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40年浙江省梅雨的年际与年代际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东亚季风指数与浙江省各个站点的梅雨降水进行相关分析 ,选出浙江省梅雨代表站 ,然后将各个梅雨代表站的梅雨降水总和得到一个时间序列 ,对该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90年代是气候多雨期和洪涝多发年代 .浙江省梅雨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而年代际变化则表现得比较稳定 .因梅雨持续天数的周期振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这给浙江省梅雨总量的预报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金华市1953-2005年逐日20~08时、08~20时降水资料,采用第2、3类距平、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汛期降水的基本特征及年际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金华市降水季节变化呈单峰型,主峰在6月;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降水集中期;汛期降水总体呈略减少趋势,降水异常偏多年多发生在多雨时段,异常偏少年多发生在少雨时段;汛期降水稳定存在18~20a、2~3a周期,不同时段还存在不同周期;暴雨开始的迟早、长短和暴雨降水集中期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差异,暴雨降水稳定存在18~20a周期,不同时段还存在不同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3.
降水,云与大气CO2浓度的年际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资料显示大气CO2浓度具有非常明显的年际变化.通过分析年平均降水量和夏威夷Mauna Loa站大气CO2浓度的关系,发现大气CO2浓度年际增长量与全球陆地降水的年际增长量成正相关,提出了亚洲季风区云量变化对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有显著影响的假设.利用更高分辨率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大气CO2浓度的年际变化与温度以及降水变化的关系;利用1984~1993年的月平均卫星云资料,研究了云量变化与大气CO2浓度变化关系,结果发现全球CO2浓度年际增长量与低纬度地区陆地上空云量的年际增长量呈同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影响浙江粮食产量年际变化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子康  刘为纶 《科技通报》1997,13(4):220-223
浙江省粮食产量年际变化较大,给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影响浙江省粮食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有哪些?它们的贡献又各为多大?本文利用1949~1994年浙江省粮食产量资料,运用因子分解法,试图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数据集,采用滑动平均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24个代表站1951-2012年夏季雨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合成分析,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当副高位置偏西强度偏大时,江淮地区夏季雨量增多;反之,则雨量偏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194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100 hPa、200hPa、500hPa高度场、温度场和风场资料,依据大气环流观测事实及天气学原理,客观描述各层次大气环流的气候纬向平均状况,探究了高空纬向环流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北半球高空各层次的西风环流具有空间整体性和时间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达桑 《西藏科技》2011,(1):42-45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近50牟流域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年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40℃/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冬季增温最突出。平均最高气温除夏季变化趋势不大外,其它各季以0.21~0.35℃/10a的速度显著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56℃/10a的速度显著升高,明显高于最高气温的井幅。流域年降水量以20.4mm/10a的速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四季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为0.8~10.4mm/10a,以夏季增幅最大。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除夏季外,其它3季和年平均气温都表现为逐年代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60年代流域降水表现为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70年代夏季降水偏多,其它季节偏少;80年代夏、秋两季降水正常,冬、春季偏多;90年代,夏季偏少,秋、冬季偏多;进入21世纪前8年,秋季降水偏少,其它三季降水偏多,年降水量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8.
运用改进后的台风降水分离客观方法,利用华东地区1957—2004年129个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48a间影响该地区的热带气旋降水(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TCP)进行分离。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波分析、带通滤波、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的TC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华东地区TCP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因子不同。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与热带中东太平洋SST有关,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数量也是影响TCP年际变化的原因;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因子与副热带北太平洋SST和东亚地区位势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育  朱耿睿 《资源科学》2015,37(3):605-618
气候类型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包含了综合性的气候信息,同时研究气候类型变化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这一地理学指标来探讨中国1961-2010年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型的划分基于国际通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计算了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南亚夏季风指数(SASMI)、夏季西风指数(SWI)、东亚冬季风指数(EAWMI)等指数,分析这些气候要素的强弱对各气候型面积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主要气候型为草原气候(Bs)、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冬干温暖气候(Cw)、冬干冷温气候(Dw)和苔原气候(ET);2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青藏高原西部,4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以及梅雨边缘区,年代际尺度的气候类型变化表现为整个中国出现变暖趋势,除南方地区外都出现变干趋势,年际尺度的各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而未表现出明显的降水变化趋势;3东亚夏季风(E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夏干温暖气候(Cs),南亚夏季风(S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冷温气候(Df)、夏干温暖气候(Cs),夏季西风(SW)主要影响苔原气候(ET)、常湿冷温气候(Df),东亚冬季风(EAWM)主要影响冬干冷温气候(Dw)、草原气候(Bs)、热带疏林草原气候(Aw)、夏干温暖气候(Cs),而其中对中国大陆气候影响区域最广,影响程度最明显的是东亚冬季风。  相似文献   

10.
拉萨降雪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拉萨1961~2000年40a的降雪初、终日期以及降雪日数、降雪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周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拉萨降雪的初、终日期分别集中在10月和5月的上、中旬,从60年代到90年代降雪的终止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3~4月降雪最频繁;降雪量最多的是3月;日最大降雪强度与降雪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另外,拉萨降雪还有准20年周期振荡的特征.本文揭示的有关拉萨降雪年际变化特征,对做好拉萨降雪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浙江梅雨气候特征及其梅汛期暴雨的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燎霓  胡波  曹美兰  黄新晴 《科技通报》2010,26(5):782-786,794
利用浙江省1954~2008年55年梅汛期逐日气象资料,对浙江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期降水总量具有年际变化特征,梅雨期天气形势、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文中着重对1979~2008年30年浙江出现暴雨前24小时的形势特点进行分析,分成四种类型,分析总结出各型的高低层配置及暴雨落区.并对影响浙江梅汛期降水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找出一些浙江梅汛期暴雨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青海省43个代表站196l~2003年的降水资料,对全省的年降水资源、水资源总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得出:年降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在20世纪60~90年代中,年代际变化均为“多~少~多~少”的波动.异常丰水年、丰水年分圳有4a、8a,枯水年、异常枯水年分别有11a、4a,其余年份为正常年;进入90年代以来,青海省短时强降水的发生频率、降水量级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降水量却是减少的,干旱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3.
用1953-2003年的51a嘉兴地区降水资料及同期NCAR的5°×5°海温(10°S~50°N,120°E~80°W)再分析资料作相关,结果得出太平洋海温与嘉兴夏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同期的年代际跃变。不同海区的海温异常对嘉兴夏季降水都有一定影响。在年代际尺度上,降水与西太平洋暖池区、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有明显的正相关,与西风漂流区及其以南的中太平洋海温则呈现反相关。在丰水期与枯水期,西风漂流区的海温春夏秋冬无论哪个季节都存在与降水反向的显著距平,该区海温是影响嘉兴夏季降水的一个强信号。而降水多寡不同时段,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在前冬和当年春季有较明显的距平,其他季节则无显著变化,降水变化滞后1~2个季度。赤道中东太平洋则在春夏季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海温距平,夏季降水与之呈现同期或滞后一个季度相关。可见作该地区长期预报时,不同时段应着重关注不同海区的海温状况。  相似文献   

14.
1961-2010年云南日照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万诚  郑建萌  马涛 《资源科学》2013,35(11):2281-2288
利用云南省121个气象站日照时数1961-2010年逐月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50年来云南省平均日照时数的区域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差异,结果表明:①日照时间在3月份达到最大,7月份达到最小;②云南大部地区日照时间在2 000h以上,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西边多、东边相对较少、而南部比北部多的特点。最大中心位于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区,最少中心位于滇东北以北地区;云南日照时数具有局地变化的差异性及不同步性,其变化大致为北部减少,南部增加的趋势,并以哀牢山为界,以东以北为减少,以西以南则呈增加趋势;昆明及其以北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增加最大的区域位于腾冲、普洱;③云南日照时数最主要的分布类型具有整体性,易出现一致偏多或者一致偏少;第二种分布为西北东南向,大致呈两头多,中间少的分布;④日照时数的整体性分布具有明显的气候基本态、年际及年代际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在1985年发生突变;而第二种分布以气候基本态、年代际变化为主,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在1995年发生突变。总体上看,云南日照时间的变化与云南降水和温度的气候变化同步。  相似文献   

15.
李雪  李运刚  何娇楠  罗贤 《资源科学》2016,38(6):1149-1159
国际河流水文变化和跨境影响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从全流域尺度分析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跨境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等提供科学基础。本文基于元江-红河流域干支流6个水文站径流数据以及64个气象站降水、气温数据,分析径流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特征、径流变化趋势和周期性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元江-红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约80%的径流量集中于汛期(6-11月)。支流站点的径流年内分配变化大于干流站点,所有站点径流集中期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②径流年际变化剧烈,具有明显的丰枯特征,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为枯水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为丰水期,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为平偏枯水期,90年代中期-2002年为平偏丰水期,2002年以后为枯水期;③1956-2013年元江-红河年平均径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李仙江站减少趋势显著;R/S分析表明未来径流量可能呈增加的趋势;④蛮耗站和李仙江站的周期变化主要是4a、6~9a的年际变化和21~22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Son Tay水文站在8~10a和21~22a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周期与上游蛮耗站和李仙江站基本一致;⑤流域降水变化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径流年内分配特征,但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6.
柴世秀  阚本  郭航 《青海科技》2023,(4):148-151+158
利用青海省西宁市4个气象站6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了该地区多年降水量的时程变化规律并得出该地区降水相关特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降水量的季节性差异较大,汛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日数也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著;西宁市降水量在2005年发生突变。分析结果可为西宁市未来降水资源合理利用、洪涝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的时空及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F和REOF方法分解出浙江梅汛期降水的4种主要分布型,其空间分布年代际差异显著,浙西北分布年代际特征明显,而浙西南、浙东北、浙东南分布分别在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以后出现变化增强趋势.80年代以后,浙江降水分布趋于同相变化,区域间(浙东北型和浙东南型)降水变化震荡加剧.小波分析揭示了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周期.环流特征分析显示,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位置及冷空气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北岸刚察地区近半个世纪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青海湖北岸刚察气象站1961~2008年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刚察年、季降水量及各等级降水日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刚察年降水量有明显的波动,近19a(1990~2008年)表现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58.6mm;夏季和冬季降水增加的趋势比较明显,平均每10a分别增加8.3mm和0.6mm;除≥0.1mm的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外,其他各等级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1961~2008年刚察大部分年份都属于偏湿和正常年份;从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刚察经历了一个由干到湿的变化过程,整体降水呈增多趋势,气候向湿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45年羊卓雍湖西部流域气候的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浪卡子站建站以来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统计方法来分析了近45年羊卓雍湖西部流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45年来,羊卓雍湖西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分别为0.29℃/10a、0.1℃/10a、1.1℃/10a;年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3.8mm。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51年~2016年通辽市科尔沁区日最高气温≥35℃资料,分析其年代际变化,并定义持续2日以上的高温为持续高温,统计持续高温出现次数,分析持续高温的时间变化。分别用趋势分析法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科尔沁区高温天气及持续高温天气的年代际变化和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科尔沁区高温天气年代际表现为逐渐减少趋势;持续高温天气年代际表现为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减少,20世纪九十年代后增加的趋势;周期变化为1955年1个偏多中心和1997年、2001年、2016年3个偏少中心,并经历了4个约15年左右的高低转换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