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题选取安徽省16个地市20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对微博的接触使用、认知、评价等方面的情况,全面评估微博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从加强微博管理、营造良好微博环境,强化微博平台建设、提升大学生微博素养,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构建多维教育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微博这一新事物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认识并使用,但我们对微博的使用给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道德、学习风气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却并不清楚,而这是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微博的特性及其对大学生潜在的双面影响,并提出,要用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现象,强化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过程中的价值统一,深化线下教育效果,发挥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知识分子主体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地位显著上升。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微博的使用情况及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重要群体,又是极易受到微博情绪感染的群体,本研究对近2 000名大学生的微博使用习惯进行分析与研究,掌握了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当个体情感消极(愤怒、孤寂和烦躁等),就容易在微博上宣泄极端观点或无责任转发,这对如何引导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开展微博舆情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了进一步认识大学生在微博使用中的心理行为特征,通过自制大学生微博使用心理量表,对大学生微博使用的情绪、态度、动机及其行为特征之间建立关系模型,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微博舆情引导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微博已经成为当今最流行的产品之一。在微博的使用者中,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通过使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微博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微博使用行为和对待微博的态度上均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使用微博的衡水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1 000份问卷,对大学生微博的使用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微博主要是通过更新微博来记录生活片段、成长点滴,使用微博与辅导员、老师及校领导交流思想等.使用中产生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各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博使用观,各微博运营机制要完善自身机构,使微博成为大学生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7.
赵敏  王素冰 《黑河教育》2011,(10):58-59
微博正迅速发展,用户趋于年轻化、高学历化。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微博使用情况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热衷微博的原因。以及微博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并提醒大学生应正确利用微博。  相似文献   

8.
杨琳 《文教资料》2012,(5):122-123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博这一新媒体逐步走入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中,并且逐渐成为一个大学生中流行的趋势。本调查报告从大学生群体的需求角度,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从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角度,分析微博的流行原因及对大学生的需求满足。  相似文献   

9.
蔡海棠 《文教资料》2014,(11):89-91
通过对比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高校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微博,发挥微博在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避免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解决目前大学生在使用微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构建在微博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动机、内容主题、情绪状态等方面,对356位"00后"大学生发布的3266条微博和点赞的1664条微博进行编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0后"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记事和表达",娱乐""生活"和"情感励志"是最常被谈及的内容。整体来看,"00后"大学生追求娱乐,关注社会,崇尚科学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需求,以及较为积极的情绪感受。同时也存在时政意识相对淡薄、逐利倾向明显、人际交往不积极以及情绪复杂多样等特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引导"0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在美国问世以来,微博便以其简约的操控模式、快速的信息传播及多样化的发布形式等特点成为了当今社会最风靡的自媒体。在微博的众多使用人群中,大学生是与之接触最紧密也最频繁的群体。受到微博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全国众多高校纷纷开通官方微博,推动微博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日渐成为使用微博的重要群体,微博所承载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目标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大学生"信仰困境"客观存在的今天,尽管微博对大学生信仰教育有一定的负面干扰,但在增强信仰教育时效性以及培养大学生应对社会复杂现象的甄别能力这两方面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信息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正确看待微博并利用微博不断完善高校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微博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微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从开拓高校的微博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微博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发挥微博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媒体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并使用,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关注转发的同时也在传递着能量。大学生微博能量的传递主要受到微博信息感染力、微博媒体扩散力和大学生用户群的推动力的影响。应正确认识大学生微博能量的传递,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传播大学生微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多种形式的微博成为大学生课余文化、娱乐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从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高校微博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三方面,阐述微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出强化对高校微博用户群体的管理,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使用微博的重要群体,微博以其便捷性、即时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在文化育人过程中起到文化的凝聚、渗透、引导、辐射的作用。高校可以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来思考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为此作者提出构筑以官方微博为龙头的网络立体化格局,搭建以校园微博为舆情的交互联动新机制,利用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做好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7.
微博空间已成为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第二交往空间"。研究以国内外文献和问卷分析为基础,界定相关概念内涵。利用修订的"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问卷",从微博交往动机总体水平、各维度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年级差异等四方面研究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采用调查法,从登录方式、使用频次、关注内容、最吸引人之处、言行的社会责任等五方面剖析大学生微博行为特点。研究认为:"碎片化"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微博已成为大学生重要传播交流平台;微博"社会性"并未完全体现,交往动机呈现显著差异;"我微故我在"的虚拟空间引发微行为;微博导致自我异化现象,"准分离"特性影响大学生深度交流。  相似文献   

18.
“90后”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最大、最活跃的群体。课题组通过量化和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博互动的策略模型,并且在分析大量调研结果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微博互动具有共友性、真实性、实用性和适时性的特点,提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博有效互动的前提是双方为共友关系,高校辅导员可依托微博平台为互动的观测点,线下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为归宿点,同时区分互粉、悄悄关注和不使用微博等不同学生群体,按照不同学生类型采取不同的互动策略,以学生个体为着力点,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与疏导达到最佳的教育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智能手机普及,网络社交碎片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交APP的使用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QQ、微博,到微信、抖音,这些主流社交软件,在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社会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学生网络社交动向,发现软件使用规律,在尊重学生群体需求规律与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与路径,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微博是2009年起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大学生网民中尤其使用广泛.16号文件指出,微博是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块“新阵地”.以16号文件和24号令精神为指导,本文从WHO、WHAT、WHEN、WHERE、HOW这五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这一新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希望对辅导员的微博写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