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订阅《新闻知识》已有8年时间,我在业余新闻工作中的成长过程,凝结了《新闻知识》这位良师益友的心血。通过长期坚持学习这本刊物,使我掌握了比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写的基本技能,增强了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学习了刊物中介绍的许多通讯员的采写经验,指导了我的工作实践。在这8年中,《新闻知识》使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记者”,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没黑没白地写作。先后在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发表的新闻稿件、图片新闻在1000篇以上。特别是在近五年来,我被县委宣传部年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全国新闻方面的读物有数十种,我为什么偏偏仍要订阅今年的《新闻知识》呢?这不仅仅是我十分偏爱《新闻知识》,而是它在我心目中播下了难忘的种子,在我的新闻写作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捧起新来的《新闻三昧》时,总有一种故友重逢的感受,每期都能给我新的收获,使我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初次结识《新闻三昧》是我在技校任校报编辑的时候,当时,新闻稿件极缺,新闻写作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肩上。我苦苦寻觅,终于有幸找到了这个关于新闻写作的刊物。我如获至宝地细细研读起来,深得裨益,写出的新闻越来越受到广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在职新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我的研究方向。但是,要对新闻专业深入学习和研究,对我这样一名非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实在有些难。就在这时,我有幸结识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信阳晚报》的总编辑,其实更是一名普通编辑和记者。工作20余年来,我当过编辑、干过记者,如今又走上管理岗位,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我钟爱的新闻工作一线,我在新闻一线体验到了从事新闻工作的甘苦,也收获了新闻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由于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新闻世界》中的《新闻通讯》《新闻三昧》,缺乏《新闻探索》和《新闻研究》,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在《中国记者》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考上了《国际新闻界》著名的《新闻大学》。在培养《记者摇篮》的大学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知识》《新闻采编》《新闻学论集》《新闻传播》《新闻业务选编》《广播业务》《电视业务》《新闻广播电视研究》和《对外报道业务》,进行了《新闻学探讨与争鸣》。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新闻与成才》杂志社当一  相似文献   

7.
就我所接触到的人看,大部分搞新闻的同志都是从文学梦中走出来的。而且总是旧梦常温,有的终于成了作家,如我省的张一弓;而更多的则难以成梦,落个终身遗憾,甚且迁怒了新闻工作,说搞新闻是错投了路,误了前途,要不然我便如何、如何……文学梦是美妙的,但搞新闻也并非就是文学的克星。相反,我有幸在新闻的道路上走了一程,我倒发觉这“搞新闻”有点象“搞文学”的席梦思呢!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个文学的好梦。那是1983年春天,南阳市武装部让我去搞新闻报道。我有点忐忑,象许多同志一样,怕搞新闻破坏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种缘     
我与《新闻与成才》结识7年了,不仅我对它始终有着独特的情愫,而且我妻子也在众多的报刊中对它情有独钟。结缘1991年6月,我所在团里的新闻干事调走,团政治处把我这个他们认为颇有笔墨之才的排长调去当了新闻干事。在此之前,我放弃了备考研究生的机会,心想或许我应该与新闻有一段缘,就在新闻道路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吧。哪知当时团里的见稿数是全师最少的。我过去虽然写了些小文章,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下,但那与新闻不沾边。我只得从新闻基础知识学起。除了办公室每天能有10多份报纸外,手头没有任何新闻书籍和学习资料,我急得像热锅上…  相似文献   

9.
民众新闻观念的实质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媒介环境创造了新的传播主体结构,民众新闻传播普遍化是最典型的表现之一.与民众新闻相应的民众新闻观念,在直接性上就是从“个体出发”的新闻观念,它以“我知、我愿、我需、我趣”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核心理念.民众新闻观念冲破了现代新闻主义对新闻的定义方式,动摇了现代化的新闻生产传播观念与方式,打破了专业新闻报道的客观理念与方法,冲击了现代新闻的公共利益观念,并且改变了现代职业新闻的新闻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业余新闻采访13年,专职新闻采访一年来,先后在各级新闻单位发表各类新闻作品千余篇,其中20多篇作品获奖,多次被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在新闻采访写作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充实理论营养,提高写作水平。1986年,我开始向报刊电台投稿。可是,当118篇稿件被编辑老师退了回来时,我真傻眼了,真想停笔不写。但是,编辑老师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并指出我写稿失败的原因是理论知识不足。从此,我加强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我不仅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而且还参加了《…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很痴迷上网看新闻。现如今的新闻是多么的光怪陆离、出人意料啊。你在看到之前.绝对想不到世界上居然会有此类“神秘事件”存在。有的新闻幽默得一塌糊涂,有的新闻堪比《金瓶梅》……而近段时间,我感到看新闻的乐趣大不如前了,甚至有了不太敢看新闻的感觉——因为那些让我心寒和害怕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12.
慨文 《声屏世界》2011,(8):68-68
我曾经很痴迷上网看新闻。现如今的新闻是多么的光怪陆离、出人意料啊。你在看到之前.绝对想不到世界上居然会有此类“神秘事件”存在。有的新闻幽默得一塌糊涂,有的新闻堪比《金瓶梅》……而近段时间,我感到看新闻的乐趣大不如前了,甚至有了不太敢看新闻的感觉——因为那些让我心寒和害怕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闻职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新闻教育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成舍我是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的先驱者,对民国时期的新闻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从新闻职业化角度以成舍我新闻教育实践为例对民国新闻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成舍我新闻教育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并从注重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注重手脑并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从1984年开始学习写稿,刚开始写稿.热情很高.写了许多稿件,竟未采用过一篇稿件。就在我灰心之时,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送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看后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感到杂志上的文章很对我的胃口,对我学习写稿很有帮助。从此以后,我便和《新闻知识》交上了朋友。每期杂志一到.当即仔细阅读起来.从中汲取养分,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最喜欢读《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视听天地》、《新闻采访知识》、《通讯员之友》等栏目。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新闻战线》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新闻杂志。我在50年代做记者时,个人订了三份杂志,其中一份就是《新闻战线》。从创刊号起,我一直挨期把它保存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抄走。后来它复刊了,我仍经常翻阅。因为我把《新闻战线》当做新闻业务老师,从它身...  相似文献   

16.
邵天红 《军事记者》2012,(10):69-69
初学新闻时,战友们都说,新闻工作是件苦差事。估计我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出样子来。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几次面临转业,几次面对地方报社抛来的橄榄枝,我都选择了留队。这是因为我舍不得离开军事新闻岗位,舍不得脱下身上这套空军蓝。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由于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新闻世界》中的《新闻通讯》《新闻三昧》,缺乏《新闻探索》和《新闻研究》,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在《中国记者》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我考上了《国际新闻界》著名的《新闻大学》。在培养《记者摇篮》的大学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知识》《新闻采编》《新闻学论集》《新闻传播》《新闻业务选编》《广播业务》《电视业务》《新闻广播电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爱好者。过去,由于新闻写作知识不够,新闻信息捕捉不准,投出去的稿件往往是杳无音信,尤如石沉大海。自从1985年下半年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之后,我找到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在学习《新闻知识》过程中,的确收获不小。我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原来对新闻采写是一个外行。平时身边所发生的值得写的新闻题材很多,可是几乎都放过去了。1991年10月份,在县台同志的帮助下,我开始学习新闻采写。尤其是《新闻知识》到手之后,我的水平不断提高,由原来等新闻到找新闻、抢新  相似文献   

20.
我是企业报的一名总编辑,也称得上是一位老报人,由于工作的需要,多年来,我手头一直订有十几份省和中央的新闻理论刊物,但我最喜爱读而且获益最多的还是《新闻三昧》。因此。从1984年《新闻三昧》创刊以来,每年我都要装订成册,直到1996年底,在我的书柜里保存着一套完整无缺的《新闻三昧》。今年,我退休后,仍然订阅了一份《新闻三昧》。从我办报多年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新闻三昧》是办得最好的一份新闻理论刊物。《新闻三昧》好就好在指导性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