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课文特点《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一篇参观记。作者参观的是斯大林同志早年从事革命的史迹。这一革命史迹的特色是,革命者在地下印刷所从事秘密斗争.作者抓住了这个特点,记叙革命者的革命斗争事迹和说明介绍革命场所(地下印刷所)有机结合。题目中的“地下”二字,既指地下印刷所,又指革命者的地下(秘密)斗争.  相似文献   

2.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中的二至八节是全文的重点,这一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地下印刷所的外部情况和内部构造;二、地下印刷所的营造过程。为了让学生搞清楚这两方面的内容,运用幻灯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比较轻松地讲清课文。  相似文献   

3.
在《背影》里,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父亲的肖像,也没有描述他的面部表情,而是别开生面地写了他的背影。但我们却感到这一形象十分丰满动人,这是什么缘故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28岁时所作.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通篇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以虚摹代实写.以幽默的笔调.对自己的生性爱好和生活情况进行了真切的描述,展示了自己不慕名利、安贫乐道,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毫无雕琢之痕.没有半点做作之处,确是文如其人,读来饶有趣味与深意。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师执教《去年的树》。师:这个故事里有很多对话,鸟儿和树、鸟儿和树根、鸟儿和大门,还有鸟儿和小女孩。我们以前也曾读过很多文章,我们发现,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会在角色的话语之前加上一些描写他说话样子的词句,把他当时说话的动作、神情都描述出来。这个故事里的对话,有没有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6.
《《社戏》这篇小说 ,很有意思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 :“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是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作者在结束部分虽然用了许多文字写偷豆的过程 ,写偷豆造成的结果———六一公公的那一大段言说 ,或者说 ,作者的结束部分整个地就是围绕豆子来铺展开来了 ,但作者通篇却并没有一个字来写那好豆是什么滋味 ,也没有一个字来写吃那好豆是什么感觉。再说那“好戏”吧 ,文章对此的渲染、衬托真是足足的 ,又是写白日中未能看到戏的失落 ,又是写被允许去看戏的慌急 ,还要写一下那…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一、写作通讯,既要求遵循真实准确的原则,又要求运用多种表现手段进行具体生动的刻画,细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内容的真实性同描述的文学性融合在一起的? 二、作者对所写人物,无论是群象还是个别,都进行了具体生动的刻画,从而深刻地表现出了中国女排健儿们“闪光的思想底蕴”和可贵的优秀品质。试从对人物的具体描述中,准确地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三、本文剪材合理,详略得当。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阅读入门指津】一、真实,是通讯的生命;真实,就是对所写的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有什么写什么,没有就不能写。《金杯之光》的作者在写此文之前,曾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一文选自茅盾同志的《苏联见闻录》。本文记叙了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奇妙的建筑结构和秘密的创设经过,表现了在沙皇统治下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和革命者的高度智慧。标题中的“地下”一词语义双关,既指在地底下,又含有“秘密”的意思。“秘密”是全文构思的关键。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地向读者介绍了这个印刷所的“秘密”。下面对本文的修辞现象从词语、句式、篇章、表现风格方面各举几例并作简要分析 一、词语 1、动词的选用,准确、贴切。例如: ①你要是踩着那些窝儿下去……约摸爬过四米……顺着木头梯子爬上去……弯着腰走过这条隧道……  相似文献   

9.
湘西是人人向往的地方,猛洞河是湘西的著名风景区。作者生活在猛洞河畔,对家乡有着深切的挚爱之情。本文写的是土家族人在猛洞河畔的生活,写猛洞河的四季风情,重点写她的春夏风景和土家人的习俗。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挚爱。“情深而文明”,没有对家乡的挚爱之情,是很难写出如此美妙的景物和风情来的。所以,要写好文章,首先你要对自己笔下的人和事有真切的感受与感情,才能成就优美的文字和优美的文章。此文的成功还在于作者有较深的文字功夫,对自己家乡的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特性,用充满感情的文字去描述她,…  相似文献   

10.
论诗韵     
中国目前诗歌的用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一部分写新诗的人,自由用韵,没有韵书;第二种情况,写旧体诗词曲的人,继续使用旧韵书;第三种情况,北方话系统的民歌作者,以及一部分新诗作者,按北京话十三辙用韵。下面,我们对这三种情况都具体分析一下,看看那一种情况体现了新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同志: 您好! 来信询问《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课的公开教学情况,抱歉得很,我没有能够争取到这次难得的实践机会。但我因为始终参加备课,参加听课,参加总结,情况了解一些,姑且拣几点体会写下来供您参考吧。《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是供中学生学习记叙处所的一篇典型的优秀散文,解放以来一直被选做中学语文教材。当然,  相似文献   

12.
鲁焕能 《四川教育》2004,(10):41-41
[教学情景描述] 这是新课程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首散曲用词精炼却很通俗,蕴涵深刻却又容易感知,按照古诗词教学“读读背背”的惯例,我板写了标题和作者,介绍了作者马致远的情况,放了两遍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自我朗读课文几分钟,完成背诵和默写。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越说越开心     
最近小童发现了一个情况,很多作者投稿时,没有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写详细写清楚,这让编辑们很难及时和作者取得联系。所以,小童在这里提醒大家,投稿时一定要在稿件后面附上详细的联系方式,最好是家庭住址、学校地址、电话号码等都写清楚,不然要是稿子被录用了,编辑们都没办法及时告诉大家哦!——小童的友情提醒同学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使用伪劣产品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以阅读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学生在写“游记”一类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毛病:见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重点;想到哪写哪,没有条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从指导阅读做起,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记叙事物的。如在指导学生写《游梁山》一文前,我就先指导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出作者游览示意图,弄清作者游览  相似文献   

15.
故园的雪     
点评文章内容具有典型性。如今,不少农村老人跟随子女进城,在困难地适应城市生活时常常想念故乡。作者写故园的雪,实则是写姥姥的故园,是写姥姥对家乡及昔日生活的缅怀。作者描写细致,既写出了姥姥的许多细微感受,也描述出飞雪的形貌。文章的结尾富有意蕴,言已尽而意未尽。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本文认为,鲁迅短篇小说写得短而精的决窍有五点.①抓住特征,以少胜多,②精心结构,以小见大③一石两鸟、一个细节写两个人物性格④少用背景、不用细笔⑤描述身世,多用浓缩.指出,当前短篇小说越写越长,主要是一部分作者对短篇小说的特性认识不足,对其技法没有很好掌握.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仍是望之却步,谈写色变,不敢凑近。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情况不尽人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普遍干瘪没条理,趣味性少,可读性不强。大多数学生有话说却是没有头绪,胡乱敷衍态度之风严峻。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了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下面是他在《口技》一课中的朗读教学片段描述。师《:口技》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艺人——一个没有名字的表演者的表演,由作者的笔记录了他精湛的技艺。我们先把文章朗读一遍,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仍是望之却步,谈写色变,不敢凑近。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情况不尽人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普遍干瘪没条理,趣味性少,可读性不强。大多数学生有话说却是没有头绪,胡乱敷衍态度之风严峻。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了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和《老杨同志》都是通过写细小的事物反映时代的重大主题,歌颂时代的杰出人物。《七根火柴》是一篇只有两千余字的短篇小说,里面既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作者却通过七根不起眼的火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以炽热的革命感情和明确的阶级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