社会多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文献。志书起源于古代的《尚书.禹贡》等篇章,秦汉时期正式发端。隋、唐、宋诸朝都颁过修志的通令,志的体例日臻完备。元、明、清三代,更由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志(旧方志)资源库的设计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地方志(旧方志)资源库建库缘起 地方志,也称为"方志","志"就是"记",是记录、记载、记述的意思.顾名思义,"地方志"就是一个地方从古到今,从自然到社会方方面面情况的总览.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就包括1949年以前编纂的地方志(简称旧方志),不论质量还是数量均居海内外各藏书单位之首.  相似文献   

5.
高宏 《兰台世界》2006,(18):52-53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他“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准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方志学理论基础。文章分别论述了章学诚关于方志学性质与作用、体例和结构、编撰机构、方志特点及编修方志应注意之处的创新求变,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方志索引的编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新编方志索引工作呼声益高,正逐渐引起重视。方志索引是志书的一个有机整体,是读志用志的工具,转化修志成果的桥梁,传递方志信息的窗口,也是检验志书质量的标尺。要编好方志索引必须提高编制方志索引意义的认识,定好志书索引凡例,确定好志书范围、索引类型,认真搞好标引,科学合理安排,编制方法要实现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7.
方志是地方史志的简称,它是汇编某一地区古今事情的百科全书。如县志、市志、府志、省志等。“方志”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的《周礼》。清朝对,编修方志进入全盛期。一些学者在编修方志的过程中,就如何编修方志的问题展开了争论,对方志的理论研究有很大促进。由此形成了以戴东原为首的地理学派及以章学诚为首的历史学派,后人又称他们为旧派与新派。由于这两大学派的争论,方志始从地理  相似文献   

8.
方志,被人们誉为一方的“百科全书”,但自古及今,传世的地方志浩如烟海,有通志、府志、州志、  相似文献   

9.
今天,《上海图书馆事业志》问世了,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部覆盖全市的、跨系统的图书馆专业志,是有史以来,上海市第一部最系统,最完整的图书绾专业志。这部志的编纂是由上海市方志办统一规划和领导、由文化系统方志办牵头、上海图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三级审稿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冠初 《编辑学报》1991,3(2):103-106
1 三级审稿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三级审稿制(简称三审制)是指“出版社对书稿的内容和学术(艺术)质量作出基本评价、决定是否采用的审稿制度,即编辑(或助理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和总编辑复审和终审。”这是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为全国各出版社统一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地方志人名索引产生于何时?朱士嘉先生在其《宋元方志传记索引序》的注⑤中认为:“《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年)是第一部方志人名索引。”这一说法为以后许多论著所引述或认可,如  相似文献   

12.
双匿名审稿及其在编辑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专家审稿(peer-review)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评价论文科学性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科技期刊应采用“双匿名审稿”(dou-ble-anonymous peer-review DAPR)。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经典方志学理论和思想,并分别指出这些方志理论和思想对现代人编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审稿三题     
衡量一个编辑水平的高低,首项标准当是审稿能力。审稿即是对稿件的发现、判断和选择,并由此而决定取舍。审稿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似应包括能正确处理以下三种关系。“单项冠军”和“全能冠军”审稿是一种发现。面对形形色色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新修方志,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编修的方志.新修方志的种类以行政区域划分有总志、通志、地区志、市志、县志等综合志;以内容划分有专志,细分为自然、山川、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子目以及体育志、公路志、气象志、林业志等行业志.我们论述的以综合志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新修方志自建国初至1960年共完成250余种,至1998年修成3000多种,编成6000余种,接近于中国现存旧志的总和(《中国地方志综录》统计有旧方志7413种),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来新夏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其在新志编纂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方志概念的重新厘定及新旧志比较,对方志"资政""教化""存史"价值功能的重视,以及对体例、纲目、概要等具体编纂原则的规定等。他还提出了新志"德、清、定、齐"的编纂标准、镇村区志多元发展等的观点。作为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来氏的观念既有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献意识,又具有通达博洽的文化姿态和创新意识,为中国新方志撰写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
谈北京档案志的编修工作祝力军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盛世修志,乱世筑墙”。八十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部陆续开始了新的方志编修工作。档案事业是我国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方志之兴尚矣。《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说者谓即后世邑乘之权舆。然其文不曰“掌方志”,而曰“掌道方志”,故郑玄注云:“说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观博古所识,若鲁有大庭氏之库,殽之二陵”,明其为口头传说,非有成书也。古人方隅地史,今日所存,莫早于袁康《越绝书》之《吴地》《越地》两传,垂二千年;次则常璩《华阳国志》,将千七百年矣。读《隋书·经籍志》,地理一类,元  相似文献   

19.
张颖 《云南档案》2013,(10):57-57
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少地方正在或即将续修档案志。要编纂出一部高质量的档案志,肯定离不开好的“文风”。何谓“文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档案志作为专业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史志学家对志书文风都很重视,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对文风的要求是“简要”,“戒妄饰”;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对修志提出“四要”:“要简,要严,要核,要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要求志书“行文力求朴实、简练、流畅”。可见,对档案志编纂的文风要求可概括为“严谨准确,朴实无华,简洁明了,流利畅通”。  相似文献   

20.
编辑思维的七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编审稿过程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编辑工作不是"为人作嫁"和"剪刀+浆糊".编辑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如策划、组稿、审稿、加工等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或学术倾向,从而对社会起到学术导向、价值导向、思想导向的作用.这就是说,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的思维方式如何、思维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书刊的质量.所以有必要对编辑思维的特征作具体的、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