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爱的作业     
一天,老教授在授课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在支撑着他们。"三儿子说:"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的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相似文献   

2.
老爷爷之死     
我的邻居是一位老爷爷,膝下有四个儿子。听说他妻子很早就去世了,老爷爷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四个儿子抚养成人了。儿子们长大了,老爷爷也老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做生意发了点小财,老爷爷以为可以享福了。没想到,两个儿子过上幸福生活后不理睬这个糟老头了,还经常骂他。他对另外两个儿子说:"你们可不能像他们一样啊。"两个儿子点点头。  相似文献   

3.
李双江自称舍不得打自己的孩子,没想到儿子却很舍得打别人。在网上成为"四大名爹"之首的李双江,如果把他看做权贵的符号,他自然是人们泄愤和泼粪的出口。但如果把他看做一位父亲和老人,看着这个曾经谈到儿子的时候脸上就会洋溢  相似文献   

4.
爱的位置     
那天下午,公共课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国王有3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3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戴在头上歌颂您。"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之下的百姓离不开您,让他们明白,是您在支撑着他们。"  相似文献   

5.
<正>从前,一个富商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吃穿依靠父母,经常跟父亲要钱,但商人每次只给儿子一个硬币,还嘱咐说:"拿好啦,儿子!你也省着点儿花,攒点儿钱。"儿子每次都生气地把硬币扔进河里。商人知道后并没有责怪儿子,只是叮嘱所有的亲戚,如果他的儿子来借钱,不要借给他。随后,商人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从今以后你自己挣钱去吧,然后你把你挣来的钱拿给我看看。"儿子并没有马上去工作挣钱,而是四处去找亲戚们求借,亲戚们都没有借给他。儿子  相似文献   

6.
作家的父亲     
作家的父亲不识字,他是一位老实厚道的农民。但是他的儿子不但识字,而且还能"码字",他能写小说,也能写散文、诗歌。作家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作品了。当作家第一次把那叫作"文章"的东西拿给父亲看时,父亲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他瞪大了一双牛眼,把儿子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再从脚到头看了一遍,从此便对儿子  相似文献   

7.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父亲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父亲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儿子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切法是纵向从苹果顶部切到底部,而他的儿子却横着劈开.他刚要批评,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父亲沉默了.他从小到大吃过不少苹果,却因"惯性"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9.
我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儿子,为了让儿子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在批评他时常常把他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可是儿子仍然不见改变,还是"小错不断".我又气又恨,一直以为那是出于孩子的劣根性,却没有反思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国英 《家长》2012,(4):7-8
儿子学习英语一直不入门,他的英语作业本上有很多错误,很多单词都拼不对,考试成绩也不理想,这着实让我头疼。老公是英语老师,为了让儿子学好英语,我跟老公商量,让他每天晚上给儿子"开小灶"。可我们把这个决定告诉儿子时,儿子吃惊地问:"你们不是从来不陪我学习吗?"  相似文献   

11.
天分     
王应春 《课外阅读》2011,(18):29-30
一保险业高层把他11岁的儿子送到我这里。"他在艺术上很有天分。"他打开儿子的画册,将里面的水果和石膏像素描指给我看。我好奇地问:"孩子学了多久的绘画?"他说:"没有学过。"我认为他在说谎。那些画虽然手法幼稚,但从中看得出系统学习的痕迹。第一课,我要孩子们想象自己是几万年前的原  相似文献   

12.
敲门的儿子     
<正>一位年轻的单亲爸爸很爱他的儿子。有一天,他外出办事,一伙强盗洗劫了村子,并放火将房屋烧毁,他的儿子被劫匪掠走。他回来后,在灰烬中看到一具烧焦了的孩子的尸体,非常伤心。他将尸体火葬,把骨灰装在一个布袋中,挂在腰间。几天之后,他的儿子成功地从劫匪那儿逃出来,跑回家,看到在原来的地方新建了一个棚屋,于是敲门。他在屋里问是谁,男孩说:"爸爸,是我,你的儿子,请开门让我进来。"  相似文献   

13.
北大有多远     
<正>他们是村里唯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不高,几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他们怕耽误了儿子,就想把儿子送到城里去。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孩子的父亲去城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儿子上学。父亲到一家建筑工地干小工。工地每天中午管一顿饭,可他从不在那里吃,下了班赶忙往"家"里奔,给儿子做饭。每顿都做可口的饭菜给儿子吃,他自己就吃点煎饼、咸菜。不知道什么原因,儿子升入四年级后,成绩急剧下滑,一下子由前五名滑到了中下游。父亲急了,先是劝说,继而是打,把儿子白嫩  相似文献   

14.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任时,有人对林肯的母亲说:"你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他当了总统!"老人家却说:"先生,我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他现在正在田里挖土豆。"人们喜欢把师爱比作  相似文献   

15.
薯片和牛肉干是儿子喜欢的,百吃不厌,经常藏起来,或抱在怀里。我跟他说,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他问:"什么是分享?"我说:"就是把喜欢的食物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吃。"他说:"我喜欢自个儿吃。"我又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依然不改。正好那阵子他换牙,我对他说起一句老话:众人吃,喷喷香;一人吃,烂牙床。把他掉牙与吃独食联系起来了。他觉得牙齿掉了很难看,于是,不藏食物了。有一天,我在家里招待朋友,儿子忽然  相似文献   

16.
儿子在车上给一个爷爷让了座,并扶了老人家一把,他妈妈很高兴,回来一个劲地夸赞儿子,晚上还要买东西奖励他。我反对,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你只要肯定他的做法就行了。一个人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7.
快刀斩乱麻     
<正>"快刀斩乱麻",常用来比喻办事果断干脆不拖泥带水。这个俗语来自一个历史故事。高欢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的丞相,他一共有六个儿子。有一天,他想考查一下哪个儿子最聪明,就把六个儿子都叫到跟前。他对儿子们说:"我这里有一大堆乱麻。现在发给你们每人一把,你们各自整理一下,看谁理得最快最好。"比赛开始了,孩子们手忙脚乱地十分紧张。他们都赶快把乱麻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再一根根理齐。这种方法速度很慢,有的孩子一着急,还把麻结成了疙瘩。孩子们一个个都急  相似文献   

18.
温暖的触摸     
转眼间,儿子5岁了。平时,他不是把鞋子穿反了,就是把衣服穿反了,屡教不改。于是我就不断地引导、鼓励、呵斥……可是种种方法都试过了,他却依然如故。 一天,他又把衣服穿反了。在重新帮助他穿衣服的同时,压抑不住心中的焦躁,我顺手拍了他一巴掌。委屈的儿子哭着叫起来。恨铁不成钢的我则大声吼道:"叫什么叫!"顷刻,儿子大气也不敢出了,晶莹的泪珠从脸上滚落下来……  相似文献   

19.
折箭的故事     
正很久以前,有一个吐谷浑王国,王国的首领叫阿豺,他有20个儿子。阿豺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他就寻思:儿子们如果不团结一心的话,就不能把王国放心地交给他们。阿豺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天,阿豺让儿子们每人拿一支箭过来见他。等儿子们都到齐后,阿豺说:"你们把手里的箭折断吧。"儿子们听了都很纳闷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做了。在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过后,儿子们都轻而易举地把手中的箭折断了。  相似文献   

20.
儿子林敏是个读初二的小少年。他长得帅气挺拔,性格也乖顺,可自从搬进新家之后,由于同学和朋友都离得远,课余时间便成了不折不扣的小"宅男",体重也飙升了10多公斤。为了不让他总是"宅"在家里,我和他爸决定周末陪儿子出去游玩。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儿子还积极地帮我们背这提那的。可一上火车,他就不再搭理我们了,眼睛只盯着手机,我们和他说话,他只是低着头"嗯"、"啊"地应付,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的。怎样才能把他从虚拟的世界里拉出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